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负担那么重,哪儿有时间做家务”“孩子能把学习搞好就行,家里有好几个大人,哪儿需要一个孩子来做家务”……一说让孩子参加劳动,很多家长会发出类似的感慨。

孩子要不要参加劳动?如何对孩子开展劳动教育?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孩子时间宝贵,不能用来干活儿”

你家孩子在家做家务吗?很多家长给出的答案是“不”。有的人是担心孩子做不好,更多的人却说是因为孩子“太忙”。

市民王聪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四年级,除了上学,她还参加了一些兴趣班,周二、周四学英语,周五学钢琴,周六、周日学的是画画和舞蹈。

“孩子的时间安排得很满,平时晚上回家就8点半了,周末有点儿时间,她还想玩玩,放松一下。你说,她哪来的时间做家务?”王聪说。

“孩子能把学习搞好就行,我们不用她做家务。”市民李敏敏说,女儿今年上初一,孩子从小到大,她没让孩子做过家务。“家里的大人随手就把活儿干了,用不着她来干。她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写完作业可以看会儿课外书。”李敏敏说。

“孩子写完作业就挺晚的了,我觉得没必要非得让他自己再洗衣服,他也洗不干净,我还得重新洗,反而耽误时间。”市民李爽说。

据了解,在相当一部分家庭里,本应让孩子完成的劳动任务,都由家长包办了。

记者在一些中小学采访发现,小学生不会包书皮、不会洗袜子、不会叠衣服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有的初中生也不会洗衣服、叠被子。

“一开始我们还要求孩子自己叠被子,可后来看他学习很累,就不让他干了。孩子能多睡一分钟是一分钟,我们当父母的,不能替孩子学习,就替他把其他的事情做好吧。”市民刘金龙说。

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课业很繁重,必须争分夺秒地去学习。至于家务活儿,太耽误时间了。

“孩子干得不好,还不如自己动手”

李洋今年上高一,上生物实验课的时候,他感觉难以上手。“老师说我拿刀子的样子很别扭,当时我挺不好意思的。”李洋说,从小到大,他很少做家务,动手能力比较差。

“之前,父母也有意识地让我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儿,但是又嫌我不是干活儿的样子,总是唠叨我,我就不愿意干了。”李洋说。

据悉,像李洋父母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想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可又缺乏耐心,总嫌孩子干得不好。

“孩子洗一个碗用的水,够我洗10个碗了,她总磨磨蹭蹭的,我看不下去,就自己干了。”市民王先生说。

“我家也是这样,让孩子洗个碗,她半天也不洗,一拖再拖的。有催她的工夫,我自己都洗完了。”市民张女士应和着王先生。

张女士说,孩子小学时,有时间做家务,可很多家长缺乏耐心或者心疼孩子,没有给孩子劳动的机会。等孩子大了,学业繁重了,就真没时间干家务了。

要让孩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日前,我省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中小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两个小时,其他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3个小时。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0000余所中小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达70.6%,中小学校外劳动实践场所已建成696所,聚焦生活实践、学农学工、科技创新、职业发展等多个维度的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初见规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中小学近年来也将劳动教育提到一个重要位置上来。各中小学通过开设劳动教育课、分派公共卫生区、组织劳动体验、布置家庭劳动作业等形式,为孩子们创造劳动机会。

沧州市迎宾路小学德育副校长刘霞介绍,为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能力,迎宾路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比如,高年级学生承包菜畦,体验播种、施肥、采摘等农作物种植的全过程;低年级学生在家长志愿者的帮助下,喂养学校动物园的小兔子、小鸡等。平时,学校的环境卫生,也由学生们负责维护。

“在假期,我们的老师也会给孩子们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等,并要求学生们认真完成。”刘霞说,“每年劳动节,我们还会组织学生们,给劳动者献花,让他们树立劳动观念,尊重劳动者。”

培养孩子劳动能力,家长要放手

有些家长在孩子劳动教育上,也做了很好的示范。

市民孙杰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在父母的教育下,孩子从小就参与家庭劳动。收拾桌子、盛饭、扫地,他都做得有模有样。“孩子要从小就学会承担家庭责任,长大了才会有担当。”孙杰说。

张宸旭是我市育红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6岁开始,他就跟着大人一起做家务。现在,小件衣服、书桌、床铺,都是他自己收拾。他的父亲张德强说:“让孩子干些家务,能培养他的家庭观念和独立能力。而且,做家务能锻炼大脑,对他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沧州市第五中学德育副校长贾洪乐表示,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或缺。“现在,大部分家庭对孩子过于娇惯。学校组织劳动,很多孩子连扫地、拖地都不会。只有家庭、学校共同配合,才能培养好孩子的劳动能力。”

沧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苟增强介绍,劳动教育具有修德、益智、健体、育美等作用,劳动素养是时代新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苟增强表示,让孩子参加劳动,可以锻炼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还能促进学习。

苟增强认为,做家务还可以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家庭观,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做家务,他们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主动地去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苟增强认为,必须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要引导孩子们留心身边的劳动机会,利用好身边劳动教育的资源。此外,要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机制。比如,中小学可以与职业学校合作,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资源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何晓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