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醫保局回應老人用現金交醫保被拒 、老人是否被科技邊緣化……

一天喜提三條熱搜,老人被數字時代拋棄的尷尬窘境,終於被數字時代網上自如衝浪的人們擔心了。

畢竟, 那些還停留在“2G”甚至“無G”的老年人,像極了終有一天會老去的自己。

數字化or去老人化?

11月23日,根據媒體報道,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引發關注。工作人員告訴老人 “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24日,宜昌市醫保局回應稱,事發地點在 秭歸縣茅坪鎮西楚社區,“村、社區一級有代收代繳醫保的職責,該社區工作人員對政策掌握不到位。”目前正在和當地醫保部門、宣傳部門一起調查處置。

事實上, 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遇到拒收現金的情況,大家可以隨時向當地人民銀行舉報,全國第一例“拒收現金”處罰告知書,就已在2018年開出。

即使是面對剛剛問世的數字人民幣, 紙質人民幣依然會有很寬的存在空間。根據此前媒體報道,市場多認爲,長遠來看應該是的。但 央行數字貨幣在一定時期內不會完全取代紙質貨幣,它依然會作爲老百姓日常消費時支付手段的一種補充。邁向“無現金社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在更早之前,今年8月,先是在大連的某地鐵站入口,一老人因爲沒有“ 健康碼”無法乘坐地鐵,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之後,在哈爾濱,一老人上公交車時因沒有掃描健康碼,不僅司機拒絕開車,其他乘客也對老人羣起指責。

以上這些,還只是老年人被數字時代拋棄的冰山一角。

國家出手了

24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隨着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能。但同時,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爲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制定本實施方案。

其中有兩大要點,是目前大家最爲關切的。 1、不得拒收現金;2、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爲人員通行唯一憑證!

1、完善“健康碼”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碼頭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繼續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爲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羣體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爲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

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爲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覈驗。在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對因“健康碼”管理不當造成惡劣影響的,根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2、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要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爲的整改整治力度。採用無人銷售方式經營的場所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現金支付需求,提供現金支付渠道或轉換手段。(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有多少老人被智能手機拋棄了

根據2020年4月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60歲及以上網民佔全體網民比例的6.7%,人數爲6057萬。而2019年末,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爲25388萬人。 也就是說,有近2億老人未曾接觸過互聯網。

同時,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全國移動電話總數達到16億戶,其中5G用戶超過1.6億,4G用戶接近13億。也就是說, 中國還有近2億的2G和3G用戶。

依據人們對數字化生活的融入程度,美國研究專家馬克·普倫斯基把社會人口根據年代劃分成三類—— 數字難民、數字移民和數字原生民。

1995年,互聯網正式進入中國。根據這段歷史,“40後”和“50後”被部分學者歸類爲“數字難民”。他們中大部分人在1995年之前步入中年。對於這兩代人而言,“新媒體”“4G”“5G”等概念是陌生且難以接近的。

更無奈的一組數據是,中國目前的老人,是總體文化程度最低的一羣人,根據《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2019)》披露的數據, 在中國,未上過學和只上過小學的老人,佔比超過老年總人口的70%。

即使是積極去學習,他們也有很多困難需要面對。

2018年發佈的《我國中老年人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中稱,46.3%的中老年人從未用過手機支付, 而在互聯網上當受騙過(或者疑似上當受騙過)的中老年人比例高達67.3%。一些受訪老人說,家人提醒不要隨意點開鏈接,但有時別人會發一些文章鏈接,也拿不準是否該點開。甚至有老人表示“手機沒有帶來便捷,帶來的是麻煩”。

“數字化應用發展快、變化多。受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生活習慣等影響,使用智能手機不熟練的老年人成爲龐大而無奈的‘邊緣羣體’。”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認爲, 填平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甚至家庭成員共同幫助。

畢竟, 很久很久之後,我們都將成爲他們。

數據顯示,在未來5到10年後,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高齡階段,這意味着我們將迎來新一波的老齡化浪潮。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引述機構預測數據報道稱,“十四五”期間,全國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人,意味着屆時中國社會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善待現在的數字難民,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

文章來源:封面視頻、南方都市報、新華網、北京青年報、中國基金報等#老人#老年人#醫保收藏

而在更早之前,今年8月,先是在大連的某地鐵站入口,一老人因爲沒有“ 健康碼”無法乘坐地鐵,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之後,在哈爾濱,一老人上公交車時因沒有掃描健康碼,不僅司機拒絕開車,其他乘客也對老人羣起指責。

以上這些,還只是老年人被數字時代拋棄的冰山一角。

國家出手了

24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隨着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能。但同時,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爲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制定本實施方案。

其中有兩大要點,是目前大家最爲關切的。 1、不得拒收現金;2、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爲人員通行唯一憑證!

1、完善“健康碼”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風險地區,除機場、鐵路車站、長途客運站、碼頭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場所外,一般不用查驗“健康碼”。對需查驗“健康碼”的情形,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繼續推行“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便利老年人跨省通行。

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爲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對老年人等羣體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件登記、持紙質證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爲輔助行程證明等替代措施。

有條件的地區和場所要爲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覈驗。在充分保障個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進“健康碼”與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關聯,逐步實現“刷卡”或“刷臉”通行。

對因“健康碼”管理不當造成惡劣影響的,根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負責人的責任。

2、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要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爲的整改整治力度。採用無人銷售方式經營的場所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現金支付需求,提供現金支付渠道或轉換手段。(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有多少老人被智能手機拋棄了

根據2020年4月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60歲及以上網民佔全體網民比例的6.7%,人數爲6057萬。而2019年末,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爲25388萬人。 也就是說,有近2億老人未曾接觸過互聯網。

同時,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全國移動電話總數達到16億戶,其中5G用戶超過1.6億,4G用戶接近13億。也就是說, 中國還有近2億的2G和3G用戶。

依據人們對數字化生活的融入程度,美國研究專家馬克·普倫斯基把社會人口根據年代劃分成三類—— 數字難民、數字移民和數字原生民。

1995年,互聯網正式進入中國。根據這段歷史,“40後”和“50後”被部分學者歸類爲“數字難民”。他們中大部分人在1995年之前步入中年。對於這兩代人而言,“新媒體”“4G”“5G”等概念是陌生且難以接近的。

更無奈的一組數據是,中國目前的老人,是總體文化程度最低的一羣人,根據《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2019)》披露的數據, 在中國,未上過學和只上過小學的老人,佔比超過老年總人口的70%。

即使是積極去學習,他們也有很多困難需要面對。

2018年發佈的《我國中老年人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中稱,46.3%的中老年人從未用過手機支付, 而在互聯網上當受騙過(或者疑似上當受騙過)的中老年人比例高達67.3%。一些受訪老人說,家人提醒不要隨意點開鏈接,但有時別人會發一些文章鏈接,也拿不準是否該點開。甚至有老人表示“手機沒有帶來便捷,帶來的是麻煩”。

“數字化應用發展快、變化多。受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生活習慣等影響,使用智能手機不熟練的老年人成爲龐大而無奈的‘邊緣羣體’。”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認爲, 填平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甚至家庭成員共同幫助。

畢竟, 很久很久之後,我們都將成爲他們。

數據顯示,在未來5到10年後,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進入中高齡階段,這意味着我們將迎來新一波的老齡化浪潮。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引述機構預測數據報道稱,“十四五”期間,全國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人,意味着屆時中國社會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善待現在的數字難民,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

文章來源:封面視頻、南方都市報、新華網、北京青年報、中國基金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