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贝贝豆

审核:贝贝豆

溺爱孩子=害了孩子,这种浅显的道理其实多数家长都心知肚明,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可惜的不是被遇到的挫折击退,而是从小就醉倒在父母的“温柔乡”中,丧失了面对社会甚至是自理能力。

过分给予孩子“不必要的爱”,相当于是在剥夺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和我们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品德。

毫不夸张地说,溺爱会导致一个孩子慢性“社会性死亡”,可即便我们反复强调溺爱危害,依旧有父母“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5岁女孩不会用筷,妈妈的强词夺理彰显溺爱本性,网友:太无知

一次家庭成员的聚餐宴上,5岁的女孩慧慧坐在饭桌前,看着一大桌子饭菜不为所动,起初家里的长辈都认为慧慧是一个懂得礼貌的小女孩,碍于长辈没有动筷,自己不敢先吃。

怕孩子饿着,不少长辈率先“带头”吃了起来,可是十多分钟过去了,孩子却依旧呆呆地望着饭菜,丝毫没有要吃的意思。

就在大家疑惑之际,慧慧的母亲却端着碗筷坐到了慧慧旁边,一口一口喂了起来。

家中长辈看到这幅场景,有些不高兴了,一番沟通后才得知,5岁的慧慧压根不会用筷子,从小到大每次吃饭,都是妈妈一口一口地喂。

一些当老人“奉劝”妈妈趁早别这么“惯”孩子,毕竟5岁的孩子应该掌握最起码的吃饭的能力了,这么惯下去哪得了。

谁知慧慧听到长辈批评自家女儿却不高兴了,妈妈极力袒护道:“我们家慧慧动手能力差,学习使用筷子本来就慢,不就是喂孩子吃饭吗?有什么好诟病的”。

显然妈妈这种强词夺理的说法并不能让大众认同,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家长“爱子过度”却不自知。

不少网友在看到类似的报道,也会用“太无知”来形容溺爱妈妈,可即便话说得再狠再难听,也难以唤醒他们“沉溺的心”。

会不会用筷是件小事,但溺不溺爱就是大事了

孩子年纪小不会用筷子,其实我们不用担心,因为孩子总有一天能学会,可是因为不会用筷子就喂饭这无疑是一种溺爱,毕竟完全可以用勺子解决吃饭问题不是吗?

强词夺理的溺爱只会一步一步蚕食着孩子本身的自理能力,对父母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中我们好多不以为然的小事其实就是溺爱的表现。

比如:

孩子从始至终不会自己穿衣服,如果父母不帮忙自己就不起床;如果父母不帮自己拿水杯,自己就不会主动喝水;父母不帮忙打水洗脸,孩子就干等着……这些小事都从各个方面透露出我们父母溺爱的本性,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温暖的,但这种爱往往很容易过火,容易变质。

虽然有时觉得理所应当,无可厚非,但它的的确确在摧残我们的孩子,因此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主能力刻不容缓。

自主能力的养成,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格局,别毁了孩子

1)缺乏自主能力,孩子可能变成“社会毒瘤”

孩子小时候可以依靠父母获得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以以啃老为生,但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父母总会有老去的一天。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了,孩子没有独立面对社会和生活的能力,他所能做的只能是混吃等死。

2)缺乏自主能力,孩子在成长中会“盲目依赖”

一个从小仰仗父母长大的孩子,没有了父母作为依靠。他会盲目寻找自己的“救命稻草”,因为急于寻找他很可能会丧失判断对错的能力,误入歧途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3)缺乏自主能力,孩子的人际关系会“难以维持”

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不可能去有更多的精力维持自己的人际关系,换句话说他也没有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人都会把自己寄希望于自己身边的人,希望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的“保姆”,又有谁会想当冤大头呢?

4)缺乏自主能力,孩子将会丧失自我“责任感”

因为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误认为自己是家中的“老大”。到了长大以后他丧失的不仅是家庭责任感,更多的是社会责任感,总会以自己为中心。

宝妈们,你家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好了吗?你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别再溺爱孩子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