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中國職場和求職類文章的先河,將職場共性知識引向縱深。

怎麼理解呢,我們看如下問題:

比如,“我”在前程無憂上如何挑企業?在智聯招聘上怎樣選崗位?JD怎麼看?同一家公司倆職位我都喜歡,投哪個?明天要去面試,今天如何研究這個職位的要求?該崗位會問哪些問題?讓我去面試數據分析師,我從來沒做過,怎麼辦?HR說明天面試我的部門主管要求很嚴格,說會有“壓力測試”,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測試?......

爲何說是先河呢?因爲以上問題HR從來不講,他們懂了也不告訴你,何況不懂。不要說HR了,你就百度搜下“求職祕笈”“面試技巧”,看哪有一篇文章告訴你如何篩選好企業、如何看職位描述的?沒有。

真知很難獲得,這才叫做縱深。

大家看下文章《工資如何遠超同班同學》,從中找到羣友“九神”,你就知道如下工資逆襲是如何實現的:本科畢業1年在成都月薪不到5千跳到年薪15萬。

如下調查你也參與並看到了結果,這是本科畢業5年的水平,你應該能知道九神畢業1年時15萬年薪在西部省會城市的分量。

他能年薪漲3倍達成15萬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在《普通人的逆襲之路》以及本公衆號經典文章《你是劉備,但你也是諸葛亮》中,都已經講過。

影響工資的因素排序如下:

城市>學歷>年限>企業>談工資>行業>職務>努力>專業對口>興趣愛好>雞血>雞湯>能力>我覺得我以爲我認爲>這種操作>合理不合理>領導好>辦公環境不錯。

他這裏的核心是,在第三要素(工作年限)第四要素(企業)上做文章,我讓他盯着在成都有分公司的500強,專門投遞超過自己畢業年數的崗位

你說在小城市如何獲得高薪?我告訴你,大多數人靠抱怨“我們城市小工作機會不多”“小城市不大好跳槽”“工資低”“小城市主要靠關係”......

其實你不動腦筋,第一第二要素,也是可以機動改變的。今天不講第二要素學歷如何“本科(在讀)”“碩士(在讀)”,主要看第一要素城市。大多數人都是傳統思想,部分認同我的觀點,但看到這個工資要素排序時,他她都沒思考,僅僅三秒鐘就冒出一句話:“城市,我是改變不了的,我家在這裏!

這確實也是現狀,但我說你迂腐。

上萬人發過簡歷給我,也寫了職場感言給我,上面有他們的真實工資,我正式在文章中發佈下真實工資行情,這可是比統計局還要統計局的真實數據:

本科畢業2年時,

在深圳,平均月薪10000;在上海,平均月薪10200;在北京,平均月薪10500;在杭州,平均月薪8500;在廣州,平均月薪8200;在蘇州,平均月薪7500;在崑山,平均月薪7000;在無錫,平均月薪6800;在東莞,平均月薪6500;在常州,平均月薪6000;在發達省會南京,平均月薪5500-5800;在其他省會以及珠海、廈門、青島、大連計劃單列市等30來個城市,平均月薪4500-5500之間;在三線城市比如幾百個地級市以及“全國百強縣”,平均月薪3000-5000;在其他上千個四線以下所謂的“十八線”,平均月薪2000-3500之間。

以上,同班同學同時畢業,你說才畢業兩年爲何工資相差這麼大的?

這就是第一要素城市的作用,但你別死板到“城市”就只能“換城市”。你想想看,你要去外企工作獲得高工資,你還要跑到外國去?不動腦筋。

再舉例。這位羣友小俊,我過去提及過的羣友,是衆多工資逆襲者之一,《那些工資翻番甚至3倍跳槽的人,是怎麼達成的?》。

我一直忙,也沒想好請他們現身說法的方式,就看如下羣聊吧。

跟小俊類似的上百個羣友,每個人都是月薪翻倍的代表,但文章發出來大家都驚爲天人,尤其在今日頭條,根本沒人相信

繼續,還有一種認知,以爲在小城市獲得了高薪,“以後工資就更難增長了。”這也是一個誤區,馬太效應聽過沒?你之前、當下以及今後的每一次工資,就是一個臺階。

當你工資高了後,你會發現求職時競爭反而不激烈。月薪2萬時,仨候選者爭奪一個崗位;月薪1萬時,至少十個人跟你競爭。你看如下小俊薪水上去後,來主動多次挖他的機會,這是去年月薪四五千時不可能想象出來的。他在西南省會。小李就是小俊。

歐美外企到了中國,工資自然比中國國內企業工資高一點。最厲害的是1998-2003年,我們那些同齡人畢業後進什麼民企、私企、包括國企央企甚至公務機關的,你知道他們工資多低?千把塊。我們從臺企3000跳到歐美獨資外企,一般5000-8000,也是剛畢業不久。

這裏面就是剪刀差,外國到中國。現在呢?現在上海到省會、到十八線,也有很大的剪刀差。這纔是我們本文所說的“城市”本質,也是小俊在昆明月薪1萬6的原因。在去年他找我月薪不到5千時,他甚至都打好了去杭州的機票,因爲據說沿海城市工資高,準備離開家鄉換城市。

再來一個寫實的,我的親姐姐,中專畢業,畢業後各種營業員、工廠工人都做過,甚至還去食品公司做了包裝工,後來做了小出納。當下40歲出頭,是我江蘇四線老家一家深圳上市公司江蘇某縣城分公司的財務總監,年薪超過了年齡。

到了這裏,少部分人可能還不理解,得繼續手把手教你了。

比如你在合肥或者鹽城,想換工作,無論PC端還是手機端,上前程無憂,你這次“城市”選擇離你最近的一線城市“上海”

然後,關鍵字你輸入你所在的城市,比如“合肥”或“鹽城”,點擊“搜索”。

一般會顯示爲在上海的“異地招聘”崗位,你直接投遞即可。

這纔是相對高薪的崗位,這也叫剪刀差,站在上海的工資立場來給你合肥、鹽城分公司定工資。

在上海搜“合肥”,也有29頁上千個職位了,你慢慢挑,大多數是上海的HR發佈的需要在合肥工作的崗位。

剪刀差是我們求職者樂見的,更大的宏觀原因應該是產業轉移,從一線城市搬出來的產業和業態會越來越多,接下來這個趨勢還會繼續猛烈加強。爲何?時代發展,此外,一線城市這地價,也太貴了,一畝一個億!

如上,關鍵字這次搜“蕪湖”看看,當然也可以先選擇“工資”1萬以上的。

有人說:“我老家靠近鄭州,比合肥鹽城離上海遠,怎麼辦?”

如下,上海搜鄭州,你先搜搜看。

確實,鄭州離開北京更近,那繼續,切換下,在北京搜“鄭州”,如下。

以上截圖只是在前程無憂上的示例,你還可以通過其他招聘APP、獵頭、親友、關係、企業官網和公衆號的定點投遞等等渠道,來投遞這種大城市在小城市的分公司,以及從大城市搬過來的大公司。

再比如,離開廣州和深圳都大概2小時車程的小城市江門,你是江門人,就可以選擇“深圳”或者“廣州”來搜索關鍵字“江門”

以上全文引子比較長,是爲了引導你的思維,這是一個在小城市獲得相對高薪的方法。“城市”是第一要素,今天都沒讓你變動城市,卻工資換了城市。

此間還有很多知識點,比如投了這個公司後要去一線城市總部面試,如何請假?飛機票和車旅費新公司會不會報銷?對方說“面試成功可以報銷”這怎麼理解?HR問保險交在深圳還是江門,選哪個?我們小城市的這個崗位也要做背景調查嗎?之前我的工作經歷合併了,也會被總部的HR查到嗎?需要先去總部培訓三個月才能回來上崗,能不能去......

本篇就不及一一講解了,你先投遞,拿到面試機會再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