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曾經講過什麼叫角兒,所謂的角兒,就是寫上你的名字貼出去,就能賣票,就能養活跟隨你的一大幫子人。

如果不恰當的把德雲社的各個演出隊伍做一個分割,其實每個小隊的隊長就是在無形中扮演着“角兒”的角色,原因很簡單。

曾經德雲社是喫大鍋飯的,小劇場連年虧損,因爲演員們演好演壞一個樣,工資都是一場五十,幹嘛要這麼賣力呢?

郭德綱曾經講過這段小劇場的歷史,演員們在演出的時候,都儘量把自己的節目內容縮減,儘量早說完,然後下場之後直接就回家了。

最終,這種小劇場的大鍋飯讓郭德綱,演員們和觀衆,出現了三輸局面。郭德綱很委屈,“我辛辛苦苦幹一年,每個月還得往小劇場搭上30萬,憑什麼呀?”

演員們也很委屈,因爲每場就是五十塊錢,喫不飽餓不死,演出積極性也越來越小。因爲演員們不賣力,觀衆自然聽不到精彩的相聲了。

後來,郭德綱把固定工資的大鍋飯,改成了小劇場自負盈虧,如果盈利了,那麼從盈利中拿出相當大的一部分,作爲提成發給該小劇場的演員。

經過這個改變,小劇場的演出氛圍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再也不用嚴格制度管理。

以前演員們的節目演完就走,現在早演完的演員也在後臺等着,等到整場演出結束,大家坐下來討論整場演出的得失之處,很快小劇場就扭虧爲盈。

開頭說這麼多,只是想表達一點,那就是德雲社小隊的隊長,是該小隊的門面,對於門票的銷售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門票銷售情況直接關係到每位隊員的直接經濟收入。

當張雲雷異軍突起,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時候,他擔任隊長的八隊,每位隊員都跟着沾光不少,八隊也成爲向其他隊伍輸送人才的“黃埔軍校”。

很多網友對張雲雷有一個誤解,因爲他國風美少男的顏值和氣質,讓無數女粉絲傾倒,所以直觀感覺上,好像他的粉絲都是一些花季女孩,實際上並非如此。

張雲雷是相聲行業裏的特例,他創造了相聲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個現象。很多粉絲最初是爲顏值所吸引,但是後來卻是因爲才藝才成爲鐵桿的“二少奶奶”。

聽張雲雷的演出,不僅僅是聽相聲,從京劇到京韻大鼓,再到各種地方小調,張雲雷張口就來。看張雲雷的演出,與其說是相聲演出,不如說是曲藝表演更貼切。

正因爲才藝的出衆,所以張雲雷的粉絲羣體實際上打破了年齡上的界限,50後,60後的阿姨粉,奶奶粉比比皆是。

爲了支持張雲雷的音樂專輯,很多阿姨們向兒女請教怎麼付費購買音樂,可見這種支持的力量多麼強大。

最近八隊的演出逐漸步入正軌,也流出了很多現場觀衆照片,和大家想象的清一色女觀衆不同,臺底下男性觀衆佔了更大的比例。

這說明在張雲雷的帶領下,八隊不僅僅是作爲偶像小隊來引領市場。

始於顏值這個沒錯,但是終於才華是最關鍵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