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任军 文/图)勉县镇川镇安咀村,距县城13公里,位于汉江以南巴山浅山丘陵区,土地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1328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334户10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06人。

在汉中市人大办、市外事办和勉县审计局的倾力帮扶下,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000万元,形成以蚕桑种养殖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并建成高标准蚕桑种养殖车间7座2800平方米、蚕桑示范基地1000亩,累计产生收益近200万元,带动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近万元。同时,新建陂塘13口、人饮工程3处;硬化道路13千米,实现了户户通;新建易地搬迁安置点一处,21户特困户住房有了保障;改造提升农户住房79间,跑风漏雨房屋成为历史;新建村卫生室和文化广场;绿化美化道路、河段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34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的安咀村,电力、道路、饮水、住房、教育、医疗得到全面保障,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200元,贫困群众人均收入8525元,安咀村不仅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也从一穷二白的空壳村成为拥有500万元固定资产的小康村,连续三年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村、产业发展示范村。

汉中市人大驻勉县镇川镇安咀村第一书记苏正湘

“几年的驻村工作,使我深深感受到,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为初心而前行、为使命而担当、为时代而奋斗!驻村是个与群众结亲的过程。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用心用情和群众交朋友结亲戚,融入他们的生活,把他们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信任和支持,党的扶贫政策才能在群众中扎根。作为第一书记,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重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扎根基层、与群众为伍,切实掌握群众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根本上找到能让他们摆脱贫困的出路,而这个出路之一就是选择一个好的产业,并通过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户牢牢嵌入其中,使其充分享受发展的红利。同时,还要解决和完善发展产业所需的一切基础保障,比如水、电、路、网等基础条件。”

勉县镇川镇安咀村脱贫农户居庆云和老伴唐凤英

居庆云和老伴唐凤英系安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老居83岁、老唐79岁。

脱贫农户居庆云说:“因为我早年右脚受伤落下了残疾,干不了重体力活,年轻时外出务工没人接收,家庭收入较低。自从村子有了蚕桑种养殖主导产业,我们老两口起早贪黑,在蚕桑基地通过采桑、养蚕每天都有几十元的收入,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前两年,我们也搬进了村上的集中安置点,住上了洋气的楼房。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上级领导和帮扶干部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