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日本三菱重工旗下的玉野造船厂举行了日本海自新一代隐形护卫舰30FFM首舰熊野号的下水仪式,该舰最大的特征就是特色化的宝塔状综合桅杆,看上去无疑让人想起不少旧日本海军的大型战舰。新熊野号的桅杆整合了平面搜索雷达和电子战综合射频系统,并配备了日本新研发的QPY2多阵面相控阵雷达,其电子战能力堪称世界一流。最让人关注的是,该舰满载排水量超过了5500吨,几乎堪比一些导弹驱逐舰,这一点和当年的熊野号如出一辙,因为上一艘最上级重巡洋舰熊野号也曾因实际吨位之大被称为惊人的违约舰。

和二战时期的熊野号一样,新下水的熊野号同样吨位超标

上世纪30年代,英美日等海军强国都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各类战舰的吨位和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日本当时已将美国视为头号假想敌,日本深知条约规定其海军各舰种的吨位只能相当于美国的6成,所以日本开始处心积虑提升所谓单舰质量优势,为此暗中违反军备限制条约。在日军当年体系中,重巡洋舰担任所谓九段拦截决战计划的夜战突击主力,被视为重点发展的兵力,所以一口气发展了四种12艘重巡洋舰,但日军依旧不满足,开始计划在高雄级基础上发展新的重巡洋舰。但按条约规定,日本的重巡洋舰建造份额早已用尽,因此日本借口其5艘老旧的轻巡洋舰即将退役,急需新的轻巡洋舰作为替换,因此将建造4艘排水量各为8500吨的最上级轻巡洋舰。

相对于他国同期巡洋舰,熊野号的武备和防御十分强大

1931年日本批准了4艘最上级的预算,日本海军提出新舰必须兼顾火力防御和速度,其弹药库和动力舱各自可以抵挡203毫米和155毫米舰炮在标准交战距离的射击,最大速度不低于37节,并可以在14节巡航状态下航行八千海里,武器方面不但会鱼雷,还有5座三联装155毫米舰炮,值得注意的是最上级还特别强化了舰体结构并给炮塔区保留了足够空间使其可以在未来换装重巡洋舰标准的双联装203毫米舰炮。这种苛刻要求被限定在8500吨范围内显然强人所难,号称鬼才的设计师藤本喜久雄提出用焊接代替铆接以降低结构重量。但藤本的设计秉承了高雄级庞大的舰桥以容纳火控、指挥等设备,这立刻招来质疑,有人认为这种设计会导致重量增加并最终导致重心和整体稳定性恶化最终影响主炮齐射的弹着点散布面。就在最上级建造前夕,日本海军第四舰队在演习时因强台风导致多艘舰艇重创甚至倾覆沉没,其根源就在于长久以来日本舰艇过度强调武备而忽略稳定性,这也导致藤本被迫下课,而最上级的设计也被另一设计师福田启二接手。

以轻巡洋舰名义建造的熊野号实际吨位远超重巡洋舰

福田认为新设备可让舰桥的体积大幅缩小,因此最上级最终的舰桥比高雄级小得多,前主桅也尽可能小型化,为避免殉爆破坏舰桥和动力系统,其干舷高度也大幅降低,其鱼雷发射管也被移动到航空甲板下方,而小型机库也被预备测距仪和主炮火控系统代替,其船底还增设了排水系统。熊野号和姊妹舰铃谷号由于开工较晚所以进一步降低了上甲板到中部甲板的距离,锅炉总数也从10个降低到8个,而最上级前三艘服役后又发现焊接舰体在高速时出现了强度不足问题,所以不得不返厂改装。此时还未彻底完工的熊野号则直接在船台上加强了结构,其主要工程包括增加结构钢比重,防雷突出部宽度提升等。所以最上级彻底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彻底服役时已到了1938年初,自建造到服役耗时4年,以明显超重换来了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据日军绝密档案记录,熊野号实际完工后其满载排水量已激增到1.37万吨,远超过条约规定的重巡洋舰标准,更远超过轻巡洋舰水平,这种代价就是速度明显低于预期,熊野号配备的四台舰本式蒸汽轮机总动力接近15万马力,按理说功率十分强劲,但由于舰体超重最终导致该舰试航时的速度仅有35节,虽然这一水平依旧明显超过英美同类,但依旧被日军认为略慢。

熊野号也配备了威力巨大的93式氧气鱼雷

熊野号主装甲带厚度为100毫米外带20度倾斜,并通过逐渐削减厚度(100毫米至65毫米至25毫米)的方式延伸到水下,使其对鱼雷和水中弹的防御都明显超过了欧美同类。而且熊野号的弹药库长度较大,所以主装甲带长度也比其他姊妹舰有所提升,其前后弹药库段由95-140毫米厚度不等的装甲包裹,动力舱和弹药库之间的隔仓装甲厚度为65毫米,其防御效果超过此前的高雄级,更超过英美巡洋舰。熊野号的动力段和弹药库段装甲也分别达到了35-40毫米,两侧还有20度倾斜的均质装甲,指挥塔舵机舱以及烟道附近厚度也大大强化,分别由30-100毫米厚度装甲包裹。虽然其炮塔正面和底座厚度仅为25毫米,一如此前的日军巡洋舰,但其炮塔中轴厚度却达到了75-100毫米,所以即使其炮塔本身被击穿也不会因爆炸危及弹药库发射药。由于其防御水平设计十分出色,所以后来的利根级巡洋舰也秉承了这种思路并进一步升级,他国后世舰艇研究学者直言熊野号的防御设计堪称当时巡洋舰家族中的优秀典范。

熊野号和其他日舰配备的96式高炮根本无法应对美军密集轰炸

熊野号及其姊妹舰们最终被称为惊人的违约舰不但因其吨位和防御力,还因为其武器强大,该舰最初配备15门新型155毫米舰炮,其精度和威力本就在同口径武器中名列前茅,但后来日军考虑其对付重巡洋舰时穿甲不足,后来为其换装10门203毫米舰炮,其125公斤穿甲弹不但射程远威力大,而且具有类似鱼雷的杀伤效果。外加最上级稳定性和火控水平较好,所以其射击精度也明显超过此前的高雄级,实战中的威胁更大。此外熊野号还配备了4具回旋范围105度(电动驱动时仅需5.3秒即可完成回转)的三联装鱼雷发射管,配备了24枚可怕的93式氧气鱼雷,当时这种鱼雷在射程和威力方面可谓首屈一指。然而与其强大对海作战能力形成对比的是,其防空能力却十分薄弱,该舰即使在改装后也只有8门127毫米大型高炮和一些早已无法满足要求的25毫米机关炮,根本难以应对美军大机群,这也埋下了其后来覆灭的隐患。

珍珠港事件让美军醒悟,同时也让日军原定计划无法进行

熊野号及其姊妹舰预定的任务是利用性能优势压制为美军战列舰护航的巡洋舰群,随后伴随其他巡洋舰和驱逐舰接近美军战列舰部队进行密集的鱼雷齐射以对其带来毁灭性打击,进而降低己方战列舰在最终决战时的压力。然而珍珠港事件中日军航母舰载机瞬间重创了美军战列舰部队,一时间让熊野号在内的诸多日军水面舰艇失去了用武之地,也让美军立刻醒悟后重新确立了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新时代海战思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熊野号曾编入日军南下舰队并在孟加拉湾参与了对英国航运的攻击,并击沉多艘运输船。中途岛海战中日军损失四艘航母惨败后,熊野号及其三艘姊妹舰所在的第七战队一度试图接近中途岛试图发动炮击,但最终却因规避美军潜艇而导致撞船事件,熊野号和铃谷号只能先行逃走,而事件中负伤的最上号却被美军飞机重创,而三隈号更是被击沉。此后围绕所罗门群岛的战斗中熊野号不但曾在夜间炮击了瓜岛美军机场,还曾和其他日军巡洋舰战列舰一道成为日军航母编队的护卫力量参与了东所罗门和南太平洋海战,但并无明显战绩。纵观该舰战争中期的表现,其强悍的对海作战能力根本没有派上用场,反而由于其防空能力不足导致该舰在1943年7月被美军鱼雷机击伤,被迫返回基地维修。

在美军飞机空袭中幸存也说明熊野号的防空指挥战术相对得当

在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和航母遭到毁灭性打击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熊野号等日军大型水面舰艇依旧没有建树。而莱特湾海战中日军只能依靠其建制基本相对完好的水面舰队以拼死方式突击美军登陆场,熊野号被编入栗田健男指挥的第一游击舰队,但该舰队自1944年10月23日从文莱出发后就一路遭到美军潜艇和飞机的攻击,先后各有两艘重巡洋舰沉没或重创撤退,著名的武藏号巨型战列舰也被空袭击沉。由于美军主力哈尔西舰队被日军航母引开,所以栗田舰队最终在25日抵达菲律宾萨玛岛附近并和美军第七舰队的护航航母编队交战,战斗中熊野号和其姊妹舰铃谷号冲击时却遭到美军多艘驱逐舰的拼死拦截,其中约翰斯顿号驱逐舰在近万米对日军发射了10枚鱼雷,按理说这种距离的攻击没有准头可言,但熊野号却高估了美军鱼雷的速度最终在第一次规避完成后提前恢复原航线,最终导致舰首被其中一枚鱼雷彻底炸飞。距离爆炸导致其整个前部面目全非,速度也降低到10节,最终熊野号只得蹒跚撤回菲律宾科隆湾,而不久后其姊妹舰铃谷号则直接被美军飞机击沉。第二天,熊野号又被美军舰载机围攻,由于被重创后无法高速机动,熊野号相继被三枚重磅炸弹击中,不但左侧撕裂大量进水,而且烟囱和锅炉附近也被直击,两座高炮和一部雷达被炸飞,其八台锅炉几乎彻底瘫痪,最大速度仅剩下2节。眼看熊野号被浓烟烈火笼罩,美军飞机也开始停止攻击,借助这一契机,熊野号的损管人员以开挂级的表现将其引擎逐渐修复并在遇袭一小时后将速度再次提升到10节。

熊野号也曾先后躲过美军潜艇的几次攻击

此后熊野号的指挥官人见铮一郎认为随着美军反攻加快,在科隆港、巴拉望岛或民都洛岛附近都不安全,所以他下令熊野号前往维修和防空体系较完善的马尼拉,他希望在此大修后回到日本。28日清晨,熊野号最终抵达该地,并和海战中负伤的那智号和青叶号巡洋舰一道接受了大修,至此熊野号真正暂时幸存,并在一周后修复了几台锅炉,可以达到15节巡航速度。11月5日凌晨,熊野号和青叶号离开马尼拉并会同一支护航队试图转道高雄回到日本,虽然提前出航使其躲过了美军舰载机的几次空袭(未能一道转移的那智号则被美军飞机当场击沉),但短暂停留在圣克鲁斯的日军舰队却在6日清晨撞上了美军多艘潜艇组成的封锁线,自9点左右开始至少有四艘美军潜艇开始将伤势未愈的两艘日军巡洋舰当成主要目标。虽然熊野号一度勉强以不利落的腿脚躲过了前几次美军潜艇鱼雷齐射,但最终却在当日10点48分贝两枚鱼雷击中舰桥下方和右前方引擎室,巨大爆炸导致其速度仅剩下2节,而且迅速发生了11度倾斜。美军潜艇鳐鱼号原本试图逼近后彻底将其击沉,但却意外撞到了珊瑚礁导致受损,借助这一宝贵良机,熊野号最终在一艘油轮协助拖航和损管队员拼死抢修后恢复了平衡,最终在7日清晨回到了圣克鲁斯港。

日军资料记录了熊野号两次遭到美军飞机和潜艇沉重打击的情况

随后十几天里,虽然持续性强台风一度导致美军舰载机空袭无法进行,但也导致残破的熊野号被破坏地七荤八素甚至差点因风浪搁浅。然而在日军损管队员和日本工程师努力下,该舰居然又在20日恢复了部分动力并能够以6节速度航行,这无疑给人见舰长和日军官兵注入一针强心剂。然而25日天气放晴后美军舰载机再次来临,日军一支运输船队被迅速消灭,而提康德罗加号航母的30架鱼雷机和轰炸机也在当日下午两点半瞄准了熊野号,虽然熊野号的高炮竭力抵抗,但依旧在接下来的近20分钟内先后被4枚炸弹和至少5枚鱼雷击中。由于攻击强度大且间隔时间短,熊野号的多处舰体发生大量进水并在几分钟内倾斜到45度,让人不敢相信的是熊野号居然在损管队员抢修下又坚持了半小时才倾覆沉没,而此前还击落了4架美军飞机!据统计,该舰自莱特湾海战到沉没先后被7枚炸弹和8枚鱼雷击中,还被台风严重破坏,一艘巨型战列舰几乎都难说自己一定挺得过来!熊野号多次死里逃生,必然要归功于其损管团队的表现,事后美军战史学家总结该舰的损管水平甚至超过了美军同行。

熊野号经历了难以想象的高强度打击后最终沉没

后世一些相关太平洋战争的作品往往提到中途岛海战中日军四艘航母被轰炸后迅速殉爆以至于在大火中无法挽救,而大凤号和信浓号两艘新的大型日军航母也在被潜艇鱼雷命中后最终因损管不当沉没;反观美军企业号、富兰克林号等航母却相继挺过了沉重的打击最终幸存,所以日军的损管必然远不如美军。然而熊野号的损管表现却足以让所有人感到汗颜,对比日军一些航母的脆弱,一些日军战列舰或巡洋舰的损管和生命力却十分出色,这也从侧面说明某个项目上不存在绝对的强弱之分。但即便如此,熊野号等损管表现较为出色的日军舰艇所能做到的也不过是在绝对优势对手面前死的慢一些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