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

作者 | 韋世瑋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11月27日消息。最近兩天,京東在2020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JDDiscovery)上賺足了眼球。

尤其在大會首日,京東就一口氣發佈了四大企業級產品——零售雲、京慧、言犀、侖靈,分別面向泛零售技術服務、數字化供應鏈、智能客服與營銷、市域治理四大領域,將落地零售、物流、金融、教育和政務多個場景。

親歷了大會首日的智東西發現,“數智化”與“供應鏈”,無疑是這場JDD大會的高頻詞。

與此同時,在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雲總裁、IEEE Fellow 周伯文,京東零售CEO徐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京東數科CEO陳生強等高管的演講裏,“數智化社會供應鏈”這一關鍵詞亦貫穿始終。

其中,廖建文在會上首次對京東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進行了系統闡釋。他提到,基於這條供應鏈,京東能夠利用數智化技術連接和優化社會生產、流通、服務的各個環節,實現降本增效。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

瞭解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其實也是瞭解京東賦能社會、賦能產業生產的過程。

尤其在京東剛剛發佈的2020年Q3財報中,京東實現1742億元人民幣營收,同比增長29.2%;年活躍購買用戶數4.416億,同比增長32.1%。這些增長背後,也得益於京東智能供應鏈技術和服務的持續驅動。

那麼,這個幾乎出現在每場演講中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到底是“何方神聖”?這條神祕的供應鏈的背後又有哪些前沿技術?它之於京東和整個產業鏈,又帶來了哪些變化和價值?我們來一窺究竟。 一、圍繞零售和物流構築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

何爲“數智化社會供應鏈”?

簡單來說,它由商品供應鏈、服務供應鏈、物流供應鏈、數智供應鏈四條鏈路構成,具有數智化、全鏈路和社會化三大特徵。

一方面,它能通過數字協同和網絡智能技術,不斷優化垂直行業供應鏈的成本、效率和體驗,實現從消費端到產業端各環節的整體優化和重構。

另一方面,它還能通過開發平臺來調動各環節的社會資源,例如從商品的研發製造到定價營銷,再到貨物的倉儲配送和消費者售後,大大提升各環節相互響應的敏捷性和匹配效率。

用通俗的話講就是,讓電商平臺從進貨到賣貨的整個過程更快更高效,用技術壓榨業務流程中的每一丁點時間浪費和成本浪費,同時這裏的進貨到賣貨不是一個小平臺,而是有數百萬單品的超級零售平臺。

其實從十幾年前,京東物流、供應鏈等的研發和構建中。

當時,整個零售電商和互聯網平臺都在爭流量、爭交易額,而京東卻將目光聚焦在行業的供應鏈效率上,尤其是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和售後五個環節,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開發,提高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圍繞“商品供應鏈+物流供應鏈”,京東不斷融合與創新自身在零售和物流領域的核心競爭技術,逐漸形成供應鏈基礎設施背後的三大技術能力,分別爲基於大數據的智能供應(Smart Supplies)、基於倉配送的智能運營(Smart Logistics)、基於人貨場的精準匹配(Smart Consumptions)。

“基於這三大技術能力,京東既能做到深入的消費者洞察,比你更懂你,還形成了高效快速、可靠安全、敏捷柔性的配送體系。”廖建文談到。

目前,京東的自營商品數(SKU)已超過500萬,庫存週轉天數34天,同時其覆蓋全國的倉配物流體系已能實現92%區縣、83%鄉鎮的24小時送達。而以運營效率著稱的全球零售業巨頭Costco,其庫存週轉天數雖爲30天,但其管理的SKU僅有幾千個。

毫無疑問,京東圍繞商品和物流構築起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已成爲京東在產業互聯網大施拳腳的重要武器。 二、商品供應鏈:京東零售雲和商羚SaaS商城“雙拳法”

“京東零售不只是一家‘賣貨’的公司,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一家構建於供應鏈基石之上的數智化公司。”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說。

作爲構築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核心“底座”之一,京東零售的“科技樹”已點亮大數據、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語音交互等各領域,並打通商品預測、商品銷售、用戶運營和客服售後等各個環節。

例如,京東營銷360平臺通過大數據和AI等技術,以數智化手段進行用戶營銷與運營,進行用戶生命週期管理,實現了1年1億多新用戶的增長。

再如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零售利用智能供應鏈能力對3.3萬個品牌、超500萬種商品進行智能預測、自動調撥和智能履約,使13532個重點品牌的銷售增速超300%。

不僅如此,京東零售還基於AI技術打造了智能情感客服,能實現“導購”、“客服”、“售後”等各個身份的切換,在今年雙十一期間服務消費者超過8000萬次。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技術委員會主席、商業提升事業部總裁、技術與數據中心負責人顏偉鵬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技術委員會主席、商業提升事業部總裁、技術與數據中心負責人顏偉鵬在現場談到,京東零售的業務佈局主要包括底層的智聯雲,相當於雲計算的水電煤,往上是北極星商業操作系統,集成B-PaaS業務能力、用戶中臺和數據平臺,再往上則是基於操作系統打造的三大商業板塊。

與此同時,京東零售還面向行業合作伙伴及供應鏈企業開發了一個C2M智能製造平臺(反向定製),分別連接客戶、品牌商/供應商兩端,通過用戶研究、仿真調研和智能設計等能力,在京東、品牌商和消費者之間搭建一條需求數字化通道。

這意味着,京東C2M平臺不僅讓品牌商的生產能力得到充分利用,還能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差異化和定製化需求。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集團生態業務中心負責人林琛談到,2020年上半年,京東C2M平臺的需求承接量超去年同期10倍以上,累計孵化的C2M商品數量也接近去年同期的10倍,覆蓋3C、傳統酒水、滋補保健、家裝建材、汽車等各個行業。

現階段,京東零售的整個技術體系正在推進規則化、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建設,而此次發佈的京東零售雲,以及面向產業帶、傳統零售的SaaS化解決方案“商羚SaaS商城”,就是京東零售面向未來打出的兩記重拳。

京東零售雲通過對技術、業務、數據、用戶四大中臺的能力通用化,將京東零售的全鏈路技術和成熟方法論對外輸出,實現技術實施、運營流程、業務活動的全面標準化。

同時,針對業務、數據、用戶三大板塊,京東零售雲將爲企業和政府提供端到端的一體化、全棧式技術服務。例如爲大型汽車集團打造營銷服務中臺和大數據平臺,已經得到數字化轉型的成功驗證。

商羚SaaS商城則是一個SaaS化綜合解決方案,由交易商城、商業增值服務和生態服務三個板塊構成,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不同零售場景所面臨的需求變化快、流量獲取貴、品質要求高、銷路無保障、豐富營銷難等經營問題。

“總的來說,商羚SaaS商城就是以交易商城爲底座,以流量渠道爲抓手,商業能力作爲核心的一站式Saas解決方案,將具備全網觸達、精準營銷、全球無憂、超低門檻、極簡運營及深度服務六大核心價值。”京東零售SaaS業務總經理、零售雲資深專家李運鵬說。 三、物流供應鏈:生態+產品+解決方案三大組合

“物流行業正在進入競爭的新階段。”京東集團副總裁、JDL京東物流智能供應鏈產業平臺負責人王強在會上談到。

與此同時,物流行業還面臨着成本高、人口紅利減弱、國際環境貿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四大挑戰,這直接導致了物流行業必須越來越注重效率優化、質量提升和服務升級。

那麼,在物流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局勢下,京東物流的“科技樹”又是如何生長的?

整體來看,京東物流利用5G、物聯網、邊緣計算、AI、AR/VR和機器人等各項技術,賦能生產流程、作業執行、智能管控、智能計劃和網絡規劃五大物流環節。

例如,在智能管控環節中,京東物流通過智能調度、智能分單和智能排班等能力,對揀選路徑、車輛運輸路徑和末端配送路徑進行規劃及優化,大大提升物流的運輸效率。

從另一角度看,京東物流的科技體系也可分爲供應鏈生態、科技產品、解決方案三大塊,覆蓋物流的全鏈條、全場景。

例如,在供應鏈生態中,京東物流通過利用供應鏈中臺、數據算法中臺和雲倉等能力,以積木組裝的方式形成一體化智能供應鏈解決方案,爲快消、電子製造、汽車和能源等多領域提供智能供應鏈服務。

▲京東集團副總裁、JDL京東物流智能供應鏈產業平臺負責人王強

王強提到,京東物流在未來將打造全鏈條科技產品,進一步實現供應節點的數字化。

這個鏈條涵蓋了採購、生產、倉儲、運輸、攬配、消費者共六大環節,通過銷量預測、仿真模擬、智能調度、智能快遞車、物流追蹤和智能零售櫃等技術提升物流作業的效率,加速行業的智能化演進與模式革新。

其中,京東物流將打造物流機器人,使自動化分揀效率翻倍,同時倉儲環節的天狼倉將提升倉儲效率3倍,坪效2.5倍。

與此同時,京東物流還將開發一個能實現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的供應鏈數字孿生系統。

簡單來說,物理世界通過傳感器和驅動器將信息數據映射到數字世界中,數字世界通過運營策略模擬、優化算法測試和優化結果分析後,再將驗證的智能決策鏡像回物理世界,如此閉環往復,以實現業務的降本增效。

京東物流在大會上推出的數字化供應鏈平臺“京慧”,就是其面向未來物流供應鏈的重要產品之一。

傅兵在現場談到,“京慧”基於京東物流積累的海量大數據信息、多年供應鏈和多行業場景實踐經驗,以及豐富的智能算法應用,能夠爲企業提供大數據、網絡優化、智能預測、智能補調以及智能執行等一體化服務,幫助企業加速供應鏈數智化轉型進程。

其中,“京慧”爲安利公司定製化開發的商品佈局、銷量預測與智能補貨系統,以及庫存仿真和庫存健康診斷系統方案,能幫助安利節約超10%的成品物流費用,庫存週轉天數降低40%以上。

▲京東集團副總裁、JDL京東物流戰略與創新業務部負責人傅兵 四、京東智能供應鏈如何賦能行業?

我們重新將目光拉回京東引以爲傲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

除了給京東帶來超過500萬的自營SKU、34天的庫存週轉、92%區縣及83%鄉鎮實現的24小時送達等成果之外,這條智能供應鏈究竟還能給產業發展創造哪些價值?

廖建文提到,在京東開始構建智能化供應鏈的2007年,我國整個社會化物流成本約佔GDP的18.4%。如今13年過去,這一數值已降到了14.7%,意味着數萬億物流損耗的減少。

實際上,這一比例降低的背後不僅僅是京東單方面的努力,還有它與得力、美的、海信、科沃斯等衆多合作伙伴們的協作創新。

例如,京東JC2M智能製造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了用戶對實時監測電熱水器水質的訴求,將這一訴求與海爾同步後,海爾研發了一款能夠實時智能監視、實時顯示膽內水質的電熱水器產品,並在京東618期間實現超萬臺的銷量。

此外,京東與得力進行需求驅動、智慧決策、敏捷響應等全鏈路深度協同,通過端到端補貨模型提前合理佈局並動態調整庫存,幫助得力實現工作效率翻倍,庫存週轉天數在今年京東雙十一期間同比提升13%,銷售額同比增長53%。

毫無疑問,京東打造的這條“從消費者中來,到消費者中去”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已經成爲京東構築新經濟、新業態的重要基礎設施,在幫助產業鏈實現降本增效和數智化轉型的同時,不斷滿足用戶日益提升的定製化和多樣化需求。

廖建文談到,未來京東將通過做長(交易倉配後五節+設計研發前五節)、做寬(國內+海外)、做深(商品+服務)、做厚(ToC+ToB)、做虛(物理+數智),來構建五位一體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也就是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新基礎設施。

同時,廖建文還提出了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未來十年的長期目標:

一是賦能實體經濟,服務全球15億消費者和近1000萬家企業;二是提升社會效率,使客戶庫存週轉天數降低30%,社會物流成本佔比降至10%以內,比肩歐美等發達國家;三是促進環境友好,到2030年,京東集團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將減少50%,推進可持續的消費。

“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將是京東集團面向未來的新定位。”廖建文說,這意味着我們將在很大程度上超越我們服務的邊界,面向用戶,面向技術賦能。

結語:未來數智化供應鏈探索仍任重道遠

如今的京東早已不再只是人們熟知的電商大平臺,其圍繞零售和物流兩大“基座”豐富構建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已熟練地利用大數據、AI、雲計算、物聯網、AR/VR及區塊鏈等技術,深入供應鏈協作的各個環節,進一步拉近了京東、品牌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尤其隨着“十四五”的到來,產業互聯網將掀起新一輪的發展高潮,京東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佈局也將爲行業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加工,從經營管理到銷售服務的全流程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思考方向。

但供應鏈的完善與發展從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面對羣雄逐鹿的零售和物流市場,京東如何在人口紅利減弱、和全球疫情挑戰的同時,讓供應鏈上下游的協作更加地靈活高效、成本結構優化,京東的未來仍任重道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