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四川嘉陵江畔的一些縴夫發現江上時不時飄來一些下水(動物內臟)。他們只有一口鍋用來煮這些食物,不過要用大量極麻、極辣的調料來掩蓋異味,才喫的到肉的味道。

後來,這種做法逐漸被一些上層人物所嘗試,再後來就在重慶、四川乃至全國流行開來。

以上,就是重慶火鍋“破圈”的過程。如此來看,破圈它不是一個概念,頂多是描述了一種現象,而現在已經成爲了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立下的flag。

日前,B站公佈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財報顯示,B站三季度營收再創新高,達32.3億元人民幣,持續保持高位增長。更加超出外界預期的是,一系列破圈動作,也讓B站的營收結構更趨多元化的平衡。

B站“破圈元年”呼之欲出。01、模範“熱帶雨林”型公司

商業化之前,B站一直在反覆做着一件事:尋找有認同感的用戶,併爲他們提供一個溫暖自由的小窩。社區穩定且黏性極高的用戶羣體,以及無法比擬的內容生態,推動着B站創造出了愈發多元的商業空間。

雖然在規模上與阿里、騰訊等一線互聯網公司不可同日而語,但B站內部的各個因素之間已然形成了一種協同,並形成“Lollapalooza (好上加好)效應”,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吳伯凡老師將它稱之爲熱帶雨林型公司。

哪怕是再小的“熱帶雨林”,在資源上也能自給自足,所以,生存下去是沒有問題的。假如“雨量”再充沛一些,還能不斷擴大邊際。相較於B站,國內三大視頻網站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的成長邏輯則更符合“盆景”的概念。

顧名思義,“盆景型”公司即是像盆景一樣,看上去枝繁葉茂(營業規模很大),可一旦停止澆水施肥(輸入資源),枯萎(涼涼)只是時間問題。

表面看來,是愛優騰一直沒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用戶付費和廣告收入是他們唯一可見的收入。其實更本質的是,它們經營的內容,而不是用戶。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如果一段時間內沒有上一部熱播劇,它們的用戶就會流散很多。

這也導致了,愛優騰必須高價爭搶上游長視頻內容,不然很快就會被踢出局。值得玩味的是,他們也都在對外標榜着成爲中國的Netflix。可Netflix早已轉型成爲了視頻內容生產商,不需要輸入資金便已睥睨天下。

與它們不同,B站的用戶羣體則是一羣“老鐵”,多年來彼此不離不棄,早已形成了持續互動的UGC生態,能夠長時間地完成交流和協作。以至B站即便沒有貼片廣告,也能在營收上很好地做到交叉互補。

就此有專家預料,擁有“核心用戶”的B站,更有希望轉型成爲崛起爲視頻內容生產平臺,乃至成爲中國的YouTube。02、情懷誠可貴,商業價更高

與此同時,B站也不再甘心繼續做“小而美”的互聯網公司,求穩之餘正在試圖突破一直維持的小衆圈層。尤其是自去年以來,B站接受了阿里入股,同時不斷重金加碼直播區,又在全流量入口添加商品鏈接。

搭上了阿里“爸爸”的B站,在向直播電商領域的突破中,難得“快”了一次。不過,作爲視頻領域的“老大哥”,在直播電商這塊還是比抖音、快手們慢了好幾拍。但作爲B站破圈的重要通道,其直播電商業務的摸索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從前日B站發佈的三季度財報中不難發現,其重金加碼的直播板塊卻僅佔7%。

值得一提的是,從抖音到快手,從微博到淘寶小紅書,各大平臺都在追逐帶貨,一切流量也在圍繞着帶貨打轉,B站這座億級流量池固然可貴,但本身的社區文化讓用戶擁有絕對的主導性話語權的同時,降低了品牌的存在感,加之動作略遲,帶貨效果差強人意。

然而更嚴重的是,B站的用戶黏性也開始出現下降趨勢。根據財報,今年第三季度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高達81分鐘,去年同期則爲83分鐘。這對B站來說,絕對算是危險的信號。

在很多人看來,不再與優愛騰PK視頻內容的B站,其實是與抖音快手們比拼商業變現能力,以及對廣大用戶的吸引力。

實際上,從B站“官宣”破圈開始,從引入一批娛樂明星入駐開始,從2233娘(B站logo站娘)失蹤開始,從前的小破站就已不再只取悅於一夥年輕人。即便,這一系列行爲引起了老用戶和老UP主們的集體抗議,可最後結果卻也是:老用戶和老UP主們抗議無效,失望之餘便開始陸續離開。

就連曾被B站立爲破圈戰略標杆的巫師財經,在今年6月份,也擁入了財大氣粗的字節跳動的懷抱。B站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睿怕是也會感嘆一聲:年輕人,真的不講武德啊!

以利聚人,終是以利散人。昔日二次元圈溫暖自由的“小窩”,更多的被情懷所替代。在商業面前,情懷又價值幾何?

不知是面對了多麼大的資本壓力,值得讓B站放棄了一貫堅持的“慢”原則,突然打破原有小衆文化的壁壘,開始用流行文化來吸引更多的全年齡段用戶。而且,在他們來之前,B站先投入了一大筆真金白銀。如今卻是,作爲護城河的社區氛圍已現坍塌跡象,B站商業上的破圈卻沒有取得決定性進展。

表面上看,B站本季度遊戲收入12.75億元,增值服務收入9.8億元,廣告收入5.58億元,電商和其他收入4.13億元,各項收入十分均衡,B站不是那個單靠遊戲賺錢的公司了。

(來自B站財報數據)

但是,從毛利率來看,手機遊戲和廣告要明顯高於B站大力投入的增值服務,B站未來想實現收入的大幅提升和扭虧爲盈,關鍵也在於能不能將用戶有效導流給遊戲業務,以及能不能提高廣告加載率。

與此同時,B站淨虧損達到11.00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淨虧損4.057億元擴大171%,銷售和營銷費用則是同比增長227%。這也意味着,持續在破圈路上進擊的B站,面臨着銷售營銷費用的持續上漲,以及虧損規模持續擴大的新難題。03、“破圈”與“破相”的一線之差?

陳睿曾經表示,“B站對應的就是年輕人,年輕人喜歡什麼,我們就有什麼”。

此前被忽略的中視頻領域,B站風格清奇異軍突起,從開始的目標就不是流量模式,而是 “小圈子”的用戶消費模式,能夠把相同興趣的人們吸引聚集起來,賺錢只是一個結果。

從根本上來說,UP主和創作生態纔是B站的核心競爭力。B站的生態閉環是活躍的內容創作者,創作大量優質內容,吸引忠實粉絲帶來表達成就感和商業變現。

就像重慶火鍋,並不是它迎合了大衆的口味,而是吸引了越來越多願意嘗試麻辣口味的人們。當它在全國流行時,嘉陵江畔的縴夫們,並沒有用情懷替代那一口裝滿下水和麻辣調料的鍋,越來越豐富的食材和料理,也是來自食客們的不斷創造。

看B站能不能吸引衆多“食客”來創造,還是得看UP主和創作生態的情況好不好。遺憾的是,今年三季度,B站月均活躍UP主數量、月均投稿量,以及擁有萬粉以上的UP主數量的增速均有所下滑。

從某種角度來講,一直在小衆圈子裏順風順水地成長的B站從未經歷過互聯網殘酷的廝殺,甚至可以說它是少見的互聯網“幸運兒”。但商業的運作從來都是一場持久的攻堅戰。上半場沒有敵人的B站,如果在下半場破圈的同時不能兼顧好社區經營,其結果很可能就是“破相”。

B站商業化是大勢所趨,不過,過度商業化已經引發了用戶反感。如何既講好破圈故事,又真正做到陳睿所說的“覆蓋全場景”,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