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華爲出售榮耀,接盤方爲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是一次徹底的全面收購,出售完成後,華爲不再持有榮耀任何股份。

1.華爲壯士斷腕,意在進行產業自救與資本化操作。

2.不必爲華爲扼腕嘆息,任正非還是那個任正非,華爲出售榮耀,是一場手機業務的戰略收縮。

3.韜光養晦,華爲正在醞釀一盤更大的棋。

一、大買方何方來歷?

從持股結構看,接盤方是地方政府主導牽頭,加上供應鏈夥伴,共涉及30多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

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9月27日,註冊資本1億元。其中,深圳國資委全資控股的深圳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持股98.6%,深圳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持股1.4%。可以說這次收購是由地方政府主導牽頭,供應鏈夥伴共同參與的收購行動。

該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順電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冀順通投資有限公司等。股東來源跨越多地。

此前,市場上一度傳出榮耀要出售給神州數碼的消息,神州數碼應聲大漲,而此次榮耀去向落槌,神州數碼的跌停還回了此前的虛漲。

華爲終究沒有和聯想系合流。還記得此前,聯想與華爲的貿工技、技工貿之爭嗎?

而如今,寒風凜冽,不同路線差異的公司,都要面臨來自外界的極大不確定性環境的挑戰。

二、華爲此次出售,爲何有代理商、經銷商接盤?

一個基本判斷是,此次華爲出售榮耀,更像是一次特殊時期的壯士斷腕與韜光養晦。

爲什麼這麼說?

榮耀之前在智能手機領域取得不錯的成績。2019年,華爲(含榮耀)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同比增長超過16%,其中5G手機發貨量超過690萬臺。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和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分別顯示,2019年華爲(含榮耀)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到17.6%,穩居全球前二;5G手機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在年報中,華爲消費者業務也同比增長了34%,消費者業務貢獻了華爲收入的一半以上。

來源:華爲2019年年報

榮耀主打年輕人,也是華爲消費級產品裏的拳頭產品,尤其在年輕人用戶中口碑一直不錯,主打性價比,與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並列,整體上可以稱得上優等生。

公司的出售資產背後的戰略意圖無非三類,一類是不好的資產,出售可以甩包袱;另一類是優良資產,出售則難免有難言之隱,比如爲了回籠資金;還有一類資產則相對處於中間狀態,雖然優質,但是受經濟週期、外部環境等影響,一定時期內難以實現高利潤、高增長,爲了集團整體戰略,則犧牲掉這樣的業務,盤活全局。

優等生在這個寒冬遭遇賣身,成爲華爲大的戰略的一部分。

三、爲何賣掉優等生?

要釐清這個問題,有必要複習一下近一年多來華爲榮耀所面臨的內外環境大考下的價值鏈要素抉擇:

蘋果手機讓智能手機開始普及,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蘋果手機。過去,大量的下沉市場的需求被華強北所滿足,導致山寨機氾濫。隨着小米紅米手機等讓蘋果之外的中低端需求得到滿足,華爲手機也緊隨其後,榮耀一出生就非常互聯網化,用各種互聯網化的營銷方式打入年輕人陣地,逐漸從中低端走向質優價優。

一臺手機的生產成本中,通常芯片佔總成本20%左右。但如果是進口高端芯片,加上整機價格不貴,那麼芯片則可能佔到手機成本的60%之多,芯片在手機成本殺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雖然長期以來,華爲一直沒有放棄自研芯片,這也是讓華爲能夠贏得國內市場,走向海外的殺手鐧。

但是設計能力並不等於生產能力,生產芯片,以及芯片產業全鏈條的進化,需要依託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條,這個鏈條甚至是跨國的,這讓華爲面臨跨國圍剿時很難短期全面突圍。

逆全球化的風波來襲,沒有一粒沙可以置身事外。

2019年5月,美國將華爲列入“實體清單”,8月美國製裁升級,對華爲採取了“極限施壓”政策。

極限施壓就意味着對芯片產業鏈的全面封鎖。

華爲此前一直低調自研麒麟芯片,這個項目在華爲內部雪藏多年,麒麟芯片苦役實現自主設計,但芯片生產無比複雜,離不開全產業鏈的環環相扣。在極限卡脖子的壓力之下,量產遙遙無期。

無疑,芯片封鎖讓接下來的芯片量產以及成本壓縮難上加難,至少在短期內,榮耀如果脫離華爲母體,榮耀不僅可以在芯片採購上獲得更大自由度,也可能進行品牌升級,走中高端路線,這樣讓榮耀有望走出更好的未來。

華爲如此處理榮耀,也是應了現金爲王,晴天修屋頂的忠告。一旦遭遇產業鏈薄利,疊加外部疫情影響,大廠華爲也有亟待現金流回血的時刻。大廠尚且如此,何況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

此番出售給供應鏈上的經銷商、代理商,也意味着榮耀手機的利潤會直接讓利給下游。

脣亡齒寒,唯有共度寒冬。

四、歷史總是驚人相似

出售相關業務,並不等於永久放棄。

華爲賣掉榮耀,對於母體手機業務來說,更像是一次短暫應激的戰略型收縮,不過爲集團更大的戰略版圖贏來現金流和時間;對於榮耀來說,走向體外,也不失爲擁抱更大商業市場的機會。

在老華爲的記憶中,這不是華爲第一次經歷困難時期,也不是華爲第一次出售資產。

歷史驚人相似。

此番華爲出售榮耀,讓人想起了14年前,華爲出售H3C(華三),這件事情意義之深遠,最明顯的標誌在於,形成了當今企業網市場的三巨頭格局:思科、華爲、(新)華三。

2003年思科向美國法院起訴華爲,爲了迎戰,華爲找到了思科的老對手3com。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2003年3月,3com和華爲結合,成立合資公司。

後面的幾年裏,華爲與3com形成統一戰線應對共同的敵人思科。

2007年4月,Huawei3com正式更名爲H3C(華三)。華爲也陸續將持有股份全部賣給華三。後續華三面臨經營困難,華爲一度希望回購,不過未能成行。

幸運的是,華三後來被賣給惠普、紫光,在企業網市場殺出了一條路。形成了今天企業網市場思科、華三、華爲三足鼎立的格局,相關行業認證,也是以這三家公司的認證爲標杆。

華爲此番賣掉榮耀,對於手機業務而言,除了華爲手機主品牌,也不排除擇機華爲再孵化新品牌的可能,也不排除未來某天,華爲再次回購榮耀。

此次收購價爲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21億元。高於此前市場上的1000億人民幣的傳言。

不過也有人認爲,這次40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與榮耀的出貨量和收入相比,並不算高。

華爲年報中未單獨披露榮耀利潤情況,不過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榮耀去年利潤爲60億元。

如果按照60億利潤計算,那麼此次400億美元的售價,則給出了榮耀43倍PE。而目前在港上市的小米,市值5800多億港幣,靜態市盈率52倍(截止2020年11月17日收盤)。

對華爲而言,比出售價格更重要的是,保全了榮耀的火種。

五、韜光養晦未可知

此次接盤榮耀的公司中,股東有不少來自國家隊。

從股權處理上,華爲榮耀直接打包出售給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穿透該公司的股權結構會發現,除了下游供應商、代理商,深圳市國資委等國家隊在列。

2016年,華爲手機的目標曾經一度被傳爲5年內超越三星蘋果。同年4月,華爲輪值CEO徐直軍更正說,5年內超越蘋果、三星指的是在中國市場。

對於華爲而言,以往憑藉榮耀的加持,華爲在手機上份額不斷提升。

此次出售榮耀,對華爲而言,除了斷臂自救,韜光養晦也未可知。

2018年初,華爲總裁辦1號文件中,任正非用比較多的篇幅首次對榮耀定性:華爲品牌走向高端,榮耀面向年輕人市場,形成 “雙犄角”,各自應對不同的客戶羣體和市場。支持榮耀用輕資產的方法去輻射海外,儘快在海外把榮耀的模式構建起來。

在任正非眼裏,華爲“就是‘喜馬拉雅山’北坡團隊。”

但同時,彼時其實也有更爲激進的聲音——獨立出去。

從體內孵化到體外獨立,當年聯想ZUK手機也是選擇了這樣的路線。這背後體現的一個思路或許是大公司業務發展到一定體量後,需要孵化更多的獨立品類來激發更多活力。

直線管理諮詢的營銷顧問認爲,榮耀只是換了一個陣地,重新出發,去攀登“喜馬拉雅”的巔峯。任正非還是那個任正非,只不過,這一次,他眼中的登山隊不再從北坡攀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