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壹觀察 宿藝

11月7日在深圳舉行的OPPO 2020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提出了兩個關鍵詞:躍遷、致善

前者是OPPO面向新技術時代的“3+N+X”科技躍遷戰略,後者則是OPPO闡述的新科技理念。

從2019年提出“OPPO早已不只是一家手機公司”與“萬物互融生態”,到時隔一年後提出具體的新科技戰略與科技理念,代表着OPPO面對未來十年的萬物互融時代已完成了清晰的頂層戰略、創新方法論與能力體系搭建。

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在大會中分享時表示:OPPO致力於成爲一個真正偉大的品牌,“致善”是OPPO的選擇

01從本分堅守到致善式創新

對於科技企業來說,基於自身理念、商業思維、優勢與發展階段等因素的不同,技術創新方式選擇上也會存在明顯差異。

比如前兩年概念火熱的“風口式創新”、“破壞式創新”,以及很多科技企業強調的“激進式創新”、“微創新”,甚至是“恐懼式創新”。

但科技本身並沒有任何傾向,作爲人類從製造第一個工具就誕生的文明之火,其本原與目標從未改變:實現人類的夢想,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成爲社會與商業的破壞者。

這也是近兩年來很多優秀科技企業的新願景開始強調“向善”、“普惠”,以及OPPO此次宣佈“致善式創新”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在中國科技企業中,OPPO在企業文化與管理方面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在互聯網企業推出“996”、嚴格的KPI“末尾淘汰”之時,這家企業對員工和經銷商甚至沒有設定明確的KPI;在中國手機一片“互聯網營銷口水戰”之時,陳明永多次在公司內部強調“被攻擊不辯解,更不許詆譭友商”,OPPO發佈會上從來沒有“類比”或“吊打”過友商競品。

這在中國手機行業很像一股“清流”。OPPO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不許“鬥狠”,不提“碾壓”,而是堅守企業文化中的一個關鍵詞“本分”。因爲本分,所以更相信“埋頭種因”的力量,更容易信任彼此,減少溝通成本,實現長期共贏。

陳明永認爲,OPPO必須“警惕短期情緒挑逗帶來的危害”,“詆譭和攻擊傾泄的是情緒,引起的是過度反應,往往讓人失去理性”。這會讓科技失去本原之意,也會給企業經營和管理帶來誤判與傷害。

創始人的性格與企業成長經歷共同決定了企業文化與價值觀,而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又會影響其戰略的制定與執行。OPPO的“本分”也非一撮而就,而是歷經了長期的堅守與演進過程。

陳明永出生在四川萬源市的農村,大巴山中偏僻而貧瘠,村民有時會爲了水庫引水、栽樹、牲口進入莊稼地等問題發生爭執甚至爭鬥。1992年陳明永畢業南下廣東,加入步步高,這是一家以誠信、本分爲文化基因的公司,也是中國科技商業歷史上一個關於“基業長青”的傳奇案例,其成功故事直到現在都會被很多商學院與商業媒體報道中所採用。

40年前農村生活、農業生產中形成的競爭觀念,到了科技行業,伴隨商業競爭的激烈與技術迭代週期加快,有些企業會因爲恐懼會被淘汰而進行“恐懼式創新”和“鬥狠詐猛”,比如熱衷於拼參數、爭首發,動輒“吊打”、“碾壓”甚至“爆粗口”,這種思維更多還停留在資源緊張的農業時代,遠離了科技創新的本原和意義。

OPPO成立之初,就傳承與確立了“本分”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陳明永曾說:本分能夠讓我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並永遠做到冷靜、客觀、理性。“本分”是要求每一位OPPO人永遠不要從利益上思考,而要思考對錯,“做正確的事”。

OPPO發展歷史上,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坎坷。比如在向智能手機轉型過程中,OPPO基於全球轉型節奏經驗而對中國市場產生錯判,導致上游供應鏈下單物料積壓,下游渠道產品出現囤貨,一般來說很多企業都會選擇“甩鍋”以轉移自身風險。OPPO沒有逃避,即使沒有簽訂的有效合同也決定履行承諾,“完成自己本分應做之事”。越是困難與坎坷時期,越是可以看清這家企業的“底色”,OPPO的“本分”文化得到了合作伙伴的充分信任,也成爲OPPO至今的寶貴財富與企業“護城河”。

今年疫情期間,OPPO全力改裝廠線生產口罩,第一時間分發給員工、導購和供應商夥伴,並給終端一線人員購買新冠保險,研發人員的招聘也沒有停止,整體投入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歐洲運營商市場更是捷報頻傳。當疫情結束之後,OPPO是中國市場反彈最迅速的手機品牌之一,全球穩居TOP5品牌。DigiTimes Research發佈的報告中,預測OPPO將會在2021年衝進全球智能手機TOP3品牌。

在OPPO看來,競爭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電子消費市場足夠巨大,賽道寬度允許很多選手同臺良性競技,而不是“下絆子”甚至是刀兵相見。圍棋大師吳清源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真正的圍棋高手是你圍你的地盤,我圍我的地盤,我們可能沒有任何廝殺,高下已見”。陳明永對此高度認同。

OPPO如今宣佈的“致善式創新”,是一種科技理想主義,但卻是這個時代在追尋的科技迴歸本原的力量。中國是全球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競爭最激烈的市場,我們需要偉大的科技企業,而所有的“偉大”都將科技視爲創造美好的手段,而非是“砍伐”競爭對手,“收割”用戶的工具。

這或許也是OPPO提出“致善式創新”帶給我們的思考與討論的更廣闊意義。

02OPPO明確科技躍遷戰略

2019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提出了“萬物互融時代”的觀察,以及“未來整個行業將不會再有純粹意義上的手機企業”的判斷,如今這兩大理念都已成爲業界共識。但OPPO作爲一家傳統智能硬件企業,如何從理想走向現實,更是業界的持續關注話題。

時隔一年的2020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用“3+N+X”科技躍遷戰略,給出了這個答案。

梳理概括來看,“3”分別爲軟件工程能力、硬件基礎技術、服務能力,這是“軟硬服一體化創新能力”,也是OPPO面向“致善式創新”的三個技術基礎底座。

其中,硬件作爲載體與基礎能力,OPPO致力於通信與計算兩大能力的融合,也就是雲側+端側能力的整合,幫助OPPO設計出體驗更好的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大數據、短時延、廣連接的智慧場景需求。

軟件能力同樣是萬物互融時代的基礎能力,也是OPPO近年來進步最明顯的技術領域,比如歷經多積累與打磨,從ColorOS 7.0版本出現的明顯系統級進化創新能力,以及在過去一年內ColorOS實現了電視、手錶等IoT產品的快速落地。

面向萬物互融時代,OPPO將軟件工程能力視爲科技躍遷戰略的中樞,向下兼容硬件生態,向上支撐應用生態,橫向打通多個系統對接生態。同時,也將通過多端共用的基礎軟件、組件化的系統架構、一站式的工程平臺實現分佈協同、端雲一體、服務融合等綜合系統軟件能力,支撐多終端、多場景、多市場的萬物互融時代產品創新體驗。

服務能力主要是指OPPO互聯網運營與支撐能力,主要包括雲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和智慧服務這4項基礎技術能力。OPPO如今已是全球主要是移動互聯網服務商,其應用生態日分發量超過17億次,服務生態日分發量超過3.3億次,內容生態月活用戶數超過2.8億。面向萬物互融時代,服務能力關乎用戶的多端多場景體驗,也是OPPO未來的巨大創新想象力。

“N”代表着OPPO的技術能力中心,包括了人工智能、安全隱私、多媒體、互聯互通等核心技術領域。

以互聯互通爲例,OPPO HeyThings IoT平臺是國內重要的IoT生態平臺之一,目前與美的、奧克斯等30多家品牌建立了合作關係。車機互聯也是OPPO互聯互通能力中的重要一環。通過車、機之間的資源協同、能力流轉,實現了無感車鑰匙、遠程車控、智慧投屏等功能,將手機打造成出行場景下的個人助理,爲用戶出行提供便捷、安全的體驗。

2019年OPPO曾宣佈未來三年投入500億研發預算,其中就包括了5G、人工智能、AR、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賽道。對於OPPO來說,“N”是確定性的技術演進方向,也是今後技術投入、產品創新與生態打造的聚合變量。

“X”代表着OPPO差異化技術,並由此帶來產品顛覆性創新,給用戶體驗帶來明顯躍遷。比如非常有代表性的OPPO VOOC閃充技術。

中國用戶日均使用手機時長達6.2小時,並且伴隨疫情衝擊、線上辦公與在線學習的普及趨勢還在加長。與此同時,5G與IoT兩大技術都在加速智能手機用電消耗,但在現有電池技術無法取得重大突破的情況下,如何緩解用戶手機用電焦慮?OPPO在歷時兩年研發之後推出的VOOC閃充技術,通過迅速“充電回血”成爲行業目前最優的續航解決方案,併成爲如今整個行業的引領創新方向。

“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成爲OPPO高用戶識別度的牢固心智連接,併成爲助推OPPO成爲全球TOP手機品牌的強力產品創新引擎。OPPO所做的一項用戶調查顯示,20%以上用戶選擇OPPO手機,看中的是快充因素。如今OPPO研究院專門成立了“電離層實驗室”,專注於包括閃充前沿技術的探索與研究。

在大功率充電的引領者,OPPO同樣是行業引領者,在洞察到用戶在充電器“大塊頭”帶來的便攜性痛點後,OPPO同樣推出了OPPO 50W超閃“餅乾”充電器,將於12月12日正式開始。

OPPO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暢在發佈會上強調稱:OPPO會投入戰略性資源,來打造一批這樣“用了就回不去”的差異化創新技術。

2020未來科技大會上,另一個被媒體和用戶“刷屏”的環節,是OPPO展示了代表未來科技與“3+N+X”戰略思維的三款概念產品:

OPPO X 2021卷軸屏概念機是OPPO在手機終端形態方向的重要探索,與目前“摺疊屏”形態不同,電動轉軸設計可以讓用戶在6.7英寸-7.4英寸中自由選擇屏幕大小,並且可以實現幾乎“零摺痕”的屏幕效果。爲此OPPO佈局了122項專利,其中卷軸機構相關核心專利12項。

OPPO AR Glass 2021是OPPO探索“虛實融合”數字世界的進一步升級。新一代AR眼鏡採用“分體式設計”,在佩戴體驗、光學方案、交互方式以及內容生態等方面相比上一代產品都有了明顯提升。比如其搭載了由TOF鏡頭與雙目魚眼攝像頭,共同組成的空間定位系統,在毫秒級內完成空間定位計算,最終實現釐米級、1度以內的定位精度。

CybeReal全時空間計算AR應用是OPPO的數字孿生平臺,能夠提供高精度的全時定位和場景識別,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體驗。這個技術如今已經在中國核心城市商圈探索商用。

由此來看,“3+N+X”戰略實際上是支撐OPPO通過科技躍遷進入萬物互聯時代、打造新產品、新體驗、新生態的堅實技術底座。這是近十年來OPPO首次明確宣佈其科技創新戰略,也是OPPO“致善式創新”從理想走入現實的核心技術驅動力。

03長期主義者OPPO

近兩年,無論是科技行業還是投資界,都在共同推崇一個理念:長期主義。

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大體上有兩個:一是紅利正在消退,“短平快”打法行不通了;二是對手也沒有門檻,沒有“護城河”優勢的企業很容易被後來者超越。

因此科技企業開始選擇將技術研發前置到未來5-6年,這需要強大的持續投入,同時也需要對技術趨勢與用戶需求的準確判斷,這纔是“長期主義”可以帶給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堅守“本分”企業文化的OPPO,是中國科技企業“長期主義”的代表品牌與獲益者。

從MP3、MP4,DVD和藍光時代,OPPO一直深耕視聽電子產品行業。2008年,OPPO第一次做手機,那時還是功能機時代,OPPO在正式推出第一款A103笑臉手機之前,做了一年半的預研。其實,第一批練兵機,已經達到市面上銷售水平,OPPO按住不發,繼續打磨提升半年多時間,創造了當時業界推出新品“最慢的紀錄”。但A103笑臉手機一經推出,反響熱烈,銷量破百萬臺。這是市場和用戶對長期主義者的最好獎勵。

長期主義者的另外一大特點,就是“致善”,也就是OPPO本分文化中要求的“隔絕外界壓力與誘惑,回到事物本質去思考”。

比如OPPO所強調的“只爲美好,不唯贏”競爭理念。手機市場競爭激烈,OPPO在國內市場也經常會遇到友商的攻擊,但陳明永在內部強調稱:OPPO必須警惕短期情緒挑逗帶來的危害,當別人朝你扔石頭的時候,你要不要扔回去?兩家企業無底線“互撕”的結果,一定是雙輸,並且對品牌美譽度的損害更是無法衡量。

短期行爲的最大收益是短期收益,最大的損失則是長期損失”,陳明永在OPPO 2020科技大會上強調稱。

有兩個例子很有意思:OPPO選擇進入歐洲市場之初,發現R系列商標被另外一家中國品牌進行“防禦性搶注”,有對應工作人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陳明永知道之後在內部進行了嚴厲批評,並主動去跟對方道歉,到現在對方也感到不好意思。

另外一個例子,是OPPO決定進入“底層硬件”這個長期賽道,急需一個資深行業的頂尖人才。HR團隊後來發現中國臺灣有一家公司,其一個技術骨幹想離開,並且特別想到大陸來看看。HR團隊猶豫的地方在於,這家企業還是OPPO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陳明永認爲應該開誠佈公,在獲得這個行業骨幹的同意後,他親自跑到對方公司去跟董事長面談,聊及這個人才如果一直不走,肯定大家都是好事,如果一旦要流失了,也沒有來OPPO,那麼對於雙方都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結果對方董事長說知道此事,也同意他去OPPO,但必須在半年之後才能離開。OPPO研發團隊求賢如渴,項目箭在弦上,但陳明永希望做到三方都滿意,不損害任何一方的利益和情感。最終半年之後,這個人才如約而至,期間還歷經了疫情爆發的阻隔,時間點剛剛好。

對OPPO來說,“長期主義”不僅是企業戰略,同樣也與“本分”文化融合滲透到OPPO執行的各個層面,這纔是OPPO作爲長期主義受益者的祕密。

04《壹觀察》評論

陳明永推崇國學,也研究西方管理文化。從王陽明心學中“致良知”、“知行合一”去理解商業競爭與人性。在王陽明看來,人都有善的一面,只不過因爲某些事情被暫時遮蓋了。反映到商業競爭上來,創業、經營公司,爲社會提供價值的初心往往被遮蓋了,需要經常提醒自己。

在讀到西方哲學家康德“要把你的人性和其他人的人性,在任何時候都要當成目的,不能當做手段”的主張時,陳明永深以爲然。

東西方哲學體系不同,但人對本原的探尋、對美與善的追求一致。“己欲立而立人”,是東西方文化與哲學的“歸一”,對應在OPPO企業管理與創新方式上,陳明永提出了“科技爲人,以善天下”的品牌信仰。科技的出發點是人,科技企業也同樣如此,具體到創新,OPPO提出了“致善式創新”。

《壹觀察》認爲,從去年OPPO未來科技大會提出“萬物互融”,到今年提出“致善式創新”理念與“3+N+X的科技躍遷戰略,這個過程體現了OPPO面向未來十年的新技術變革進行的深度思考,以及在頂層戰略、創新方法論,到產品落地選擇的完整能力體系。在這個過程中,OPPO的“本分”企業文化也完成了在技術與創新維度的進化與躍遷。

商業競爭極爲殘酷,但偉大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在完成商業使命的同時,也會有自己的信念堅守與理想實現。而科技作爲人類文明的璀璨之火,其本原和最終目的也只有一個:爲了更好的服務人,爲了創造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是成爲商業掠奪與收割用戶的武器。這也是OPPO作爲中國科技企業中的長跑選手,可以一直穿越不同技術與商業週期,仍舊可以獲得合作伙伴的持續信任、用戶的長久喜愛,甚至獲得競爭企業尊敬的根本原因。

就如陳明永所說:OPPO致力於成爲一個真正偉大的品牌,“致善”是OPPO的選擇。OPPO長期堅信“另一種可能”,希望通過致善式創新,最終實現一個“致善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