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青木

01

近日,湖北的一位老奶奶,一個人冒雨來交醫保。

結果,等她把手裏的錢,遞給櫃檯時,工作人員告訴她:

這裏不收現金,只有兩種交費方式:

要麼告訴孩子代繳,要麼自己在手機上交。

老人滿臉無奈,表示自己只有現金,手機上搞,根本弄不懂。

工作人員又給她支招,可以讓孩子們過來代繳。

老人給子女打過電話,他們都說沒空。

前面就是一尺不到的繳費點,滿頭白髮的老人,手裏拿着錢,卻沒轍了,只剩下滿臉的失望和無奈。

看到這種情景,心裏非常不好受。

如今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或者在城市買房落腳,更多的老年人被剩了下來。

時代的進步,讓我們覺得便利,卻給這些不會玩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帶來更多麻煩。

有人評論說,工作人員太冷血,這麼大歲數了,你就不能收下老人的錢,然後手機幫她墊付。

也有人,老人的子女不孝順,手機上下載一個軟件,或者支付寶上一個操作的問題,居然直接拒絕了父母的求助。

這件事,後來當地醫保局給了回覆:我們的工作人員對政策解讀不到位,可以代收現金。

問題雖然解決了,可這位老奶奶表現出來的無奈,何嘗不是中國3億老年人相同的一個隱痛。

02

在這個智能化的年代下,我們享受到了無數的便利,乘車、用餐、購物、繳費,一個手機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種智能化的支付方式,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可在老年人眼裏,一部手機就像一個潘多拉的盒子,裏面藏了太多他們不知道,也搞不懂的祕密。

如果有子女耐心教,能學到一些皮毛還好,可是龐大複雜的各種流程、APP,讓老人看花了眼。

我們覺得很簡單的過程,老人覺得像是讀天書。

還記得前幾天和媽媽聊天時,提到了嬸嬸的一段遭遇。

嬸嬸前一段時間,去了外地,幫兒子照看孫子。

每天,孫子上學放學都需要接送,天氣冷了,他們出門需要坐公交車。

有一天,嬸嬸出門走的着急,忘了帶硬幣,眼看到了接孩子的時間,沒辦法回家拿。

嬸嬸硬着頭皮上了公交車,想着經常看別人用手機付錢,自己也試試看。

結果上車後,別人輕鬆“嘀”過一聲後,都找到位置坐了下來。

可嬸嬸左弄右弄,總是找不到門路,大冬天的腦門上都急出了汗。

還好司機師傅人好,周圍的一些懂操作的老年人也幫她,最後纔算刷卡成功。

所以,有些新潮的玩意,老年人不是不想學,真的是歲數大了,思路跟不上。

他們逛超市、買菜、坐公交車等等,因爲不懂手機裏的門路,總覺得還是現金用的放心。

遇到這樣的老年人時,千萬不要嘲笑他們落伍,有些選擇,實屬無奈。

03

老奶奶繳費不成功,除了他們跟不上智能時代的腳步,我們的服務系統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前幾天,有一位94歲的老人,爲了激活社保卡,被家人抬到了銀行進行人臉識別。

當時這個新聞出來後,當地的銀行也馬上出面道歉,檢討自己的行爲。

道歉有用嗎?

看似這個事情得到了解決,其實,這樣的事情不是個例。

2018年,湖北紅安的一位女兒,爲了證明父親還活着,找人抬着90歲的父親,爬上社保局三樓。

更早的時候,也有人拍到這樣的現象: 75歲老人,被救護車拉到銀行,修改密碼。

說好的爲人民服務,最後更像是服務了內部的工作人員。

智能化技術普及後,所有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數倍,可爲什麼工作人員的態度,始終停留在起跑線上呢?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便捷渠道開通後,我們老百姓想看的真相卻是:

辦事效率還是老樣子,各種大廳等着辦事的人,一點沒少。

辦公設備提升了,可各種死規矩還是照樣難爲人、折騰人。

希望有關部門,真的應該好好改一改這種問題了。

不同人羣,區別對待,纔是真的爲人民服務。

點亮【在看】+【贊】,把文章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願所有感情,都有一個溫暖的歸宿。謝謝啦!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