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有“影視宇宙”這個概念。

有一位人物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構成功夫片宇宙,他的名字叫做黃飛鴻。

由他衍生出的電影有100多部,其中最經典的當屬徐克導演、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系列。

徐克的《黃飛鴻》系列的英文片名,翻譯過來便是“中國往事”。

這是他的野心,也是他的用心,電影確實做到了看中國、讀中國、懂中國,爲頑疾難除,痛心疾首,爲繼往開來,出謀劃策。

第一部見自我,第二部見天地,第三部見衆生,並傳達出學武救不了中國人的思想,這也是《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格局比前兩部大的原因。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有引人入勝的劇情。

清末,慈禧太后爲了彰顯國威,決定舉辦一場獅王爭霸賽,滅滅洋人的威風。

黃飛鴻千里迢迢從廣州趕到北京加這場比賽,在車站偶遇了十三姨的同學,俄國人杜文奇。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黃飛鴻看見十三姨和杜文奇有說有笑,氣不打一處來,遂以傳統倫理數落杜文奇。

話分兩頭,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這邊可就慘咯。

京城一霸趙天霸爲奪獅王,收羅鬼腳七等人尋釁鬧事,攪得寶芝林雞犬不寧,黃麒英也被打傷。

等到黃飛鴻事畢,趙天霸早已揚長而去,而這場紛亂只是獅王爭霸賽的開始。

一時間,獅王爭霸的消息廣而告之,京城武術界摩拳擦掌,紛紛走上街頭大動干戈。

黃飛鴻力平紛爭,可他個人的力量始終太小,遂聯合各家武館上書李鴻章,但李鴻章並未理會。

這一行爲惹惱了趙天霸,他假借和解請黃飛鴻父子赴宴卻設下埋伏,黃飛鴻機巧化解,又在回去的路上救了斷腿的鬼腳七。

賽事臨近,黃飛鴻深知趙天霸的事兒捅破天也是個人恩怨,但李鴻章的事兒卻茲事體大。

因爲俄國人準備在獅王爭霸大會上,趁着點天青時鞭炮齊鳴的混亂場面刺殺李鴻章,阻止他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並佔爲己有。

爲救李鴻章,不想連累會館的黃飛鴻,決定以個人名義參賽,與梁寬、鬼腳七組成獅隊,前往獅王大賽。

黃飛鴻過五關斬六將,拔得頭籌拿下象徵着勝利的金牌,避免了李鴻章被俄國人暗殺,隨後扔掉金牌,向李鴻章說出救國之道,背身離去。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的動作部分,有兩段值得一提。

一是黃飛鴻隻身赴兇險,趙天霸暗 布天羅網。

京城惡霸趙天霸藉着和解的名義在三笑樓設下鴻門宴,黃飛鴻隻身赴宴。

早已知曉趙天霸詭計的黃飛鴻,並未喝下蝕骨毒酒,這一舉動惹惱了趙天霸,命人拋出數瓶酒,黃飛鴻將其一一踢破。

豈料這是趙天霸的後招,酒瓶裏裝的都是油,落到地板上溼滑無比,黃飛鴻馬步難以扎穩,無影腳自然使不出。

趙天霸手下見黃飛鴻立足不穩,紛紛扔出綁在身上的斧頭。

黃飛鴻見招拆招,先是用圓桌化解攻勢,後藉助砸進木板深處的斧頭左右一蹬,想要破窗而出。

可是趙天霸佈下天羅地網,於門窗處鋪設繩網,令黃飛鴻計劃落空,無奈之下,黃飛鴻脫下長衫,以此爲器,作困獸鬥。

畢竟雙拳難敵四手,縱使黃飛鴻有一身的武藝,站不穩始終無法使出全力。

他看出那些打手腳穿釘鞋,便騎在一人身上,像踩高蹺一樣將其當腳,奪走打手手上的雙刀,借力打力。

這種姿勢用久了難免不雅,黃飛鴻又祭出溜冰大法,在沾滿油的地板上來來往往,既打擊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又滿足了童心未泯。

最後,黃飛鴻一刀劈開門窗,縱身一躍跳到趙天霸的麻將桌上,一身正氣喝住他的歪門邪道。

這段動作設計雖不似袁家班瀟灑飄逸、天馬行空,但也不乏亮點,走的是硬橋硬馬,實打實的拳拳到肉風格。

二是師徒舞獅克時艱,大破獅羣釋吶喊。

黃飛鴻、鬼腳七、梁寬,三人前後配合,配合精妙無比。

黃飛鴻雙手執道具戴在頭上扮演獅頭,梁寬俯身披上用牛毛綴成的獅皮扮演獅身,鬼腳七作爲自由人前後配合,一頭威武的大獅子形成。

他們在獅羣中橫衝直撞,以疊羅漢和上下夾攻之法擊破別家獅隊的明槍暗箭,一路過關斬將。

敵方使出槍劍、雙刀,流星錘與火麒麟,黃飛鴻他們臨危不亂,南拳北腿齊上陣。

這些小嘍囉根本阻擋不住黃飛鴻,他最大的對手依然是趙天霸的太平號獅隊,他們的長尾大頭獅子暗藏許多殺手與暗器。

一出場就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打散了其他獅隊,和黃飛鴻共登天塔之頂,一決雌雄,勢要分個你死我活。

單以動作而論,這場打戲並不漂亮,但勝在與舞獅的完美結合,將舞獅的踩球、採青,過蹺蹺板、走梅花樁,化爲凌厲的武術。

除了功夫之外,《黃飛鴻之獅王爭霸》中還有警世恆言。

畢竟當歷史的洪流即將滾滾而來時,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黃飛鴻則是這股洪流中的俠之大者,他撕破了大清朝的面子工程,以結尾的對話爲國爲民。

黃飛鴻對李鴻章說:“大人爲了顯我民神威而舉辦這場“獅王爭霸”,死傷這麼多人,在世人面前,其實我們都輸了。

依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纔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

若沒有這段一分鐘左右的結尾,這將是李連杰主演的最差黃飛鴻。

黃飛鴻看到了救中國的方法,不是大清皇室和官員的一再退讓,也不是民間運動的激情昂揚,更不是平頭百姓的愛國情緒,而是教育、文化與經濟。

教育是立國之本,文化是國之根基,經濟是強國之本,因爲挽狂瀾於將傾,扶大廈於既倒的肯定不是一兩人,而是四萬萬中華同胞。

這樣的根基纔是最無堅不摧的,這樣的氣節纔是最不會被打敗的。

黃飛鴻的醒世吼出後,問題隨之而來。

大清爲何無可救藥?因爲爛入骨髓,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真是氣數已盡。

上層在想着如何自作聰明以夷制夷,中層事不關己燈紅酒綠,下層爲了蠅頭小利頭破血流,整個社會都在用一種極爲短視的方法取一時之巧。

他們似乎覺得糊弄一陣,洋人就會自己主動離開,而他們又可以過太平日子,享受四方來賀的威武。

大清朝從上到下都在掩耳盜鈴,扮演小丑,供洋人取笑。

面對列強用鴉片打開國門,總蠻橫搜刮財物,慈禧太后與李鴻章想到的應對之法竟然是舉辦“獅王大賽”嚇退洋鬼子。

有些許地位的會館、武館、獅隊,不顧洋人的掠奪,爲了獅王大會奪得頭魁,放棄平日的和氣,頻頻發生比試與械鬥,把江湖攪得血雨腥風。

比他們更低一層的平頭老百姓,看不到有希望的未來,搖尾乞憐地隨着有權勢的權貴耀武揚威,不知國家爲何物。

他們的所作所爲讓本是舞獅太平樂,成了窩裏斗的犧牲品,從前的美好寓意一去不復返,真印證了一句歇後語,耗子扛槍——窩裏橫。

由裏到外的腐爛,大清朝的覆滅神仙難救,且不談其他朝代,就清朝至今而言。

思想、民風、世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打破了舊的封建王朝,迎來了新的社會主義,可窩裏鬥這個陋習一直沒有改善的跡象。

內戰重拳出擊,外戰唯唯諾諾,清朝末期的皇權更迭如此,袁世凱明搶暗奪得篡位也是如此。

他們對自己人有強有力的手段和嚴控式的思想。

但面對八國聯軍的不斷挑釁,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別人先動手、無理由打了,還得道歉、賠款、割地,客客氣氣地散盡幾千年積累的金銀。

就連經過德先生、賽先生洗禮的新民主都有“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完全視外辱侵略如無物,只想着自己的安逸與舒服。

倘若兩個不同立場的黨派難以走到一起,可以用理念偏差勉強接受,那麼同一派系,同一目標的愛國者又因何喫不到一個鍋裏?

《我的團長我的團》裏的龍文章所部用生命再一次證實了這條亙古不變的鐵律,兩個字——內鬥。

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屬於糟粕,該棄,但總有人把它當作精華,留住。

幸好,中國的大國崛起,有很多人意識到了這一點,沒有重蹈清朝的覆轍。

從建國之初的不破不立,六七十年代的艱苦奮鬥,到八九十年代的改革開放,與如今的中華復興。

中國的每一步都精確踩到了該有的位置上,否則棋差一招,滿盤皆輸,唯一令人惋惜的是,窩裏斗的陋習仍然在各個階層蔓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