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帶娃這個問題,在近幾年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孩子跟爸爸姓,孩子生下來大多數是由奶奶來帶,可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舊的傳統也在慢慢改變,越來越多的姥姥也加入了帶孩子的大軍中。

隨着生活壓力的增大,爲了維持生活開支,生完孩子後,夫妻雙方都要工作,無暇照顧孩子,請保姆不放心,同時又加大了經濟負擔。於是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選擇讓老人來帶孩子,孩子由誰帶?到底是奶奶帶孩子還是姥姥帶孩子呢?就成爲了一個困難的話題。

丈母孃搬我家住,說是給我帶娃做飯,分明就是監視我

一位姥姥接受採訪時抱怨:女兒和女婿都是90後獨生子女,婚後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考慮到小夫妻照顧孩子沒有經驗,我主動提出去家裏照顧。剛開始一家人相處的很和睦,誰知幾個月後,家庭氛圍變了樣,女婿開始不叫媽了,女兒也常常嫌我嘮叨。有一次,無意間聽到女婿在給女兒抱怨:“你媽搬來家裏住,說是給我們帶娃做飯,我咋老感覺是在監視我。”聽着女婿的話,我傷心透了,可想想自己有時看不慣女婿晚回家、回家玩手機、撒手不管孩子等行爲,自己總是給女兒抱怨幾句,導致小夫妻有了矛盾。後來想開了,她們夫妻倆的事都不管,就默默無聞地做無名英雄,帶好我的小外孫就好,等上學了就回老家去。

帶孩子又苦又累,還要這麼憋屈地住在別人家,爲什麼還呆在這裏呢?無疑,是爲了自己的姑娘不要太累。

“姥姥,你爲什麼住我家,還不回你自己的家呢?”姥姥是外人,奶奶是親人

軒軒的爸爸媽媽上班都很忙,他自小就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的,因爲姥姥家在外地,所以只有國慶、春節放假的時候,偶爾去姥姥家待幾天。

有一次,姥姥生病了,到他們所在的城市來看病,在家裏住了有幾個月。在這段時間裏,一家人住在一起很和睦,可軒軒有一次卻當着姥姥的面說:“姥姥,你爲什麼住我家,還不回自己的家呢?”姥姥聽了,臉色頓時變得不好看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幾天後回老家去了,這讓軒軒的爸爸媽媽很尷尬。

在軒軒的心裏,爺爺奶奶從小陪伴自己長大,是自己的親人。而姥姥是一個不熟悉的人,在他心裏只是一個親戚而已,他更喜歡奶奶了,所以纔會說出那樣的話。

其實,無論是奶奶還是姥姥,她們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就是我們的媽媽。在這個特別的時代,老人承擔起了帶娃的責任,然而老人帶娃的真相卻是那麼殘酷,特別是那些背井離鄉來陌生的環境爲子女帶娃的老人:要哄的孫子就開心,還要讓子女順心。

到底是讓奶奶帶孩子還是姥姥帶孩子?爸爸媽媽一定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1、婆媳/翁婿問題

婆媳之間會存在問題,其實丈母孃和女婿之間也有問題。

老人來家裏幫忙,總是會忍不住察言觀色、注意言行舉止,生怕自己說錯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讓兒媳或女婿不開心,傷了家裏的和氣。如果選擇讓老人帶孩子,作爲晚輩一定要推心置腹地和老人把話說開,解開老人心裏的疙瘩。

2、育兒觀念問題

時代不同,雙方的觀念不同,都會感受到和父母之間有代溝,自然就會造成不同的育兒方式,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老人帶孩子的方式,在我們看來有些非常不可取,我們一定要堅定一個信念,無論是哪種育兒方式肯定是從孩子出發,都是爲了能把孩子帶好。有了這個原則和思想,可以和老人一起坐下來溝通,設身處地地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可以減少矛盾發生。

3、體力問題

帶孩子是個辛苦活,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對於老人來說,體力跟不上小孩子,尤其是在孩子還不會走路時期,整天需要抱着、還要帶出去活動,真的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作爲父母,不能完全把孩子扔給老人不管,在晚上或週末積極參與到帶孩子當中來,讓老人得到休息,老人感受到子女的體貼,對孩子會更加用心。

4、經濟問題

有部分年輕人把孩子扔給老人就撒手不管,生活費不出,對於老人來說,會有一種得不到肯定的感覺。

作爲子女,每個月或多或少地給老人一點生活費,讓老人明白年輕人承認她們的付出,有利於家庭的和諧。

寄語:新時代的老年人,立志成爲子女堅實的後盾,真是不容易呀!不管是奶奶帶孩子,還是姥姥帶孩子,只要有人幫忙帶孩子就是最大的幫助,也是你的福氣,給老人多一分包容,多一份體諒,一家人和和美美,對事業、對孩子都是好的!

【今日討論話題】你家孩子是誰帶?你認爲誰帶比較好?你認爲老人帶娃有哪些弊端?歡迎留言交流!

ps: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