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年初,社区防疫出入口成为了实施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但现状多为简易围挡式小区卡口,存在多个方面突出问题。

相关负责人指出,出入口存在的问题包括:1、缺乏配置防控力量的基本空间。2、室外环境下进行人脸识别和测温准确率低。3、搭建帐篷不保温。4、引接电源存在安全隐患。5、一级响应条件下集中取送快递导致流线混乱无序等。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解决社区卡口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据悉,今年6月份以来,针对小区卡口空间规划和一体化技术手段配备需求,马连洼街道组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及建筑设计研究院、腾讯社区智慧化治理项目组专家进行了细致调研,研究提出了搭建社区“玄关”装置的疫情防控常态化设计方案。社区“玄关”采用纸筒+木方节点的形式进行模块化搭建,自带固定基础不对地面造成破坏,视需求可以构成检测通道、无接触快递区、隔离等候区等物理空间。选取筒状可回收搭建材料并进行有效防水防火处理后,既可以方便灵活地进行布线、镶嵌、放置信息化设备,也能兼顾安全美观。该装置在疫情后还可集中或分散置于小区内作为公共休憩小品、城市家具等进行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在小区卡口设置临时“玄关”一方面为配置防控力量提供必要的防控管理工作场所,另一方面为设置防护技术手段提供一体化的布设支撑,可大大优化提升小区卡口的防控能力。社区“玄关”方案聚焦社区空间微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着力点,将“新基建”与“老基建”有机结合,创新性提出了卡口治理解决策略,将有力促进“小卡口、大治理”理念落地运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