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報業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峯會”暨“全國報業百名社長總編瀘州行活動”進入第二天。當天,與會嘉賓走進郎酒、瀘州老窖兩大酒企,瞭解白酒產業轉型升級爲瀘州地方經濟和城市發展注入的蓬勃動力。

上午,與會嘉賓來到郎酒莊園,沿着百年郎酒“生長養藏”脈絡,探尋郎酒高質量發展祕笈。

在郎酒莊園十里香廣場,郎酒股份總經理付饒向嘉賓介紹了對醬酒品質起決定性作用的“雙能”:產能、儲能。

“沒有時間就沒有好的醬酒,優質醬酒必須靠時間去養;郎酒儲酒規模現已達13萬噸,將繼續堅持慢銷售、快生產、快儲存的‘一慢兩快’,堅定地‘存新酒、賣老酒’,投資時間,着眼未來。”付饒說。

郎酒的“儲能”,在“仁和洞”可窺一二。走出洞,柳州日報社新媒體編輯駱春香感嘆,平時不怎麼喝酒,在瀘州卻覺得可以接受,“有一種魅力吸引着我。藏在洞中的酒,像是在閉關修煉,這讓我感受到酒也是有生命力的。”

今年10月25日,郎酒吳家溝生態釀酒區正式啓用,標誌着郎酒向着產能達到5萬噸、儲能達到30萬噸的目標再前進了一大步。酒是陳的香,一年一個味。青花郎基酒年份現已達7年,未來,隨着郎酒“雙能”同步提升,基酒年份將達10年以上。

郎酒以醬香出名,瀘州老窖在行業則被譽爲“濃香鼻祖、酒中泰斗”。下午,嘉賓們又乘車從古藺縣二郎鎮轉場至瀘州老窖黃艤釀酒生態園以及國寶窖池。

與會嘉賓中,很多人是第一次到瀘州。但在來之前,不少與會嘉賓已經品嚐過瀘州老窖。來到瀘州老窖的生產地,讓與會嘉賓興致滿滿。

優秀的白酒企業都有深厚的白酒文化積澱。在瀘州,最不缺的就是酒文化。公元1573年,國窖師祖舒承宗發明“泥窖生香”,創建連續使用至今447年的“1573國寶窖池羣”,被國務院評爲行業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瀘州城區酒香便源自這裏。

“瀘州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酒文化底蘊很有魅力。”攀枝花日報社全媒體事業發展中心劉珂言說。

在瀘州老窖黃艤釀酒生態園,目睹了瀘州白酒產業的轉型升級,再一次加深了與會嘉賓對瀘州的認識。在國寶窖池,與會嘉賓聽取了古法釀造之技,既感慨古人的聰明智慧,又讚歎後人的優良傳承。正如酒城瀘州,酒文化是城市之魂,從古至今一路傳承,成爲一座將酒文化融入骨子裏的城市。

“今天第一次目睹有400多年曆史的窖池,這是我見過歷史最悠久的窖池,不虛此行。”半島都市報社副社長單俊楠說,瀘州老窖他喝過,而這次是真正來到了原產地,不僅品了酒,更感受到了瀘州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瀘州日報記者 肖婷 杜玉青/文 牟科/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