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任軍 文/圖)勉縣鎮川鎮安咀村,距縣城13公里,位於漢江以南巴山淺山丘陵區,土地總面積2.9平方公里,耕地1328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是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334戶105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206人。

在漢中市人大辦、市外事辦和勉縣審計局的傾力幫扶下,累計爭取各類資金2000萬元,形成以蠶桑種養殖爲主導的特色產業,並建成高標準蠶桑種養殖車間7座2800平方米、蠶桑示範基地1000畝,累計產生收益近200萬元,帶動全村貧困戶戶均增收近萬元。同時,新建陂塘13口、人飲工程3處;硬化道路13千米,實現了戶戶通;新建易地搬遷安置點一處,21戶特困戶住房有了保障;改造提升農戶住房79間,跑風漏雨房屋成爲歷史;新建村衛生室和文化廣場;綠化美化道路、河段2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134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今的安咀村,電力、道路、飲水、住房、教育、醫療得到全面保障,村容村貌和羣衆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5200元,貧困羣衆人均收入8525元,安咀村不僅一舉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也從一窮二白的空殼村成爲擁有500萬元固定資產的小康村,連續三年被漢中市委、市政府評爲脫貧攻堅先進村、產業發展示範村。

漢中市人大駐勉縣鎮川鎮安咀村第一書記蘇正湘

“幾年的駐村工作,使我深深感受到,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爲初心而前行、爲使命而擔當、爲時代而奮鬥!駐村是個與羣衆結親的過程。只有把羣衆當親人,羣衆纔會把我們當親人,只有用心用情和羣衆交朋友結親戚,融入他們的生活,把他們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纔會得到羣衆的認可、信任和支持,黨的扶貧政策才能在羣衆中紮根。作爲第一書記,要時刻把羣衆的冷暖放在心上,急羣衆之所急,憂羣衆之所憂,幫助羣衆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重視。‘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做好羣衆工作必須紮根基層、與羣衆爲伍,切實掌握羣衆實際生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從根本上找到能讓他們擺脫貧困的出路,而這個出路之一就是選擇一個好的產業,並通過科學的利益聯結機制將農戶牢牢嵌入其中,使其充分享受發展的紅利。同時,還要解決和完善發展產業所需的一切基礎保障,比如水、電、路、網等基礎條件。”

勉縣鎮川鎮安咀村脫貧農戶居慶雲和老伴唐鳳英

居慶雲和老伴唐鳳英系安咀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老居83歲、老唐79歲。

脫貧農戶居慶雲說:“因爲我早年右腳受傷落下了殘疾,幹不了重體力活,年輕時外出務工沒人接收,家庭收入較低。自從村子有了蠶桑種養殖主導產業,我們老兩口起早貪黑,在蠶桑基地通過採桑、養蠶每天都有幾十元的收入,日子逐漸好了起來。前兩年,我們也搬進了村上的集中安置點,住上了洋氣的樓房。感謝黨和政府、感謝上級領導和幫扶幹部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