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傳媒網訊(記者 劉靖雯)11月26日上午,濰坊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建成到12345政務服務熱線受理中心接聽羣衆來電,在線爲羣衆答疑解惑,解難題。

“我是昌邑市公園道一號小區的回遷戶,小區規劃與前期規劃不符,空地規劃成了倉庫導致小區面積縮小,此規劃不合理。”來電人還表示,曾多次反映希望相關部門能儘快調查處理。劉建成了解市民訴求後表示,此問題回去後會立即安排工作人員調查覈實,落實後給予答覆。該羣衆對辦理情況表示滿意。

熱線接聽歷時兩小時,共接聽9個電話,主要涉及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城鄉規劃、耕地保護、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等問題。對每一個來電,劉建成都仔細聆聽、詳細記錄、耐心解答,第一時間予以反饋,儘量給羣衆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熱線接聽結束後召開的協調會上,劉建成強調,熱線中涉及到昌邑的問題居多,要設身處地站在羣衆角度考慮和解決問題,拿出整改措施。不是職責範圍內的可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做好工作,把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責任扛在肩上,多謀全局之事,多解民生之憂,真正做到爲羣衆說話,幹實事。

隨後,劉建成還接受了本網記者的採訪。

記者:劉局長,您好!保障發展是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的重要職能,請給我們介紹一下,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保障項目用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劉建成:首先,感謝廣大市民朋友對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的關心支持。今年以來,我們堅持以項目爲中心,認真落實“土地跟着項目走”機制,用足用好新增和存量兩方面資源,全力保障高質量發展用地需求。 一是精準配置要素資源。通過實行土地要素的項目化、差異化配置,優先保障重大重點項目用地,截至10月底,已經覈准使用年度用地指標2萬畝,新增用地達到去年的4倍,居全省首位;供應各類建設用地1932宗7.96萬畝,有力保障了項目落地建設。 二是大力實施存量挖潛。通過推行“以地招商”等措施,全力打好存量土地處置攻堅戰,今年以來,已經盤活利用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6.2萬畝,有效推進了土地集約高效利用。 三是打好土地政策組合拳。圍繞提高資源供給質量和效率,積極推進“標準地”出讓改革,圍繞建設用地二級市場、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等,加快相關制度建設,進一步拓寬用地保障渠道、優化供地方式。

記者: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哪些新的便民利民服務措施?

劉建成:我們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着力破解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持續提升便民利民服務水平。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方面。按照“‘一次辦好’是底線、‘零跑腿’‘不見面’是常態”的目標,全面推行“兩證合一”“設計方案聯審”“多測合一”“聯合驗收”,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壓減報建材料,實行服務事項網上直辦,審批效率大幅提升。 優化不動產登記方面。聯合市公積金管理中心與16家銀行簽約,實現了不動產抵押登記和公積金貸款不見面審批聯辦。推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全面接入省“一網通辦”便民服務平臺,實現了不動產登記網上辦理、信息共享。同時,通過集成服務項目,與“水電氣暖”主營單位簽訂共享協議,實現不動產轉移登記與“水電氣暖”聯動過戶,大大方便了羣衆辦事。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突出問題導向,持續排查服務中的瓶頸短板,加快解決企業和羣衆關注的突出問題,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提高羣衆的滿意度。歡迎廣大市民朋友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