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石秀 ,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江南人氏,自幼父母雙亡,流落薊州賣柴度日,有一身好武藝,又愛打抱不平,外號“拚命三郎”。在薊州街頭因打抱不平與楊雄結拜爲兄弟。

關於拚命三郎石秀,儘管書裏贊他辦事細緻慎重,有膽量亦有膽識,但很多人卻對石秀不是很喜愛,總感覺他性情過度偏狹,有點兒內心偏窄。石秀喚做拚命三郎,我認爲這一綽號的來歷很有可能有雙重含義,一是很有可能說他搏鬥起來勇不可擋,不管不顧生命。

此外也很有可能說他性情較爲倔,爲了更好地鬥氣和惹着他的人拚命到底。從書裏的描繪看,後面一句的概率也很大,石秀並不是十分瀟灑豪放的人,總有點兒小心眼兒。書上說石秀幫楊雄的岳父潘公做宰豬的生意,一日見了鋪店不動,肉案上所有的工具也收起來了。

石秀就猜度爲:“常言‘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親哥哥(楊雄)自外出去做官,無論家務事,必是嫂子見我做了這衣服,一定是我有話說。又見我兩天不回,必定有些人搬口弄舌。想是猜疑,不做生意。我休等他語言出去,我自先辭了返鄉去休……”實際上別人潘老頭兒怎會有這個意思。

這石秀有點小心眼兒了,都不和別人說,由此可見並不是個舒服的意思的人。看別人魯智深,在桃花村時見到劉太公鬱鬱寡歡,就直詢問道:“太公,爲何樣子不是很喜愛?無不怪酒樓來侵擾你幺?明天酒樓算還你房費便了。”看這脾氣多爽直。

石秀之後因爲他的小女人一樣的仔細,發覺了潘巧雲的偷情,就要楊雄那兒告知。但楊雄這個人也是個大繡花枕頭,竟然先漏了口風,潘巧雲膽虛就反誣石秀。楊雄就又真信了,第二天去掀了店面,攆了石秀。但這卻惹了石秀這一內心狹隘的太歲。石秀這拚命三郎並不是白叫的,受了這一份誣陷氣,就起了行兇的心。

因此 就先殺了敲着木魚爲潘巧雲裴如海站崗放哨的胡道長,後又殺了裴如海。這還算不上,又慫恿着楊雄把潘巧雲被劫持到翠屏山上質問,潘巧雲認可了不正確。於情於理,這時候石秀就應當擺出成年人不計奸險小人過的包容姿勢,便是楊雄會爲他而殺潘巧雲,以石秀的真實身份而言也是應當勸上一勸,讓楊雄休了潘巧雲也就是了。

而事到臨頭,在翠屏山質問搞清楚後,石秀不但沒有勸楊雄“寫與一紙休書”,卻撂下句:“今天三面說得懂了,任從親哥哥心下怎樣挫折。”這不是將楊雄的軍嗎?在那樣的場景下,假如楊雄對潘巧雲從輕處理,就看起來只圖女色,不管不顧兄弟,沒法倒臺了。並且石秀先唆使楊雄殺了使女迎兒,且看石秀惡毒地遞過刀來,講到:“親哥哥,這一小賤人留他做什麼!一副藥到病除!”當潘巧雲求石秀勸一勸時,石秀也冷淡地說:“嫂子,親哥哥自來伺候你。”因此就看見楊雄碎割了潘巧雲。

難怪石秀和楊雄上梁山,講過這樣的行止,晁蓋聽了大怒,讓孩子們把他們斬訖報來,且看晁蓋常說:“俺梁山泊好漢自打併王倫以後,便以忠肝義膽爲主導,全施恩德於民,一個個兄弟出山去,未曾折打銳氣。

新老進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是有英豪的風采。這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頭去偷雞摸狗,因而拖累我們被辱!今天先斬了這兩個,將這廝頭顱去號令。我親領兵馬去洗盪那個村坊,不必輸掉魄力!孩子們!快斬了報來!”來說這楊雄石秀他們辦的事也真夠不上一點兒“英豪的風采”,倒是宋江和他們有“共同話題”(全是殺媳婦的志同道合者),勸了出來,沒有讓殺。

但這兩個人的行止卻確實算不上敢作敢當,也不太英雄好漢。相比梁山上不懼貪官污吏專打小混混的好漢們,差了許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