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色字關注“南昌疾控”

爲促進醫療機構與疾控深度融合,加強基層疾控機構實驗室能力提升,提高疾控專業人員新發傳染病病原學監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南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2020年11月26-27日在南昌舉辦了2020年度“新發傳染病病原學監測與診斷”學術論壇。來自南昌市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傳染病防控和實驗室檢驗檢測的業務骨幹共120人蔘加了本次論壇。本次論壇特別邀請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所闞飈所長、萬康林副所長、中國疾控中心973首席科學家劉起勇教授、病毒病所王環宇主任、徐建國院士團隊秦天博士、楊晶博士、盧昕博士以及江西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的胡碧松副教授和李美芳博士。

南昌市疾控中心陳海嬰主任主持會議開幕式,對各位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陳主任致詞強調,傳染病實驗室檢測技術是應對和處置新冠肺炎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要支撐技術,要求學員們不斷學習和積累,重視和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

隨後,南昌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萬鵬致辭,對此次學術的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了祝賀,充分肯定了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昌研究基地、院士工作站設立以來的重要作用,並對我市全體醫療衛生人員在新冠疫情期間衆志成城、共克時艱、忠誠擔當和無私奉獻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論壇主題圍繞新發傳染病病原學監測與診斷相關研究和進展,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闞飆所長從宏觀層面介紹了宏基因組學、靶向測序以及多學科交叉融合在疾病診斷的發展趨勢和需求,表明測序技術在疾病溯源和疫情防控決策中的關鍵作用,是一錘定音的核心技術,也是下一步檢驗檢測能力提升的重要環節。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萬康林副所長以“新發傳染病及其應對策略”爲主旨的講演開啓了本次學術論壇,從宏觀層面對全球新發和再發傳染病進行了系統回顧,對新冠肺炎等新發傳染病的檢測、防控以及疫苗研發開展了深入的探討,對今後新發傳染病應對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媒介生物疾病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隨着全球化的進程該問題愈發凸顯。與會的其他專家圍繞我國蟲媒病毒病時空流行特徵、媒介可持續控制-全球病媒控制對策的核心策略等方面探討了媒病毒病監測的重要意義,以及多維因素驅動下我國蟲媒傳播疾病流行三大特點和多重挑戰。

隨着生命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技術更迭,病原學快速檢測及分子溯源技術不斷運用於傳染病疫情防控。圍繞這些方面,中國疾控中心多位微生物學專家圍繞病原體多重檢測技術研發及監測應用、宏基因組學在傳染病防控中的應用、三代測序技術在新病原鑑定做了非常詳細的闡述,爲我市下一步開展多重病原監測以及精準防控提供了重要參考。此外,江西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兩位學者就地理信息系統在新冠肺炎疫情人羣搜索、高危區域識別、疫情擴散的時空建模及其在疫情防控應急決策中的應用作了介紹。

此次論壇的安排時間緊湊,信息量巨大,學員們也積極互動,收穫頗多。論壇閉幕式中,南昌市疾控中心陳盛恩副主任向各位專家爲南昌市“傳經送寶”表示感謝,並表示我市疾控系統在傳染病檢測能力提升方面要持續性進行,不斷探索實驗室檢測在速度快、結果準、通量高三個方面發力,並對下一步冬春季新冠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