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癡迷“孫子兵法”,常常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屢屢用計將對方搞定,心中頗有幾分成就感。

有一天,遇到周榮洪先生的“反孫子兵法”,出於好奇,看了一個大概,有茅塞頓開之感。

再後來,屢屢被身邊的人精心“算計”,對“孫子兵法”心生厭惡。奶奶的,用兵法對待我,把我當什麼人啊?說好的坦誠相待呢?

不可否認,在戰爭年代,孫子兵法屢建奇功。將兵法用於打擊敵人,那是毫不含糊的。

現在,我們身處和平年代,將兵法用於身邊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志,合適嗎?

非常不合適。

或許,有人不服。只要能幫我達成目的,孫子兵法、鬼谷子權謀策略都可以爲我所用。

對身邊的人用計,不外乎兩種結果。一是計謀得逞,對方被搞定或搞垮。二是遇到更厲害的高手,中了別人的計,自己敗下陣來。

別人中了你的“計”,你中了別人的“計”,結果都有一方不服。不服就要想辦法翻盤,於是免不了繼續爭鬥。最終可能兩敗俱傷。至少也是多了一個“對手”,少了一個“幫手”。

冤冤相報何時了?何必呢?

換一個思維方向:你身邊有兩個人:一個工於心計,一個坦誠相待,你願意和誰做朋友呢?一般都會棄前者選後者。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喜歡別人對你用計。同理,別人也不喜歡你用計。

彼此以誠相待,那該多好。

有人說,我誠,別人詐,我不是喫虧了嗎?喫虧是肯定的。不過喫的是眼前虧,賺的是未來。

而那個佔便宜的人,佔到了眼前的便宜,輸了未來。當所有人都知道他工於心計,愛佔便宜,他還能算計誰?還能佔誰便宜?

他將成爲孤家寡人,孤立無助,不用宣佈,自己“社死”(社會性死亡)。

喫眼前虧的人,因爲沒有坑人之心,朋友自然就多,朋友多了路好走。

孫子最後的結局如何?傳說他隱居山野,大概是無疾而終。有沒有後人?未見明確記載。大概是斷子絕孫了。

“孫子兵法”是“戰”思維,“反孫子兵法”是“和”思維。

一個人可以是通過打倒對方來證明自己強大,也可以“和平”崛起。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武俠小說裏有一個人物叫“東方不敗”,爲什麼不是叫“東方必勝”呢?

這裏面藏着“反孫子兵法”的智慧。我只是保持不敗,戰勝你,你沒面子,要繼續找我麻煩;輸給你,我沒面子,我無法立足。我就保持不敗,不贏你讓你有面子,我不輸,我也有面子。

這就是“和”爲貴嘛!

倘若你將孫子兵法束之高閣,在爲人處世中用“反孫子兵法”思維,那麼,你的朋友會多多的,敵人會少少的。做起事來,得道多助,做事助力多,成功的機率高得多。

這就是毛教員說的“政治”: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補充】雖然小編反孫子兵法,但還是要將孫子兵法弄懂,懂而不用。懂是爲了防身,防人之心不可無;不用兵法,害人之心不可有。

不用孫子兵法整人,用孫子兵法賺錢,那是非常有意思的。有興趣的同學不妨買來看看。

延伸】看到朋友圈有一篇短文說“笨人才耍心眼兒,聰明人只需厚道”,觀點與反孫子兵法異曲同工。順手就點了個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