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情的中年女演員

電視劇的發展史,讓觀衆見證了從高質量到低質量的過程。當技術受限,人們的創作能力反而精彩。

可技術發達了,觀衆能看到的作品越來越多,真正稱得上高質量的作品卻越來越少。

不僅觀衆苦惱,就連演員也很苦惱。中年女演員這個羣體,不止一次被提到,其熱度就快和“流量明星”相媲美了。

她們抱怨着沒有戲拍,市場不給機會,正要同情一番,可觀衆們打開電視機,卻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

30+、40+乃至50+的女演員,都在說自己有危機感,可真正讓中年女演員無路可走的,其實是一幫“扮嫩姐妹團”的功勞。

在這個偶像佔領主要市場的環境,越來越多的女藝人嚮往“凍齡少女感”。不僅皮膚和身材狀態要保持“少女”,就連飾演的角色也要年輕化。

於是觀衆看到了44歲的周迅在《如懿傳》中出演少女,看到了65歲的劉曉慶在《隋唐英雄傳》中飾演16歲的丫頭。

直到最近,又看到52歲的劉嘉玲飾演27歲的落魄舞女。別說她們的年齡不符合,就是自身歷經滄桑的氣質,也演不出角色該有的單純和簡單。

演員的年齡不是最大的問題,可非要去飾演過於年輕化的角色,觀衆看來也如鯁在喉。

當劉敏濤在《僞裝者》中飾演雷厲風行的大姐大,當《三十而已》的飾演者精準呈現角色,也更加顯得這羣“扮嫩”的女演員醜態百出。

做人不能太貪心

女人每個年齡段都有獨特的魅力,20歲的女生羨慕30歲女人的性感和成熟,30歲女人又羨慕40+女人的得體和沉穩。

有位知名編劇曾這樣說,中年女演員是最好的年紀,她們演技成熟,更懂得如何詮釋角色。但最可怕的問題在,她們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角色。

在《演員請就位》上,馬蘇稱自己接不到戲。可真的接不到戲嗎?原因只是接到的戲份不是女主角,客串演員的名字刺痛了她的自尊心。

同樣有此困惑的還有大S,有作品方找她合作,但飾演的角色卻是“媽媽輩”,這種固定的戲路讓她們不願將就。

問題出在哪裏?貪心。馬蘇也說了,以前飾演的都是女一號,現在全都是配角,落差很大。

可市場就這麼大,那麼多新人演員年輕演員,再讓你們飾演女一號,對年輕演員又公平嗎?

角色比戲份更重要

藝人不可能紅一輩子,沒人能一直演主角。有位製片人也批駁過這個現象,不能只看戲份多少,要看作品好不好。只有戲火了,角色纔會火,演員纔會火。

從電影《我不是藥神》來看,呂受益(演員王傳君)火了,黃毛(演員章宇)火了,就連那個62歲患病奶奶都火了。

咖位重要嗎?重要的是演員如何把自己的戲份呈現好,呈現的精準。

飾演黃毛的演員章宇,在《我不是藥神》中的臺詞一共就那麼200個字。可他卻完成的非常好,讓人印象深刻,還憑此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這一年,章宇36歲。男演員沒有危機嗎?他們也是十幾年隱忍拍戲走過來的。怎麼這些女演員僅僅坐了幾年的冷板凳,就開始抱怨呢?

抱怨市場不給機會,還不如看看自己的定位。當年近50還要裝嫩扮少女,當主演做慣了不願演配角。

不光中年女演員沒出路,觀衆也在受折磨。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