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黃老五食品有限公司電商物流中心正組織發貨(資料圖)

電子商務發展爲了誰?賣什麼?怎麼賣?賣到哪裏?

回答好這些問題,是內江發展電子商務的初心與使命。近年來,內江抓好電子商務集羣網狀發展,圍繞“人、產、技、通”做好四篇文章,着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子商務“次高地”。

593.96億元!這是內江今年1~10月的網絡交易額,繼續穩居全省第3位。內江的目標是——到2022年,力爭全市電子商務網絡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其中網絡零售額破100億元,電商“次高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做好“人”字文章——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爲本,全方位滿足人民的生產、生活需求

做好“人”字文章,回答的是電商發展“爲了誰”的問題。

漫山遍野的油茶樹,茂盛蔥蘢;綠色村莊的農戶家,雞鴨成羣。這是隆昌市石燕橋鎮淨土村的美麗鄉村景象。

“一罐茶葉、一瓶花椒、一瓶花椒油、一瓶茶籽油……”11月25日,該村黨支部書記自玉仙指着一盒禮盒告訴記者,每套禮盒銷售價格爲198元,每賣一套村上也相應有收益。

對於村裏農特產品“觸電”以來的變化,淨土村9組村民陳茂林和其他村民一樣,喜上眉梢、樂在心裏。電商發展起來後,村裏的水果、土雞土鴨、茶油、花椒,都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既省了人力,提高了價格,農民也增加了收入。

近三年,淨土村利用電商平臺幫助村民賣出的特色產品銷售額近1000萬元,爲全村脫貧致富打開了一條新通道。

事實上,不僅僅只是淨土村。早在2018年,隆昌市就建成了203個農村電商服務站,實現貧困村全覆蓋。服務站點的全覆蓋打破了傳統農村商業體系,推動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發展,人民羣衆成爲了最大受益者。

做好“人”這篇文章,還要堅持人才支撐,解決好“誰來賣”的問題。

彭永久是資中縣雙河口鎮水口廟村人,從西南大學動物藥學專業畢業後,他曾遠赴浙江開辦加工廠。2019年,已過不惑之年的彭永久,回到資中創業,並通過電商將中藥雞遠銷至上海、深圳、北京、天津等地,成爲當地懂電商的“種養能人”。

近年來,內江積極厚植電商沃土,培養專業人才,吸引了一大批農村青年、退伍軍人、返鄉青年參與電商創業。目前,全市已培養77萬餘名“農村家庭能人”,其中不乏帶領羣衆致富的“電商達人”。

做好“產”字文章——

落根於產業產品,加快形成特色鮮明、產業鏈完整、服務體系完善的電子商務產業集羣,做實做響產品

威遠縣高石鎮農產品電商物流中心

做好“產”字文章,解決的是電商“賣”什麼的問題。

資中是中國血橙之鄉,如今資中血橙種植面積達26萬畝。2014年12月,資中縣成功申報成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此後,資中血橙“觸電”,打開了網銷之路。

據介紹,在電商賦能下,資中血橙的批發價格翻了幾番,“資中血橙通過電商獲益的同時,也規範了產品的質量,進一步塑造了資中血橙品牌。”

在隆昌市,古宇村電商服務站負責人伍思源用一組收益數字展示稻漁產業“觸網”後產生的強大力量:延伸產業鏈發展的小龍蝦原料已經通過網絡遠銷全國各地,每袋產品129元,每月能接9000~10000單。

瞄準內江黑豬、資中血橙、威遠無花果和特色水產“四大特色農業產業”,近年來,內江加快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着力打造“甜城味”農特產品。目前,內江已建成全國最大“內江黑豬”種羣基地、全國最大血橙生產基地、全國唯一無花果全產業鏈集中發展區、全省最大稻漁連片綜合產業帶。這些,爲電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品支撐。

與此相呼應的是,內江廣大企業和“內江造”產品主動擁抱互聯網時代。

近年來,內江大力實施“全企上網”工程,重點支持工業、農業、服務業傳統企業開展網絡營銷,扶強扶優一批電子商務支柱企業;鼓勵企業、農村經濟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等自建或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拓展市場,不斷壯大電子商務經營主體規模。目前,規上工業企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限上商貿企業上網率達100%,電子商務應用率分別達84.3%、97.9%和97.9%。

做好“產”字文章,歸根到底就是讓電商賦能產業產品。

以資中縣爲例。四川格瑞特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四川袁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資中縣天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多家入駐企業抱團發展,攜手助力資中血橙走出去。當地羣衆“嘗”到甜頭後,繼續擴大血橙種植面積,極大地推動了血橙產業發展。

事實證明,電商的蓬勃發展,“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也“反哺”產業發展壯大。

做好“技”字文章——

加大技術創新力度,融合運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提升電子商務發展水平

做好“技”字文章,解決的是產品“怎麼賣”的問題。

今年“雙十一”期間,在威遠網紅卿波的直播間裏,他的第一場直播就售出了500餘箱柑橘。

直播帶貨、門店到家、社區團購、非接觸配送……今年以來,市商務局積極指導內江全搜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黃老五、魏幺妹私房、型男行走鄉村等20餘家電商企業在自有平臺,以及抖音、拼多多、淘寶等平臺探索開展“直播+”基地、“直播+”產地等內容電子商務營銷新模式,培育壯大新生態電商主體。

7月28日,內江市成功舉辦“雲上甜城直播內江”2020年內江首屆直播帶貨活動,市商務局主要領導與各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紛紛走進直播間,爲市中區花洞村、隆昌市黃牛埡村等貧困村36戶商家、專業合作社的55種產品直播帶貨。今年上半年,全市直播交易額2.5億元,電商快遞包裹數1470.61萬件。

阿里巴巴來了,阿里2020年首場釘峯會選擇在內江召開,這是釘峯會首次在三四線城市召開;騰訊來了,和內江洽談全面戰略合作……與電商巨頭聯盟,以科技創新加碼,不斷提升內江電子商務發展水平。

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湧現,刷新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也拓展了銷售者的時空邊界,展現出內江的消費大市場和電商發展新機遇。

做好“通”字文章——

不斷提高信息、產品通達能力,增強電子商務貨暢其流、信息互聯互通功能

做好“通”字文章,解決的是“賣到哪裏”的問題。

內江全搜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胡耀斌認爲,制約電商扶貧的首要難題就是“無渠道,銷售難”,也就是信息的不對稱:農戶的農產品不知道賣到哪裏,商家和老百姓也不知道去哪裏買。

爲此,內江全搜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了“以買代幫”電商精準扶貧模式,打造集規劃、營銷、管理、生產、消費於一體的產業脫貧“生態鏈”。疫情防控期間,“以買代幫”電商銷售平臺已累計銷售全區滯銷農產品120餘萬元,衆多農戶因此受益。

近年來,內江充分利用政策優勢、資金扶持等手段,聚焦聚力,形成了川糧網、環球搜管網、中國禽苗網、全搜索城市電商平臺等7大重點電商平臺,推動百億園區和百億平臺集羣加速形成。目前已實現電商示範縣區全覆蓋,建成縣、鎮、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切實做好“通”這篇大文章。

與此同時,加快一批重大項目建設。11月22日,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建設現場,作爲項目標誌性建築的辦公大樓拔地而起,大型塔吊、運輸車輛正在緊張作業。項目預計12月底完成主體工程。項目建成後,將增強內江涉足跨境電商的競爭力,更多“內江造”產品將走向全世界。

圍繞“人、產、技、通”四個字,紮實做好四篇文章,內江正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契機,以電子商務爲抓手,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商“次高地”邁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