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經濟時報》11月24日報道,印度將在本週對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進行多次試射,包括對陸攻擊型號。據印度媒體最新報道,印度已經於24日試射了一枚陸基版“布拉莫斯”導彈,印媒披露稱此次試射的是射程290公里的導彈。

這些試射活動將從三個平臺發射:在安達曼和尼科巴羣島的特拉克(Trak)島上將進行陸基發射,印度海軍的戰艦將從公海上發射反艦型號,還有從印度本土起飛的一架蘇-30MKI將要發射空射型。其中,從特拉克島上發射的布拉莫斯導彈是對陸攻擊型的,將要攻擊另一個島上的目標。

印度媒體明確將這些試射活動和中印邊境的對峙聯繫起來,尤其提到,對陸攻擊型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將對中國境內的目標構成嚴重威脅。那麼事實如何?它的威脅大嗎?

當筆者看到“對陸攻擊型巡航導彈”這個詞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戰斧”巡航導彈的那種在低空飛行,依靠慣性制導+地形匹配製導+GPS制導的遠程巡航導彈。這是地面目標與海面目標有很大的不同。在海面航行的艦船在雷達上,或者在紅外線成像/可見光成像方面,能夠很容易與海面背景區別開來,因此反艦巡航導彈通常使用慣性制導/GPS制導 +數據鏈/中段指令修正+主動雷達/紅外成像末制導的複合制導方式。

然而陸地上的地形複雜,各種地理元素,自然植被再加上人工建築,使得目標很難被從背景中區分開來。這就是爲什麼對陸攻擊巡航導彈需要事先確定好固定目標的方位,並通過偵察衛星或偵察機,事先做好巡航導彈飛行路徑的數字地圖,以便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能夠自動繞過障礙物飛向目標。另外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不容易被雷達發現,這也是美國“戰斧”巡航導彈選則低彈道的原因。

然而,布拉莫斯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卻完全不是這個套路。讓我們來看個究竟。

布拉莫斯導彈是由印俄合資的企業以俄羅斯P-800“寶石”反艦導彈爲基礎研製的。該導彈的飛行高度可達15km,可攜帶200-300kg的常規彈頭。導彈採用複合制導方式,巡航段採用慣性制導+GPS和其他衛星導航的制導方式,末段採用主/被動雷達導引頭。導彈在飛行末段下降到10米左右的高度以躲避敵方的攔截。該導彈在飛行階段全程爲超音速,末端最大速度可達2.8馬赫。

但是該導彈爲了達到約290公里的最大射程,必須大部分航程處於高空彈道。如果全程處於低空,超音速帶來巨大阻力將使它的最大射程降到100公里左右。

布拉莫斯導彈目前有三個型號:Block I 是反艦導彈,使用X波段雷達導引頭。Block II是對陸攻擊型號,使用Ka波段的雷達導引頭,具有更強的目標識別能力,主要用於城區和沙漠環境作戰。Block III主要提高了導彈的機動能力,可以事先在彈道末段對目標俯衝攻擊,主要用於山地作戰,也可以垂直攻擊海上目標。

印度也在爲布拉莫斯導彈開發國產的雷達導引頭,但是何時能夠投入使用還是個未知數。

因此,可以說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對陸攻擊型就是反艦型的改進版,並不是傳統的遠程巡航導彈。相比亞音速掠地飛行的“戰斧”巡航導彈,布拉莫斯導彈並不更難防禦,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缺點:

第一是彈道太高,比較容易被雷達發現。如果它全程低空飛行,射程就只有約100公里左右,喪失了防區外攻擊的優勢,略勝於無。而它高達2.8馬赫的速度也會有比較強烈的紅外線特徵。這都會讓它比較容易被發現。而我軍裝備的防空武器系統能夠對付這個速度的目標。

第二是其主動雷達導引頭比較容易被幹擾。我軍的電子戰能力遠非印度可比。

因此我們不必過於擔心印度的對陸攻擊型布拉莫斯導彈,但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在中印邊境附近的重要地面設施附近部署防空武器系統和電子戰系統。當然,最好的防禦是進攻。如果真有開戰那一天,我們不會給印度發射布拉莫斯導彈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