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壹觀察 宿藝

疫情衝擊、新技術變革與全球電視產業格局重構等多種因素聚合之下,TCL電子近期發佈了一份表現強勁的業績報告。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營收達146.8億港元,同比增長76.6%,環比增長43.9%;毛利達28.2億港元,同比增長55.7%,環比增長32.1%。今年以來的前三季度營收318.3億港元,同比增長22.0%;毛利達63.5億港元,同比增長21.9%;淨利潤達8.1億港元,同比增長56.6%。

整體來看,其加速度增長趨勢非常明顯。多重因素影響下,TCL電子取得這份業績成績單殊爲難得,但更多的信息同樣值得關注:

1)TCL電視第三季度海外市場銷量同比增幅高達81.3%至552萬臺,收入增幅高達71.5%至84.8億港元。

2)在中國市場,第三季度電視機銷量環比增長7.2%至172萬臺;收入同比增長20.9%至34.4億港元,環比增長38.5%。

3)在海外市場與中國市場的“雙增長引擎”強勁帶動下,2020年第三季度TCL品牌電視機全球銷量市佔率由去年同期的8.6%,同比提升2.7個百分點至11.3%,排名穩居全球前三(羣智諮詢數據)。

4)大屏、高端產品的“質增長”同樣明顯:2020年第三季度,TCL65吋及以上超大屏電視銷售量同比增長62.3%;4K電視機銷量佔比由去年同期的50.7%提升4.1個百分點至54.8%。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數據顯示,TCL斬獲“線上線下全渠道第一”的好成績,同比增長45%。其中,全場景AI電視、75吋及以上電視獲得銷量TOP1。

5)再次夯實了TCL作爲全球智能電視大屏化與核心顯示技術引領者地位,其Mini-LED技術積累已成爲TCL電視未來增長與創新的強勁引擎。

01大屏顯示創新趨勢之一,爲何要看MLED?

從電視到PC,再到智能手機,顯示技術作爲人與智能終端的核心交互界面,一直是科技變革與躍升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如今這一關鍵節點週期再次到來。

一方面,以智能手機爲代表的小屏設備從LCD向OLED進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Counterpoint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儘管全球智能手機因疫情衝擊出貨量下滑明顯,但採用OLED屏幕的智能手機2020年銷量將超過6 億部,同比增長 46% 。StonePartners預計2021年OLED屏幕智能手機份額佔比將超過47%,首次接近半壁江山的“拐點”數據,同比增幅高達52%。

另一方面,以智能電視爲代表的大屏終端,現階段LCD顯示技術仍佔據主導地位,不過技術創新向以MLED、OLED爲代表的演進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今年8月,韓企宣佈退出LCD液晶面板領域,原因一方面是以TCL華星爲代表的中國半導體顯示企業快速崛起,產能迅速提升,成本持續下滑,第三方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企業份額佔比已超過50%,預計2021年將達到72%;另一方面,伴隨消費者升級與大屏智能終端的普及即高端化趨勢,提升對比度、亮度、色域等屏幕技術的產業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OLED同樣是智能電視等大屏設備確定性的演進方向,但同時存在成本高昂、短期內難以解決產能、良品率與市場普及三大難題。IHS Markit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OLED電視的出貨量爲60萬臺/季度。相比每季度超過5000萬臺的出貨量,佔比僅約1%。

這也是如今業界現階段選擇重點投資MLED顯示技術的重要原因。

MLED實際上包括Micro-LED和Mini-LED,都是LED顯示技術的演進方向。Micro-LED是指將傳統的LED設計結構微米級化,並將這些微小的芯片陣列化,成爲可以單一驅動控制的顯示像素,這樣就可以實現高亮度、低能耗、高分辨率及高飽和度的顯示效果。Micro-LED現階段同樣處於成本高昂、良品率低、防護性脆弱等難題,目前仍處於產業孵化階段。

爲了平衡技術、效果和商用,Mini-LED技術應運而生。它同樣採用LED顯示,但設計尺寸要比Micro-LED大兩三倍,芯片尺寸在100-200微米,而且保留了藍寶石襯底。因此,工藝難度、生產成本都大幅降低。

從參數對比與實際體驗兩大維度,Mini-LED相比傳統LCD屏幕具備高對比度、高亮度、廣色域、廣視覺以及超薄等諸多明顯優勢。與OLED相比,則具備色域更高、亮度更強、分辨率更突出等特點,在用戶關注度高的成本、使用壽命等方面也同樣具備優勢。

Mini-LED技術演進已經獲得了產業鏈上下游的普遍認同,業界統計總投資規模已超過265億元。比如晶元光電將投資約54億新臺幣(約12.7億元)用於Mini-LED生產,兆馳光元計劃投資約20億元新增1200條LED封裝生產線,東貝斥資超過19億元新臺幣(約4.41億元)增設6條智能化Mini-LED與Micro-LED生產線。而作爲消費電子風向標的蘋果,近期有媒體報道稱將爲Mini-LED與Micro-LED兩大顯示投入約3.5億美元,並與晶電、友達達成合作,未來將供應iPhone、iPad與顯示器產品。

目前,Mini-LED已經完成了量產與應用,包括TCL、三星、LG、索尼、小米、海信等廠商都推出了大屏Mini-LED電視產品,華碩、宏碁、戴爾、聯想等則推出了Mini-LED顯示器產品,其中也包括被行業視爲顯示標杆的蘋果Pro DisplayXDR顯示器。

由此來看,Mini-LED已成爲行業普遍認同的確定性顯示技術演進方向,其並非是對過去技術的取代,而是通過技術革新大幅強化了LCD產品生命週期與創新想象力,是現階段推動8K大屏設備普及的最佳選擇。業界預計,Mini-LED全球市場規模將達2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75%,2021年市場份額將達0.3%,與OLED目前約1%份額相比增長速度更加強勁。

02TCL佈局Mini-LED的優勢與不同

TCL是全球首家量產Mini-LED電視的企業,這取決於三大核心原因:

第一,TCL華星在全球Mini-LED顯示技術領域處於引領定位。早在2019年TCL華星就確定了將包括Mini-LED在內的MLED技術確立爲未來3-5年的技術創新路線。TCL華星還與三安光電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從事Micro-LED顯示技術開發,並形成Micro-LED商業化規模量產的工藝流程解決方案。

第二,持續與聚焦的顯示技術投入。TCL華星成立於2009年,過去11年累計投資超過2000億元,可以說是中國半導體顯示領域的“技術長征”企業,並由此建立了在國內液晶面板領域的創新優勢。2019年TCL華星投入46.6億元,研發投入比爲13.7%,並不遜色於華爲的15%。目前TCL已在全球擁有28個研發機構,10家聯合實驗室,研發人員超過12000名。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TCL 科技已累計申請中國專利 25700 件,美國專利 10329 件。公司累計 PCT 專利申請數量 12113 件。專利/PCT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前十,國際PCT申請量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前五;美國專利授權榜連續多年位居中國企業前三。在Micro-LED領域,TCL華星擁有140件專利,位居全球第一。

第三,TCL是中國唯一、全球領先具備產業垂直一體化優勢的平臺型科技企業,大幅提升了從技術投入到產品創新的轉化週期、形成投資—生產—消費者的高效正向循環,並且更加有助於對消費者需求變化的瞭解與市場趨勢的判斷。

值得關注的是,與目前行業大多Mini-LED都採用PCB作爲驅動系統的基板和被動驅動的方式相比,TCL聚焦於研發可以實現TFT驅動的“AM+ Local Diming + Mini-LED”背光技術,實現高峯值亮度、高對比度、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點,在產品性能上達到與OLED相當水準,但在成本和售價上具備極大優勢。

具體來看,實現了兩大領先:

顯示效果更優。創新性的採用Glass作爲基板(Mini-LED on glass),結合現有的LCD Array製程工藝,製作數千分區的主動控制系統。相比於採用PCB方案,TCL的Mini-LED技術能夠降低產品工藝成本,在實現HDR的同時通過AM驅動方式,實現超高分區的主動控制,進一步增強畫面的質量。

成本更爲可控。設計2T1C Pixel驅動架構,通過TFT主動控制LED的ON和OFF,顯示高分區的同時更具備成本優勢,綜合起來爲用戶提供更加極致的體驗。

《壹觀察》認爲,半導體核心顯示技術的路線之爭,實際上是對未來終端創新、市場普及節奏、用戶接受趨勢的判斷不同。但核心看點在於,所有重大創新技術的成功,一定會在技術、需求、商業三者之間實現平衡。TCL採用的Glass作爲基板的Mini-LED技術創新方向,無疑在現階段最符合這一定律的大屏創新顯示技術,也是推動高品質大屏電視在未來五年甚至更久週期的核心技術引擎之一。

03Mini-LED:TCL電視的創新引擎與想象力

以Mini-LED差異化技術實力與完整產業鏈爲依託,TCL電視在四大維度擁有了顯著的增強型優勢:

第一,時間壁壘。智能終端的競爭,同時也是屏幕品質與技術迭代的競爭,這點在智能手機時代的LCD與OLED競爭中已經突顯,在大屏電視市場更是如此。

TCL電子本季度財報中提到了一個重要信息:“TCL電子已率先在國內上市基於Mini-LED的TCL X10 8K QLED智能電視、在美國市場上市TCL 6系列和8系列Mini-LED電視”。與之相比,三星今年才決定斥資400億韓元用於量產Mini-LED電視,LG則要到今年年底纔開始大規模生產Mini-LED顯示屏,這意味着TCL Mini-LED電視量產相比其他品牌要領先一年之久。而在競爭慘烈的電視市場,這就是一個非常顯著的“時間壁壘”。

第二,高端市場優勢。在激烈的中國電視市場競爭中,TCL爲何會實現在大局勢下滑8.9%的情況下,完成同比20.9%、環比38.5%的逆市高速增長?最核心的還是TCL在大屏、高端化、差異化體驗建立的優勢,其背後擁有顯示技術引領創新這一優勢功不可沒。

中國在半導體顯示領域曾經長期跟隨日韓企業亦步亦趨,在高端大屏市場更是被頻頻壓制。過去在CRT技術上的“ 梭哈式失敗”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在引領性技術上沒有話語權,不僅註定與高端市場與合理利潤無緣,只能深陷低端價格戰,更是會在大技術變革週期瞬間被國際競爭對手“甩開一個身位”,所謂的市場份額皆會“煙消雲散”

按照一位業內人士的說法:“如今LCD市場大部分企業都是在虧錢賣產,如果不能在屏幕的核心技術和人才上形成自己的造血能力,未來的屏幕技術之爭,也只會走CRT顯像管的老路。”

TCL在Mini-LED技術的連續突破,是中國顯示企業首次在大屏領域實現從技術趨勢判斷、投入週期、核心技術積累、產業轉化節奏等全產業鏈維度的創新引領,有利於其迅速建立在高端大屏特別是用戶聚焦的高體驗度8K大屏的產品創新與市場領先優勢。

第三,全球市場。無論是從市場份額、全球重點市場佈局,還是高端品牌與高端市場等多個層面來看,TCL都是全球化最成功的中國電視品牌。其中北美市場穩居份額第二,歐洲市場三季度同比增幅高達96.3%,這也是全球門檻最高、用戶品牌忠誠度最強、也是高端產品競爭最激烈的兩大成熟市場。

實際上,對於任何一個萬億電子消費市場,TOP3品牌一定是具備核心技術優勢與完備供應鏈的企業。在智能手機TOP3市場如此(比如華爲進入核心處理器領域)PC市場如此(比如蘋果筆記本已經搭載了自家M1處理器),在智能電視市場也同樣如此(比如三星、LG、TCL都是具備從屏幕顯示到高端產品的產業垂直一體化平臺企業)。這點在重視專利與核心技術的歐美成熟市場尤爲重要,甚至會成爲企業能否全球長期平穩運營的“定海神針”。這應該也是三星既選擇入股TCL華星,又將TCL視爲其全球電視領域最強競爭對手的重要原因

第四,TCL AI x IoT戰略落地的強大產業創新引擎。面向正在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TCL提出了以5G及AI x IoT爲技術驅動的核心戰略發展。而這三大創新技術聚合推動之下,一個重要的趨勢變革就是人機交互方式的演進,比如“無處不在的屏幕”。

目前智能手機人機交互的95%以上都是由平面來完成,當屏幕無處不在,我們未來身處家庭、娛樂、社交、出行、商務、辦公等不同場景,我們所需要的服務都會由所在場景中最適合的屏幕主動智慧化推薦與交互完成,這是我們對萬物互聯時代的美好定義。但在此之前,產業界必須具備大規模量產高品質、低成本、高良率屏幕的可能性。就如大屏智能手機不僅變革了人機交互方式,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必備的新基礎設施之一。

Mini-LED不僅具備量產、成本與高可靠性優勢,同樣在電視/智慧屏、智能家庭、車載出行、商務辦公等衆多場景具備產業創新能力。比如在今年10月的DTC 2020大會上,TCL華星就發佈了全球首款142吋IGZO玻璃基主動式MLED顯示屏,以及全球首款48吋8K In-cellTouch AM Mini-LED背光曲面車載屏。前者通過無限拼接成爲未來顯示形態與應用場景拓展的巨大想象力,後者則採用曲面設計,是未來汽車等出行場景中的“屏幕基礎設施”與智能駕倉的重要創新方向。

《壹觀察》認爲,以TCL爲代表的中國顯示企業在Mini-LED技術的創新引領與產業深耕,一方面對於中國電視產業和用戶來說都是利好消息。過去一個65英寸LCD電視從動輒上萬,到現在2000-3000元,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中國屏幕顯示企業掌握核心技術與製造能力,中國電視企業永遠沒有話語權與議價權。中國用戶也不可能用全球最便宜的價格,買到品質最好的電視產品。

另一方面,未來十年,將是人類顯示與交互技術躍進最顯著的科技進化週期。全球半導體顯示行業也將引領前所未有的“中韓兩極創新”格局,這在全球屏幕顯示發展歷史還是第一次。而作爲全球顯示行業“兩極”引領企業之一的TCL,也在通過以Mini-LED爲代表的技術支點,迎來自己的全新技術躍級與產業進化週期,進而撬動起整個顯示行業的產品創新與技術演進新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