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

□本报记者 彭扬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6日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专家认为,从短期看,央行将更多通过“逆回购+麻辣粉”等货币政策组合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的工具,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以体现货币政策的灵活适度和精准导向。

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报告强调,要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今年受到疫情冲击,货币政策在疫情初期加大流动性投放,效果显著。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同时保持了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报告指出,2020年以来,央行坚持以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形势,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疫情防控、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央行已推出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前10个月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不断企稳向好,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产生了一定的担忧。此次报告明确,观察货币政策的松紧,关键还是看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只要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就说明银行货币创造的市场化功能正常发挥,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是适度的。

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

近期债券市场违约现象频发,监管部门对此频频发声。报告表示,将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

报告指出,积极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统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实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落地,持续推进托管行和交易报告库建设,确保金融市场整体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积极稳妥推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整合入市渠道、优化入市流程,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相关表述主要针对近年来我国债市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基础设施不够便利、债市违约处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快补齐债市基本制度短板,完善基础设施,有助于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债市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双循环”。(下转A02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