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開幕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上一屆的金雞獎影后詠梅出席論壇活動,並在場上談到40歲+女演員現狀。

她說,自己看到自己精修之後的圖片,都覺得不真實。“我看着我自己被修得閃閃發光的臉,我就跟他們商量,我的圖能不能儘量不修,如果非修的話,能不能別把我的皺紋都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

詠梅出生於1970年,今年50歲,她在《小歡喜》、《天長地久》等作品中都展現出了自己溫柔而堅定的一面,她說女演員都會在意外表,但是來到這個階段“我已經跟我的皺紋和解了,現在我不僅不會對皺紋感到緊張,反而覺得有些驕傲。年齡不是我的敵人,我的故事寫在我的臉上。而這張臉,就是對時間最真實的一種致敬。”

詠梅所代表的,是真正專研演技的女演員的堅定與實力。但這樣的演員畢竟是鳳毛麟角,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害怕自己變老,一味依靠扮嫩、依靠濾鏡來支撐容顏的女演員。

營造這種怪圈的,既有女演員們自身的心態問題,更多的則是這個行業的現狀,關於中年女演員角色定位的缺失,這些都讓她們不敢變老。

於是,我們看到了58歲的劉曉慶演少女,看到54歲的劉嘉玲演29歲的顧曼璐,甚至連孫儷、周迅也不得不“扮嫩”……

變老,是中國女明星的死敵

大部分女明星都有變老焦慮,因爲年齡是她們跨不過的檻,過了30歲,就要面臨漸漸無戲可拍、角色可有可無的現實。

比如,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時,寧靜被問到多長時間沒拍電影,她也尷尬地望向鏡頭外求助助理。

作爲公認的演技派,寧靜從2019年播出的《皓鑭傳》至今,都沒有拍新戲,而且這部電視劇中她飾演的“厲夫人”,可以說是沒有一點水花。

年齡與焦慮在這樣的環境下當然會被放大,所以女明星一邊面對着變老的焦慮,一邊小心翼翼地維持着自己的精緻容顏。

比如江疏影,發現了自己的第一條眼紋,當時就崩潰了,覺得非常悲傷和淒涼。

馬麗也希望自己更年輕漂亮一點,她說要塗很厚的粉底去遮住臉上的斑,不過觀衆依然對她不夠寬容。

在《演員請就位2》爲中年女演員發聲,希望導演們多拍拍她們的趙薇,其實也很怕變老。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是否以後都會當導演,她自嘲笑笑:當導演太累了,趁着我現在還有幾分姿色,還是先當演員吧。

所以,過了30歲、40歲的女明星們,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這張臉,平時的修修補補,科學訓練是不會少的,不過現實依然對他們很殘酷。

無戲可拍,接不到戲

之前看過一個微博,是演員趙立新發的,他打了一個比方,說哪怕是於佩爾、梅麗爾·斯特里普、朱麗葉·比諾什等奧斯卡影后,在中國都接不到戲。

爲什麼?因爲國產電視劇聚焦中年女性羣體的題材真的很少,實力派周迅、佘詩曼、劉嘉玲最近的片子,都被吐槽加入“裝嫩”行列。

《如懿傳》裏,周迅以44歲的年紀演15歲的秀女,看得人着實尷尬,戲中42歲的胡可、38歲的董潔、35歲的張鈞甯,在電視劇裏還在演着十幾歲的秀女。

另一部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也是這樣,在濾鏡的加持下,她面部幾乎沒什麼瑕疵,但是顯得有些輪廓模糊;

《燕雲臺》中的唐嫣也36歲了,在這部戲的前半段,依然走着傻白甜的少女路線。

還有之前《親愛的自己》中的劉詩詩,也被觀衆吐槽顏值下滑,在演技上並沒有提高卻又強行扮嫩,讓人難受。

她們不敢老,也不能老,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娛樂圈,如果不演少女,就只能演少女的媽了。

當前的主流影視劇,大部分女主角都是天真無邪、不諳世事 、“傻白甜”式的年輕女性,中年女性的形象除了圍繞着家庭打轉或者深陷婆媳大戰中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的呈現維度。

因此,《演員2》中倪虹潔提及自己的年齡,只能出演媽媽和反派,可選擇的角色實在太少。馬蘇、溫崢嶸、唐一菲在選擇角色時也只能挑符合自己年齡的角色。

姚晨也在《星空演講》裏坦言:“適合我這個年齡段演員的戲越來越少,我的事業已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

還有我自己很喜歡的閆妮,也談到自己曾經被導演嫌棄年紀太大。

還有,比如宋丹丹僅比張嘉譯大9歲,卻在電視劇《美好生活》中飾演他的母親。

所以說,市場對她們是冷漠的,明明自己已經到了最成熟的狀態,卻發現適合自己的角色真的太少了,除了裝嫩或“演媽”,也沒什麼可以做的。

歸根到底,整個大環境不願意去欣賞中年女性的美,不認爲她們有太多的商業價值可以挖掘。沒有思考就無法提出問題,無法提出問題自然沒有人去解決,因此,40歲左右女演員在市場上的空間是非常狹窄的。

去年,海清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中的一段關於“中年女演員”的發言,一度引起大衆討論。

此外,在流量明星、觀衆口味、審查制度等內容的共同掣肘之下,影視劇多樣化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反觀國外,女演員的年齡不僅不是劣勢,更給他們的表演帶來了厚度和溫度。比如2017年上映的《水形物語》,主演莎莉·霍金斯,演出這部作品時已經40歲;

憑藉電影《三塊廣告牌》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她飾演一位堅毅的母親,拍攝時已經60歲。正如弗蘭西斯自己所言:“(我的皺紋)這是一張地圖,一張我人生的線路圖,包括下巴上的褶子。”

日韓在這方面也要友好一點,去年52歲的天海佑希和74歲的吉永小百合出演的《遺願清單》口碑不俗,兩人分別獲得第4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和最佳女配提名。

能不能少用點濾鏡、美顏?

除此之外,電視劇一味開濾鏡用磨皮,也使得女演員的表演空間被壓縮,甚至演技也被忽略。

最近在看新版的《半生緣》(《情深緣起》),真的被劉嘉玲的裝嫩嚇住了,54歲的劉嘉玲飾演姐姐顧曼璐,參加比賽時扎着雙馬尾演唱《茉莉花》,強行裝少女,卻毫無顧曼璐的柔弱感。

如果劉嘉玲應該演媽媽,蔣欣演姐姐,整體效果會好很多。

而且,劉嘉玲的臉在劇中顯得非常不自然,拍攝特寫時更是加了多重濾鏡,用來掩蓋年齡、狀態與角色的不和諧。

用濾鏡、開美顏是國劇的通病了,年輕人白得發光,老年人臉上僵硬得一點皺紋也沒有,可是卻沒了表情,你看劉嘉玲,所有神態、微表情都沒有了。

可以說,現在幾乎找不到沒有磨皮,不使用濾鏡的國產電視劇。

說到底,一開始用濾鏡也是爲了更好看,更精緻,但是用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濫,反倒是喪失了真實的美,一眼看過去,都是P的!

所以說,現在能留在我們記憶深處,反而是以前的電視劇。

中年女演員依然有突破的可能

說了這麼多,難道中年女演員真的沒有出路嗎?當然不是。

前年的國慶檔最有代表性了,袁泉、宋佳、馬伊琍……哪一個不是人到中年,但她們的表演獲得了清一色的認可。

尤其是袁泉,她在《中國機長》中收放自如的表演,每一幕都是教科書。乘務長的責任感與力量,換了流量小花來演,能讓人有信服感嗎?

宋佳和馬伊琍在《我和我的祖國》中也貢獻了十分到位的表演,年齡對她們雖然是障礙,但也有加成。

就像憑藉《延禧攻略》在內地走紅的佘詩曼,最近在《演員2》中表現突出,票數第一的胡杏兒等一樣,她們憑藉越來越立體的演出,創造了角色無可取代的魅力。

這種專業的表演,隨時隨地吊打一衆小花。

面對自己的職業危機,就應該像袁泉說的那樣,“從你決定做一個演員,就知道自己在年輕的時候、30多歲以及再往後會遇到什麼。當你準備拿演員職業來作爲終身職業,心裏是要做好準備的。”

是的,市場對她們的苛刻要求不會變,但是袁泉的回答,詠梅的呼籲都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在流量爲王的娛樂時代,中年女演員必須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那就是用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用自己的自信和專業,去開啓真正的審美多元化的可能。

“每個年齡的女生都有她自己的魅力,我現在已經到了我的黃金時期啊!”萬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句話說出了中年女性的自信。皺紋寫下了她們的故事,沉澱了她們的歷練,也讓她們更加吸引人。

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告訴我們:認真演戲的中年女演員,不靠濾鏡靠演技,哪怕臉上有皺紋,依然時刻能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