天空放晴(11月10日),

想起金剛園,線索主要是想着一些大曼撒片區的事,

起因是一小時前,走了一圈,看一朋友買了個新 越野車,白,有氣勢,他說,明年,他要去彎弓一帶做茶了,

我說,你早該去了,

開始做茶的幾年,我賣過他的比較多的現貨成品,他們有一些老茶。

不過,最近五年,反而越像一條平行線,主要是,我只做我自己的產品了。

他前幾年折騰布朗山,折騰電商,今年上半年又折騰電商,折騰了直播,又出錢涮單又請了幾個小夥子搞,8月之後全停了。

他老婆是西雙版納人,他老婆的親戚團很有實力,在勐海有個比較大的茶廠,昆明做茶的親戚也較多。

他昆明人,,長得白白淨淨戴個金絲眼鏡, 他說,他還是讀書少了,只讀到初中,他自己說的,這個沒辦法。

他以前總說,他們廠什麼貨都有,在很多名寨都有自己的初制所,讓我跟他合作,還請我喫過飯。要麼和他們一起做電商,要麼是合作原料。

但他一直沒明白我的意思,我說,你們廠是你們廠,你們廠再大和我沒有關係,除非是你自己手上有質量把握的貨,我只認你。

前幾年,他總沒轉過彎來,總沉浸在他們廠什麼都有的思維中,

今年,不知什麼原因,終於明白了一點,說,確實,廠再大再是親戚,終究是別人的,

喝起金剛園。

昨天泡了孔明山,今天喝起金剛園有點沒反應過來。

昨天的小葉種的味道開始沖泡時更加充溢,

而這個是大葉種,味道出來得沒那麼快。

洗茶,茶底是古曼撒偏墨綠的高山大葉種古六山的山野風格,這是有點東西的茶。

三泡左右,茶湯厚實感來了,並伴有回甘和生津感,

茶湯中有特殊的野韻香,香氣濃且較沉,不是花香型的風格了,

五泡,茶湯繼續厚實,濃烈的味道,苦底感和微澀,構成了立體的風味。

這個時候,想到了大葉種茶的特點上來,春茶大葉種,經泡,茶質如雲捲雲舒 慢慢分層

展開,味道也慢慢析出,

七八泡,味道繼續強勁。想到滋味濃重,內含物豐富。

接着兩天剛好從孔明山喝到金剛園。標準小葉種到大葉種的跨度,口感從香到湯水到苦澀的構成,到茶味道細節的出場順序有很多不同。

個人其實對大葉種和小葉種問題,沒有特定的喜好。

共同點:古六山的甜是主題,他們都有氣韻是主題。湯香安慰人心,但古六山的厚重深在其中,

這兩地的直線古六山的距離其實很近。

但從一處到另一處,開車要半天時間,

金剛園,大臻老顧客其實知道,這是我自己取的茶園名,是彎弓某個小微的地方名。

是2020年纔出的產品,但,茶多年前就感覺很好,當時在茶園裏撿了一些果實,直到多年後的今天開春,重新翻看以前的相片,纔想起來,這個是金剛果的果實。

相信緣滅緣起吧,多年前沒有能力做這個產品,現在則可以做成一個自己的小產品。

金剛園銷售過兩個產品,一個是散的,一個是200克的,都有些銷售,價不高也不低,都算不溫不火。不過,做得少,沒有壓力,也快要銷售完了。

環顧古六山,遠看似乎美好,其實身在其中,再牛的茶人也只如動物行走黑暗森林般殘酷,價格一山比一山高,沒有永遠相同的線路,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節奏就好。

放低資態,慢慢向前吧。

這個時間,剛好,下午的四點的昆明的陽光剛好到達桌面,應個景吧:雲開霧散見佛陀。

好運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