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和2017年全球不同地區人羣房顫/房撲年齡標化患病率

近日,陝西省人民醫院趙娜等對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的分析發現,1990-2017年,雖然全球房顫/房撲患病率、發病率和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下降,但房顫/房撲的絕對患病人數、年新發人數和DALY損失仍增加。(Heart. 11月4日在線版)

2017年,因房顫/房撲所致疾病負擔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收縮壓升高(歸因分數爲39.8%),其次爲高體質指數(21.82%)、飲酒、高鈉飲食、吸菸等。其中,1990-2017年,高收縮壓、飲酒和吸菸的影響減弱,高體質指數的影響增大,而高鈉飲食的影響相對穩定。

不同危險因素對男性和女性房顫/房撲疾病負擔的影響趨勢相似,但飲酒和吸菸對男性的影響更大,而高體質指數對女性的影響更大。而整個1990-2017年,收縮壓升高對50~69歲人羣的影響都最大。

研究者表示,爲了更好地識別和管理房顫/房撲,預防其各種危險因素和併發症,需要進行對其系統的監測。

數據顯示,1990-2017年,全球房顫/房撲的患病率從507.32/10萬人降至481.54/10萬人,降幅爲5.08%,但估算的患病人數從1910萬增至3760萬。

不過這段時間也有地區的患病率增長,其中高收入北美地區的增幅最大(7.64%),然後是東亞(7.53%)和東歐(7.49%)地區,降幅最大的則爲西歐(-9.57%,圖1)。

研究還發現,除亞太高收入地區外,大部分地區的房顫/房撲患病率隨社會人口指數(SDI)值的增長而增加。就不同性別而言,1990-2017年,東亞的女性患病率增幅最大(11.94%),西歐則降幅最大;對於男性,東歐(6.57%)患病率增幅最大,西歐則降幅最大。而且,除中國外,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男性患病率均高於女性。2017年,在中國女性患病率爲424.18/10萬人年,男性爲403.71/10萬人年。

就發病率而言,1990-2017年,全球房顫/房撲發病率從39.89/10萬人年降至38.16/10萬人年,降幅爲4.35%,其中亞太高收入地區降幅最大(-11.43%),而北美高收入地區的增幅最大(9.47%)。2017年,北美高收入地區房顫/房撲發病率最高(75.5/10萬人年),而亞太高收入地區最低(16.16/10萬人年)。同樣,2017年高SDI值地區的發病率最高,低SDI地區的發病率則最低。

就DALY而言,1990-2017年,全球DALY率從80/10萬人年降至77.97/10萬人年,降幅爲2.53%。總體上,2017年房顫/房撲共造成597萬DALY損失,而1990年爲287萬。

#超能健康團##健康科普排位賽##醫師報超能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