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應該是兩情相悅纔好,不然只是一個人在體驗愛情也就失去了它最純粹的意義,所以很多單向的戀愛最後都無疾而終了。

《聖經》有一句這樣的話:“女人,其實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所以啊,男人和女人在今生就應該結合在一起。男人若是沒有了女人,好像生活失去了寄託;女人若是沒有了男人,好像心靈得不到依靠。”

所以,在愛情這件事上來說,一定是男人和女人坦誠相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夠讓愛情發揮它最大的意義。

然而我們也常說,很多事情的發展都是好壞參半,特別是容易在愛情中深陷泥潭的女人,明明局外人都看出了對方不愛她,可她卻是當局者迷。

更讓人氣憤的是,那個男人明明就不愛她,可爲何一直賴在她身邊不走。其實,這個問題在心理學上是有對應的答案的。

稟賦效應:擁有總比失去要好

通常情況下,人們對於獲得某商品願意付出的價格和失去已經擁有的同樣的商品所要求的補償這兩者之間,不會感覺到有太過明顯的差異。

哪怕是購買方也好,還是出售方也罷,一件商品的本身價值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人們的心裏也不會受太大的影響。

但是稟賦效應卻大大相反,在它看來,當人們在得到一件事物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放大這件事物本身的價值。

也就是說“別人碗裏的飯比自己的香”這種理念在稟賦效應這裏不存在,它會讓人們覺得自己擁有的東西比旁人的好,比旁人的更有價值。

而且在擁有的過程中,人們對於物品的評估價值會逐漸升高,而他們意識到自己有可能會失去這件東西的時候,內心對於快要失去的那種恐懼要比剛獲得時的那種喜悅程度要大得多。

稟賦效應使得人們在做某些決策的時候,會自動對“避害”考慮的遠大於對“趨利”的考慮。

由於損失憎惡的影響,人們大多覺得已經擁有的要比失去的好的多,也正是在這種心理的引導下,男人哪怕是不愛一個女人,也不會選擇貿然離開她。

對物質等一些因素形成了依賴心理

01)、《完美關係》中的斯黛拉在得知丈夫崔英俊移情別戀之後,立馬收集證據,請律師,收回所有的投資,讓對方淨身出戶。

兩個人離婚以後,崔英俊還是堅持不懈地去斯黛拉工作的地方去痛哭流涕,去求得她的原諒,在別人看來,崔英俊真是用情至深,他一定很愛斯黛拉,不然也不會這麼苦苦哀求,可是,崔英俊真的愛斯黛拉嗎?

並不是若真的愛,便不會選擇背叛他們的感情,他之所以苦,之所以求原諒,是因爲斯黛拉收回對他所有的投資後,斯黛拉讓他淨身出戶後,他身無分文。

02)、在他們在一起的那段時間,他的工作、職位、錢財都是斯黛拉給他的,他已經習慣了不勞而獲,而當斯黛拉把一切都拿走的時候,他一無所有,他不知道離開斯黛拉該怎麼生存。

所以,他只能厚着臉皮去求斯黛拉原諒自己,好讓自己再回到以前那種悠哉悠哉的生活。

男主外女主內雖然是一種常態,但隨着女性獨立思想的日漸明朗,也不乏在一些兩性關係中會存在角色互換的現象。

人們總是會在一種安逸的環境中變得麻痹起來,所以。一旦享受了美好便不願再繼續努力,而那些明明不愛了卻依舊不離開的男人,大抵就是因爲對物質因素產生了依賴心理,所以才逢場作戲而已。

成年人的高級自律是學會及時止損

男人明明已經不愛你了,他之所以不離開你是因爲你的存在對他而言還有一定的剩餘價值,若這時出現一個各方面條件都在你之上的女人,他會立馬拋棄你選擇新歡。

只可惜很多女人當局者迷,以爲這就是愛情,殊不知在你迷茫的這段期間,你的一些心理狀態正在被這些得不到回應的虛假愛情中慢慢被消耗。

綜藝節目《奇葩說》裏有這樣一段話:“愛一個人,其實就是給了對方可以傷害你的權力,你愛他,所以他可以傷害你,但是你絕不可以傷害他,因爲他不愛你。”

他不愛你,所以不會對你的付出有所回饋;他不愛你,所以不管你做得多好都不會感動他。

既然你在這段感情始終都扮演着卑微的角色,那麼又何必期待這個如死灰一般的感情能夠帶給你驚喜呢?

所以呀,人應該是學會及時止損,知難而退纔好,世界上又不是隻有一個人能夠讓你善始善終,能夠讓你真正體會到愛情美妙的那個人一定是與你唯一契合的。她真的愛你,所以免你擾,免你憂,免你四下游離,免你無枝可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