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史書,作者陳壽此人興許是懶,興許是奸(算不算得上良史?值得推敲,反正王安石很不滿,甚至想重寫一遍三國史),除了君王之外,他幾乎不爲臣子單獨立傳,連後世封神的關公也是和其他四人睡了大通鋪。但有兩個人例外,住了豪華單間,一個您掐指一算,當然是諸葛亮;而另一個就是今天本文的主人公,令人想也想不到的江東陸遜。憑印象來說,江東人物連周瑜、魯肅和呂蒙都扎堆擠在一屋,陸遜?有人禁不住要問一句:此公何德何能?

陸遜字伯言,出身江東四大名門望族的陸家,其餘三家爲顧、朱、張。若論長相,他似乎也能跟“羽扇綸巾”的超級男神周瑜媲美,借用《三國演義》裏對他的描述:“身長八尺,面如美玉,體如凝酥”,美固然是很美,但男人不是靠這個喫飯的,陳壽也未必認賬,那陸遜究竟有什麼功業能夠震古爍今呢?

個人總結了一下,陸遜的傳奇和“氣”有關,不,應該和“氣死”有關,他首先氣死了西蜀開國皇帝劉備,後來又氣死了曹魏的擎天柱石大將軍曹休,再後來,他甚至把自己也氣死了(演義裏寫周瑜是氣死的,其實人家是病死,周瑜倒是替陸遜背了鐵鍋),陸遜的死和孫權有關,曾經親密無間的君臣,結局爲什麼會如此讓人寒心呢?

01氣死劉備,桃園三兄弟的死都跟他有莫大關係

陸遜如何起家的?既是望族,起步平臺就比常人高,過程不贅述,一把拉到他與關公較量的時候。那是公元219年的冬天,此時,陸遜的官職是右部督,相當於孫權禁衛軍的頭兒。他在蕪湖拜見呂蒙,獻上了對付關公的一計,呂蒙早有此意,認爲可行,於是把都督的職位讓給他這個無名之輩,以此爲驕敵之計。陸遜上任後還裝模作樣給關公寫了一封相當謙卑的信,果然得手,關調走了荊州的兵馬,最後敗走麥城,父子慘死在東吳的刀下。

二弟一死,大哥劉備當然氣衝牛斗,於公元222年傾蜀國之兵來報仇(有這樣重義氣不重江山的大哥,關公實應該含笑九泉),於是有了一場夷陵大戰,東吳一方指揮主力兵團作戰的人正是陸遜。

陸遜是新晉人才,被任命爲大都督時內外交困。外部不說了,大軍壓境,一招不慎,玉石俱焚;而帳下的諸位大將,如韓當、孫桓、徐盛、潘璋等輩,都是資歷高深的,或孫策舊將,或宗室貴戚,誰也不甘心接受這麼個白面書生的管教約束。

陸遜於是說:“我雖然是個書生,但也接受了主上的委命,那是因爲我還有一些長處,現在我能夠忍受屈辱承擔重任,是以國家大局爲重,所以委屈各位聽從我的指揮。”(言外之意,難道我的刀斧手就砍不下你們的腦袋?)

到後世,我們能夠脫口而出的成語——“忍辱負重”正是由此而來。

再說兩家攻戰,《陸遜傳》中僅寫道:“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等首,破其四十餘營。”看官想看得熱鬧點,就看《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反正劉備敗得慘不忍睹:“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劉備趁夜倉皇逃得性命,回到白帝城後一病不起。每次想到自己敗在書生陸遜之手,即羞憤交加,不由得仰天長嘆:“吾乃爲遜所折辱,豈非天邪!”意思是我這樣的蓋世大英雄,竟然被如此無名後生晚輩羞辱,這難道是老天爺的意思嗎?

他不認爲是敗給了陸遜,以爲是老天爺跟他過不去。要說陸遜是無名晚輩也說得過去,當時劉備已經62歲,乃是名滿天下的豪傑。但要說陸遜是後生小子,也不準確,陸遜並不年輕了,此戰之時,他也已經38歲,在那個時代也差不多當爺爺了。比起24歲輔佐孫策的周瑜,27歲出山的諸葛亮,風頭算不得很強勁。

熬到次年四月,劉備帶着對陸遜的滿腹怨憤,撒手人寰,西蜀自此元氣大傷。

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陸遜一戰成名,孫權拜其爲輔國將軍,領荊州牧,又改封爲江陵侯。

關羽是被呂蒙和陸遜偷襲而敗死;張飛急於伐吳爲二哥報仇而鞭打兵將,221年被張達﹑範強殺死,首級被送往東吳;緊接着劉備大敗被活活氣殺,桃園三兄弟就此隕落。可以說,劉關張皆因陸遜而死。

02石亭御魏,千里駒一旦遇上陸遜,還真是遜色不少

不僅是蜀國被陸遜折損得七零八落,魏國也曾被陸遜重傷過。

接着說魏國的一位重臣。史書上說此人是曹操的族子,即族弟的兒子,現在我們一般說是侄子,但曹操一直對他像親生兒子,讓他帶領虎豹騎宿衛。漢中之戰時,他曾經識破張飛計謀,大敗吳蘭。曹魏建立後,他鎮守東線,都督揚州,多次擊破吳軍,不少吳將都降伏在他的帳下。曹丕駕崩,他受遺詔成爲四大輔政大臣之一。曹叡即位,他官至大司馬,成爲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此人即是被封爲長平侯的曹休。

曹操曾經很欣慰地捋着鬍子說:“此吾家千里駒也。”但這“千里駒”一旦遇上陸遜,還真是遜色不少。

公元228年,吳國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曹休,謊稱受到吳王責難,實在過不下去了,打算棄暗投明,請求派兵接應。

周魴一共給曹休寫了七封信,把東吳排兵佈陣的機密還有他如何如何裏應外合的計劃寫得非常周密,曹休當然也派出不少間諜,所獲得的情報確實跟周魴寫的一樣,所以曹休相信這個周魴了。

當時赤壁之戰剛過去20年,曹休就忘了他叔被黃蓋詐降的傷疤,親自率軍十萬殺來,兵鋒直指皖城。

但曹休的侄兒明帝曹叡倒還清醒,命大將軍司馬懿和建威將軍賈逵各率軍策應曹休。

此時的陸遜意氣風發,鬥志昂揚,他統領六師和禁衛軍,甚至可以攝行王事。孫權爲了讓他賣命,親自執鞭爲他開路,甚至令百官給他下跪。

曹休發覺自己可能中計的時候,已經陷於吳軍的包圍之中,但一向甚爲自負的他恥於被騙,自認爲大魏國兵精將廣,不願意怯怯地示弱撤退。

雙方最終戰於石亭,即今天的安徽潛山市東北,陸遜自爲中部,令奮武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爲左右,各統兵三萬襲擊曹休,魏軍全線崩潰。陸遜等督軍一直追到夾石一帶,即安徽桐城市北,窮追了一百多里地,沿途斬殺擒獲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如果不是賈逵接應及時,曹休恐怕全軍覆沒,連生還的希望也沒有。

大敗之後,曹休上書謝罪,明帝還算仁義,很給他叔面子,遣人宣旨撫慰,禮節賞賜更加隆重。但這恰得其反,曹休本來就很悔恨,明帝的大度又讓他相當愧疚,沒過多久,“癰發於背”,背上長了大瘡,與世長辭。

03陸遜是位高權重的“社稷之臣”,又怎麼會被孫權氣死?

陸遜的石亭之戰,打得魏國十幾年不敢對吳國用兵,而孫權也藉此坐上了龍牀,過了一把皇帝癮。陸遜出將入相,孫權甚至把自己的印信都交給他保管,大事小情決策之前都要問問他的意見。

據《吳書》記載,戰後,陸遜回鎮荊州。孫權贈送自己的車蓋給他,又脫下裙帽和帶金環的腰帶贈送他,還親自給陸遜戴上,接着又贈給陸遜繒彩、丹漆。孫權大開酒宴,喝得豪情萬丈,命陸遜跳舞,一高興又脫下自己的白鼯子裘相贈,後來乾脆自己也下場跟陸遜對舞。孫權對陸遜的評價是如此之高:“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

這正是恩寵至極,但所謂水滿則溢,月盈而虧,危機已經悄悄潛伏。

在陸遜崛起的時候,江東老一輩軍事家如周瑜、魯肅、呂蒙等紛紛凋零,而江東四大家族的勢力越來越大。尤其作爲四家之首的陸家,陸遜是一人之下的丞相,陸凱、陸雲、陸機等人也都漸露崢嶸之相,再發展下去,簡直就是“孫與陸共天下”的格局了。

對於孫權來說,這不是個小事,問題很嚴重,那麼,打壓陸遜就成爲他必須的選擇。

但以陸遜的智商,他不但深謀遠慮,而且謹小慎微,孫權一時拿不住他的把柄。

從公元242年起,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爲了爭奪儲位逐漸形成兩股勢力,朝廷內外的官員都不得不站隊。全琮寫信向陸遜告知情況,陸遜認爲自己應該保持中立。

孫權年紀越大,猜忌之心也越來越重。後來太子孫和與父親的關係惡化,全琮和太子太傅吾粲也幾次與陸遜互通消息,請他替孫和說幾句好話。陸遜於是忘記了自己的中立立場,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面見。

這實在是犯了君家大忌!本來孫權就一直想找藉口,想不到你送上門來。更何況,孫權從陸遜的奏疏中讀出了他在禁中所說的廢長立幼的私密話,這更讓他寢食不安。他懷疑陸遜看自己老了,要投靠新帝王了,而且明顯已經與太子聯合。

於是,孫權遣使寫信責備陸遜探聽宮中機密,你究竟意欲何爲?

這個頭一開,孫權指責陸遜的信接踵而來,這讓陸遜非常生氣又非常惶恐,本是一片愛國之心,奈何反成了打擊他的重器!

公元245年,東吳一代名臣陸遜,死了,準確地說,他是被氣死的。《三國志陸遜傳》載:“遜憤恚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餘財。”

04蓋棺論定,陸遜是死於情商太低?

一向謹慎的陸遜本可以善始善終,但他還是捲入了太子之爭,自蹈險地。這與智商無關,卻是情商出了問題,他犯了一個“卑不謀尊”的忌諱。

他竟然看不出孫權對他極深的猜忌,還要介入人家父子的“天字號”糾紛裏。在他死後,孫權還派人拿出以前楊竺告發他的20條罪狀,找他的兒子陸抗覈實。由此可見,陸遜即使死了,孫權依然不能釋懷!

那麼這個廣陵人楊竺爲什麼要告發他呢?也是因爲陸遜做過一件情商極低的事,這次他犯的是“疏不間親”。

楊竺有才,年輕時就名聲很大,而陸遜認爲他最終會惹禍敗亡。於是陸遜傻傻地竟然勸楊竺的哥哥楊穆與他分開生活,另立門戶。這肯定把楊竺氣得七竅生煙。

最奇葩的是,疏不間親的事,陸遜還辦過一次更離譜的。

當時,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兩宮並立,全琮次子全寄是孫霸賓客,前文中交待過全琮曾經寫信給陸遜透露機密,他萬萬沒想到,陸遜的回信裏竟然勸他學金日磾殺子以防羞辱家門,全琮當然非常不滿,兩家從此積怨漸深。

話又得說回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陸遜每次都是操的好心。

再說陸遜身後,陳壽對他評價極高:“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後世對陸遜功業的認可程度也相當之高。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曾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爲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丞相婁侯陸遜”。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周瑜、呂蒙、鄧艾、陸抗而已。

宋宣和五年(1123年),依照唐代慣例,宋室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陸遜。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陸遜亦位列其中。

看到這樣的榮譽,氣死的陸遜還是應該露出一點微笑吧?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不僅小說寫得極精彩,給陸遜的詩也寫得很有品味。

其一:

陸遜運良籌,能分吳國憂。

揮毫關將墮,焚鎧蜀王羞。

功業昭千載,聲名播九州。

至今巫峽地,草木尚添愁。

其二:

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

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