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表演已塵封在自己記憶中的木偶戲。目視着那各個栩栩如生的木偶在藝人們的操縱下,擺動出各種細膩不同的動作,瞬勾惹起我那敏感的思緒。童年看木偶戲的趣事又在眼前索繞……

小時候,耳畔聽說哪個地方即將表演木偶戲,放學回家我總是風捲殘雲般喫完母親準備好的餐飯,就呼朋喚伴飛奔而去(怕太晚沒位置可站)。因爲只要鑼鼓聲一響,四面八方的鄉人們就如潮水般蜂擁而來。到時,那小小的木偶戲棚會被密集的人羣圍得水泄不通。周圍並同時出現各個小擔攤。比如,賣糖果、炸餅、花生、油條、爆米花以及一些小玩具等。那時,小孩子只要花上一兩毛就能滿足一下口腹之饞或買上自己心儀的玩品。

順說一下,木偶表演的戲臺非常簡陋,是用木頭或竹子臨時搭建的。頂部以帆布遮掩,屏前掛一垂簾,臺中間再用一塊印有花紋圖案的簾布、把戲臺遮隔爲前後兩部份。前方爲表演舞臺,敲鑼打鼓者與操縱藝人都集中於後面。當幕色臨降,伴着“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聲一響,表演正式開始。這時各個雕刻逼真、着裝漂亮、粉彩細緻的木偶出場了!後臺藝人通過操縱板與懸絲連線的提、撥、勾、挑、拉等,木偶們就展現出各種輕盈活潑、靈巧如生的動作,甚至還有了“喜怒哀樂”,讓木偶真正“活”起來。

更妙的是,各個演員把木偶的“轉、動、步、相”操作得協調默契,他們在操縱木偶動作之時還根據生、旦、淨、末、醜不同的角色進行說唱(以本地吳橋話爲基調,韻味十足、極富感染力),而且腔調與木偶的動作配合也非常一致(我第一次看木偶戲時,還以爲是那木偶在說話呢!問旁人,而引起人家捧腹大笑),達到情景交融,極其美妙的藝術效果。今一憶起,我就感慨萬端;想不到在那小小的戲臺上,竟也能演繹出人間的千態萬物與美醜善惡。

因爲戲裏的唱腔聽不懂,當時我們小孩子大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除了特別精彩、平時看戲並不用心。最愜意的是在人羣中穿來擠去、和玩伴們相互追逐那纔有趣啊!畢竟,寧靜慣了的鄉村突現這樣喧鬧的場合並不常有。當戲進行一段時間,一旦出現各個木偶之間相互鬥打的動作時,我們瞬會靜下,把脖子仰得老高、目不轉睛地盯着。偶爾,戲的故事比較少,表演時間短暫,往往在大夥的強烈要求下,還進行加演呢!

日走、雲遷,眨眼間幾十載的歲月已悄然流逝。今,伴着時代的發展,電視、電腦的普及,人們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木偶戲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但我想;作爲一項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濃郁民族色彩、能在世界木偶藝術舞臺上獨樹一幟的中國木偶戲,一定會不斷地繁衍發展、推陳出新,代代傳承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