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社会,高调的人一般下场都不太好。

经历明尼苏达事件后,刘强东沉痛反思:“过去自己太过高调张扬,招致很多人想整我!”

现在,强哥似乎低调多了。

那位一惯很高调的曾经的首富,教育年轻后辈,不能急功近利,要选定一个小目标,挣他一个亿。在公开场合宣称: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见过高调的,没见过这么高调的。

这两年,好像学乖了,主流媒体很少见到他的名字了。悄悄地低调了。

还有最近被约谈的马老师,也不约而同的改走了低调路线。

还有一位一贯很低调的名人刘永好,在10多年前请人写了一本自传,书名《藏锋》。

“藏锋”二字深得低调精髓。做人如此通透,不服不行。

低调也好,藏锋也罢,都是教人不要锋芒毕露,不要太过张扬,以免实力和底盘完全暴露授人以柄,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护自己全身而退。

真低调自保,这是智慧。

匪夷所思的是,很多年轻人误读了“低调”,被“低调”耽误了大好前程。

所谓“低调”是指达到一定高度后,仍然保持平常心,不显山不露水,这是真低调。

比如,富翁骑自行车,那是低调。你骑自行车,那是穷,绝不会有人说你低调。

那些自以为“低调”的年轻人,功不成,名不就,甚至还在为生计发愁,根本谈不上人生的高度。

这种背景下勉强“低调”只能叫装低调。装低调的结果不是“自保”,是“自埋”。

各种社交场合,这样装低调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主持人临时需要群演助力,对普通人而言,这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但装低调的人,一定不会毛遂自荐,一定会不动声色。

就算很无奈的被主持人“将军”拉上台,也是“低调”的表示,自己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

结果,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埋没自己,“才美不外见”,终于少有人知道他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几刷刷的。最终碌碌无为,“骈死于槽枥之间”,可惜了。

这种“装低调”之所以颇为流行,有复杂的社会背景。

成功人士太过高调,尚且会被“修理”。我等无名之辈如果不自量力去“逞能”,可能更没好果子吃。

自古以来,很多人嫌人穷妒人富。看到比自己过得好的人,真是羡慕嫉妒恨。然后不是想办法超过对方。而是想办法整垮对方。

看到对方终于被修理了,他就放心了。心理多少有点阴暗。

为了不被修理,很多人宁肯躲在舒适区,虽然默默无闻,也不会招来各种麻烦。

如果心甘情愿了此一生,那也无话可说。

如果心不甘情不愿,还想挣扎,还想奋斗,还想拼搏,那就不能装低调自埋。必须学会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实力。像李子柒、李雪琴那样,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从而实现脱颖而出。

或许只有让人生至少绽放一次,才算不枉此生。

当有一天,达到了一定的人生高度,取得了低调的资格,彼时,再低调自保也不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