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誰知道浣碧爲什麼要自盡?怪不得甄嬛會激動到扯斷佛珠

甄嬛傳中,當甄嬛還是莞貴人的時候,果郡王便對甄嬛十分的有好感,曾經甄嬛和皇上也是兩情相悅,因此對於果郡王一直都是保持距離。不過在甄嬛自行去甘露寺修行的時候,這個時候果郡王也隨之而來,當時處在悲傷之中的甄嬛便被果郡王的英俊瀟灑以及溫柔、善解人意感動,兩人最終也在一起,並且甄嬛還懷了果郡王的孩子。但只可惜天意弄人,甄嬛的父親在寧古塔被人陷害,而且果郡王死亡的消息也從外面傳來,爲了保護孩子,也爲了救治父親,甄嬛不得已設計選擇回宮。

雖然在甄嬛回去的前一晚果郡王回來,但是隻可惜爲時已晚,此事再也回不了頭,甄嬛只能和果郡王別離。對於兩人而言,雖然時常碰面,但是保持距離卻是最好的做法,甄嬛和果郡王也是一直在這樣做。

但是果郡王對於甄嬛是十分喜歡的,因此有時候也無法剋制,有一次在宴會之上,從果郡王的懷中掉出了甄嬛的小像。氣氛一度尷尬,當時浣碧立馬站出來說小像是自己的。其實浣碧這樣的做法有幾下思量,一個是當時爲了消除皇帝的疑心,其次,浣碧對於果郡王一直心有愛慕之情,而這次機會雖然危險,但是也是自己唯一的機會,最後果然成功了。皇帝打消對於甄嬛和果郡王之間的疑心,這件事情被掩蓋過去,同時浣碧也成爲了果郡王的側福晉。

對於此事,甄嬛也十分的無奈,但也知道這樣纔是最好的做法,而且浣碧本身就是甄遠道的私生女,因此藉此機會成了甄遠道的義女。浣碧能夠嫁給果郡王也是十分的幸福,但是隻可惜,無論是孟靜嫺抑或是浣碧,她們都不是果郡王真正愛慕的人,而甄嬛纔是那個唯一的女人。即便浣碧嫁給了心愛的男人,但是果郡王當時在家庭生活中也只不過是行屍走肉,再加上浣碧和果郡王之間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因此陪伴在果郡王身側的更多的則是孟靜嫺。

雖然當初躲過了一劫,但是皇帝看到果郡王和甄嬛之間的種種異象,再加上派人在果郡王的家中搜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家書,皇帝對於果郡王也起了殺心。最後果郡王也被皇帝用一杯毒酒毒死,最後死在了甄嬛的懷裏,甄嬛當時十分痛心,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當時皇帝是主子,甄嬛和孩子爲了活下去,只能選擇屈服,甚至連哭都不能。

就在第二天浣碧卻選擇了撞棺而亡。當時孟靜嫺和果郡王都已經去世,只有浣碧一個人帶着可憐的孩子,或許此時浣碧早已經沒有生的意志,這一生的算計都是一場空,也是萬年俱灰。再加上皇上對於果郡王如此凌辱也讓浣碧恨毒了皇上,因此便想爲其報仇,但是光靠自己是不行的,浣碧便將希望放在了甄嬛的身上,她覺得只有自己爲了果郡王殉情,才能夠激發甄嬛殺害皇帝的鬥志。

而甄嬛在宮中聽到浣碧死亡的消息,眼淚也是不停的流了下來,這一刻她終究可以放聲痛哭,而且不引起他人的懷疑。甚至扯斷了佛珠。由此可見,當時甄嬛內心的情感波動有多大。甄嬛即便果郡王死去都不能好好哭一場,如今自己的妹妹陪伴自己多年也相繼而亡,終於甄嬛的眼淚再也止不住流了下來,並且甄嬛當時的這一舉動也表明了甄嬛對於皇帝真的是恨透了。

所以之後甄嬛才狠心的協助葉瀾依毒殺了皇上,浣碧的死亡得到了最大的價值。可以說浣碧的死亡也是推着甄嬛走向黑化的巨大推手。畢竟浣碧的死讓甄嬛明白,只有能夠真正把握權勢,打倒這個人才能夠真正的保護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