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具备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无一不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高地。

近日,青岛正式印发实施《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为青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行动计划》提出,争取到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数量、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协同推进有力、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进击中的青岛服务业集聚区

服务业集聚区是拉动服务业增长的“领头雁”。

对此,青岛早有认知。从2008年市发展改革委首次认定服务业集聚区至今,青岛已经初步构建起国家、省、市服务业集聚区梯次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共获批胶州湾国际物流园等国家级园区1个、市南软件及动漫游戏产业园等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9个、平度市古岘胶东王都人文小镇等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9个、青岛金家岭金融区等省级服务业集群示范3个。

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先行区,也是经济贡献的领跑者。作为青岛软件名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2018年,市南软件及动漫游戏产业园就以占市南区0.6%的土地贡献3.5%的税收,亩均税收达83.61万元。

集聚区集聚的不仅是企业,更是在集聚优质产业要素,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功能区集聚影视企业300余家,形成了覆盖影视后期、服装、道具等18个行业门类的影视全产业链配套体系,吸引全国第一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户入驻。

依托所在区市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集聚区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起点规划建设的金家岭金融区,过亿元税收楼宇达到20座。上半年,该区域金融业增加值85.43亿元,增速13.1%,占崂山区GDP比重21.5%。依托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建设的青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今年前10月集装箱作业量完成59.2万标准箱,海铁联运箱量完成10.3万标准箱,“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319列,分别增长5%、4%、12.3%,占全省的25%。

以集聚效应激活产业发展“乘数效应”,一批青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展现出了强势的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

立体谋划发展高地

正式印发实施的《行动计划》,恰是一份对未来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立体谋划。

三大领域十二个产业方向

未来三年,通过布局产业集聚区,青岛意图实现现代服务业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四个方面全方位的发展。

空间集中方面,争取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5家以上,新认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0家左右。

产业集聚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占比75%以上,市级及以上集聚区产业集聚度全部达到70%以上,平均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达到10000元/平方米和600元/平方米以上。

资源集合方面,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10个左右,服务业领域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以上专业人才20人左右。

服务集成方面,新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20个以上,打造集高效政务服务、高端技术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高标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明晰下一步青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模式、空间布局,《行动计划》的提出,将刷新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在重点领域的谋划上,青岛着力优化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聚焦三大领域十二个产业方向,布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强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数字信息等四大优势引领型集聚区,做大医养健康、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成长型集聚区,做优精品旅游、时尚消费、新型专业市场等三大传统提升型集聚区。

探索青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路径,青岛在发展模式上,按照完善提升一批、培育认定一批、规划储备一批的原则,打造层次清晰、有序衔接的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梯队。重点提升已获批国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能级,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力争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全省前列,打造服务业经济集聚发展的“排头兵”。

《行动计划》还对青岛现代服务业的未来进行了空间布局,按照“环湾成带、全域成链”的思路,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科学合理布局。依托环胶州湾滨海核心区域,推动东岸、西岸、北岸重点服务业集聚区联动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经济和服务业经济集聚带。

产业集聚是一项系统工程。《行动计划》将实施规划引领行动、精准招商行动、平台支撑行动、品牌提升行动、扩大开放行动、体制创新行动、服务保障行动等七大行动,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了全方位的保障。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