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劇中的人物複雜,明理聰慧的不乏其人。但是,我認爲最聰明的,還是皇帝身邊的高湛,他作爲太監,歷經三朝,多年來一直陪在皇帝左右,而且是唯一深受皇帝信賴的太監總管。

1.大智若愚,揣着明白裝糊塗。

高湛在梁帝身邊多年,很多事情都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其實他都看得一清二楚。對於太子和譽王的互戧,他心中也有一把尺,對他們的行爲很不以爲然,但他從來不挑明。

每次梁帝問他對朝堂之事的看法時,他其實心裏有個譜,但他了解梁帝心中的想法,所以每次都是“呃、呃”地支吾不言。但當夏江在殿前指控梅長蘇是林殊,事後梁帝再問他夏江所言是否可信時,他說了一句:如果梅長蘇是林殊,那靖王殿下是不會讓他到懸鏡司去的。

短短的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影響了梁帝心中的判斷,拯救了靖王和林殊。所以他雖爲奴僕,卻是高高在上,他的話對梁帝的影響非常大。

但是不是關鍵時刻,高湛都是閉口緘言,梁帝應該也是知道高湛心裏會有想法的,但是,因爲高湛對他的忠心,梁帝就對他特別信任,因爲高湛從來不會違逆他的意思。

2.審時度勢,

擇主而居。

高湛心如明鏡,當太子和譽王爭鬥時,他只是旁觀者,哪邊都不幫,因爲兩邊都不值得,他都不贊同他們的做法。

可是當太子倒臺,朝中形成譽王和靖王爭鬥的新局面時,他的心中有了傾斜。其實從靖王還不是親王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心裏是比較關注靖王的。

劇中第二集時,靖王換防回京,在宮外跪着等候一個多時辰,梁帝還未宣其覲見。譽王他們故意和梁帝熱聊,不提及此事,還是高湛找了個時機,輕輕地提醒梁帝,靖王才得已宣見。

後來他更是暗中幫助靜妃和靖王,可能靜妃恬淡不爭的性格也贏得高湛的好感。當看見梁帝喜歡去芷蘿宮時,他非常樂見其成,平時更是有意無意地引導梁帝去芷蘿宮,併爲靜妃通報關鍵信息。

當梁帝聽了夏江的話要傳梅長蘇對質時,她通過宮女向靜妃傳話:叫梅先生不要進宮!此話雖然沒有及時傳給梅長蘇,卻讓靖王、霓凰等人做好了準備。

當梁帝讓高湛準備毒酒,準備賜死梅長蘇時,他故意地指着酒杯說:這杯是蘇先生的。此話讓靖王起疑,引起靖王的警惕,最後倒了那杯毒酒。

後來靖王成了太子,開始監國,宗室羣臣全都提議重審赤焰舊案時,高湛一邊保護梁帝,一邊全都看靜妃的眼色行事。當梁帝退到後殿要見林殊時,他看了一眼靜妃,待靜妃點頭,他纔去宣林殊。可見他此時已完全倒向靖王,而且心中也是敬重祁王和赤焰軍的。

因爲高湛的高智慧、高情商,他始終能陪伴在王者身邊。即使梁帝去世,他也能安享晚年。

劇情最後,高湛和靜妃(當時已是太后)、年輕的皇后在一起,皇后很關心高公公,說:起風了,高公公要多添件衣裳。高湛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不,不是起風了,而是這宮牆之內,風一直沒有停過。”

高湛能在風雨不止的宮牆內,多年被新老皇帝所信任,實在不是一般人所爲。這應該是職場能力的最高境界了,那些想在領導面前有好表現的人,是不是要去研究研究高湛呢?

作者:幸運草的晴天 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