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鍵盤手機到觸控手機,伴隨手機形態的變化,手機操作的交互邏輯和方式也在不斷進化。在全面屏時代,屏幕更大、屏佔比更高,在盡享視覺衝擊的同時,如何兼顧用戶基本的交互體驗?這是擺在所有廠商面前的一個重要命題。

比如華爲Mate40系列率先搭載的EMUI11,其以“一致又一體、輕量又高效、精緻又個性”三大設計原則爲準繩,結合華爲人因研究團隊的深入分析, 打造出EMUI11獨有的“人情味”。

華爲人因研究:EMUI11“人情味”的基石

人因是研究人、設備、環境這些因素怎麼與設計上的要素結合,讓設計、交互變得更宜人的一個學科。不同於傳統對UX設計師實踐經驗的極大依賴,華爲人因團隊充分發揮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力求發現“易用好用”背後的科學規律,並基於此形成規範,推進UX設計的持續優化。

據介紹,在EMUI11 UX設計過程中,顏色對比度、字號大小或粗細、動效的參數等等,背後都有人因研究團隊提供的科學依據。而這些彙集成爲整體,能夠有效保障用戶對於信息的感知更加及時、流暢,在操作和感知的整個過程中,所有設計能夠符合用戶的心理預期,更具有“人情味”。

簡言之,華爲人因研究的核心內容就是“用科技量化體驗”,這也成爲華爲Mate40系列所搭載的EMUI11全新UX體驗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兩年華爲開始做1+8+N全場景、多設備互聯,過去近十年在手機體驗上的積累,對於8+N設備也具備極大的借鑑意義。華爲人因研究成果順理成章成爲智慧屏、手錶、平板、摺疊屏等多端UX體驗的核心支撐。

據華爲介紹,華爲軟件設計的三大原則:一致又一體、輕量又高效、精緻又個性,將貫穿EMUI以及未來HarmonyOS的UX設計,且對HarmonyOS,未來會有全新的設計語言、更多的創新場景和全場景體驗。

深耕20平方釐米:“積分肌電”指標和15000+滑動測試

在全面屏手機成爲當下主要的產品形態後,除掉保留的開關機鍵、音量鍵這類專一的功能鍵外,我們與手機的交互操作基本全部放在了正面的這塊屏幕上,大小20平方釐米的手機底部和側邊是用戶的手勢操作熱區,所有的操作交互以此來設立根據點,這些看似常用、普通的功能,要想集成在這20平方釐米的方寸之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EMUI11的開發團隊具體是怎樣做的呢?首先,他們做了一個人因實驗,用程序記錄下用戶做不同手勢滑動時屏幕的報點數據,對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擬合,完成數據統計、模擬。他們發現,如果用戶進行的是上滑返回桌面的操作,那麼手勢操作的速度是一直加速的,如果是上滑停留進入多任務的操作,那運動的速度是先加速後減速,從這些不同速度的變化規律就能得知,這兩種手勢是有區分的可能性的。

這樣的滑動數據,華爲的實驗室裏積累了15000多次,從對數據的分析得到量化的規律,這些規律轉手到研發團隊,最後變成了手機上的規則。在現實場景中,用戶在操作時,系統就能夠快速識別出這些看似相似的手勢操作,從而作出精準指令,讓產品在使用的過程中儘可能少的出現錯誤指令識別狀態,整體體驗便更加智能、高效,且能夠精準直達。

除此之外,爲了研究人們使用手機的舒適區,華爲還採用“肌電儀”,測試者在使用手機時,手部肌肉羣會貼上肌電片,當手部執行相應操作時,這個設備可以記錄下肌肉的電信號,形成“積分肌電”指標,以此繪製出操作時肌肉疲勞程度的實驗圖表。結合這樣的數據結果,EMUI11把側邊智慧多窗的調出佈局放在2-5這樣相對容易操作的熱區,而呼出後的下一步操作功能,也基本被放置在了這個區域內,帶來最舒適的實際體驗,是真的“旦用難回”。

當然,EMUI11基於人因研究成果的全新體驗也不僅僅侷限於此,諸如“一鏡到底”轉場動效、聲振協同、智慧多窗、Sound moji等創新設計也都成爲亮點所在,同樣值得已經入手華爲Mate40系列的用戶好好體驗一番。#華爲#手機#人因收藏

簡言之,華爲人因研究的核心內容就是“用科技量化體驗”,這也成爲華爲Mate40系列所搭載的EMUI11全新UX體驗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兩年華爲開始做1+8+N全場景、多設備互聯,過去近十年在手機體驗上的積累,對於8+N設備也具備極大的借鑑意義。華爲人因研究成果順理成章成爲智慧屏、手錶、平板、摺疊屏等多端UX體驗的核心支撐。

據華爲介紹,華爲軟件設計的三大原則:一致又一體、輕量又高效、精緻又個性,將貫穿EMUI以及未來HarmonyOS的UX設計,且對HarmonyOS,未來會有全新的設計語言、更多的創新場景和全場景體驗。

深耕20平方釐米:“積分肌電”指標和15000+滑動測試

在全面屏手機成爲當下主要的產品形態後,除掉保留的開關機鍵、音量鍵這類專一的功能鍵外,我們與手機的交互操作基本全部放在了正面的這塊屏幕上,大小20平方釐米的手機底部和側邊是用戶的手勢操作熱區,所有的操作交互以此來設立根據點,這些看似常用、普通的功能,要想集成在這20平方釐米的方寸之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EMUI11的開發團隊具體是怎樣做的呢?首先,他們做了一個人因實驗,用程序記錄下用戶做不同手勢滑動時屏幕的報點數據,對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擬合,完成數據統計、模擬。他們發現,如果用戶進行的是上滑返回桌面的操作,那麼手勢操作的速度是一直加速的,如果是上滑停留進入多任務的操作,那運動的速度是先加速後減速,從這些不同速度的變化規律就能得知,這兩種手勢是有區分的可能性的。

這樣的滑動數據,華爲的實驗室裏積累了15000多次,從對數據的分析得到量化的規律,這些規律轉手到研發團隊,最後變成了手機上的規則。在現實場景中,用戶在操作時,系統就能夠快速識別出這些看似相似的手勢操作,從而作出精準指令,讓產品在使用的過程中儘可能少的出現錯誤指令識別狀態,整體體驗便更加智能、高效,且能夠精準直達。

除此之外,爲了研究人們使用手機的舒適區,華爲還採用“肌電儀”,測試者在使用手機時,手部肌肉羣會貼上肌電片,當手部執行相應操作時,這個設備可以記錄下肌肉的電信號,形成“積分肌電”指標,以此繪製出操作時肌肉疲勞程度的實驗圖表。結合這樣的數據結果,EMUI11把側邊智慧多窗的調出佈局放在2-5這樣相對容易操作的熱區,而呼出後的下一步操作功能,也基本被放置在了這個區域內,帶來最舒適的實際體驗,是真的“旦用難回”。

當然,EMUI11基於人因研究成果的全新體驗也不僅僅侷限於此,諸如“一鏡到底”轉場動效、聲振協同、智慧多窗、Sound moji等創新設計也都成爲亮點所在,同樣值得已經入手華爲Mate40系列的用戶好好體驗一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