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法國有句俗語,“母愛是人世間最美麗的情緒,因爲其中沒有任何利祿之心。”

母愛確實如此,哪個母親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母親奉獻自己,只爲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果孩子被欺負了或者是受到委屈,母親的反應可能會比孩子還要大,勢必要爲孩子討回一個公道。可是大人的準則在孩子的世界裏,不一定行得通。有時候,還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兩個孩子搶玩具,家長加入“紛爭”反而鬧大

現在的幼兒園都有親子日,讓家長也進入到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切身體會到孩子平時的環境和氛圍。

苗苗媽媽就在這一天來到了女兒的幼兒園,可是不曾想,卻看見了苗苗和其他小朋友在“打架”。

原來,苗苗本來在玩一個玩偶,但是走過來另外一個小女孩也想要玩,苗苗不肯。那個小女孩就開始上手搶了,二人發生了糾紛。

苗苗媽媽發現之後,就趕緊去阻止,並且批評小女孩,讓她不要搶自己女兒的玩具。

這時小女孩的媽媽也出現了,看見自己的女兒被批評很是惱火,便對苗苗媽媽說幼兒園的玩具應該分享,苗苗不應該獨佔。

結果兩個孩子之間的小矛盾變成了兩個大人之間的爭吵,最後是幼兒園老師來阻止了這一切。

老師批評了雙方家長,表示這種小摩擦在集體生活中很容易出現,應該讓孩子自己解決,平時都是好好的,結果今天被家長鬧大了。兩個家長也覺得很羞愧。

大人不要干擾孩子之間的關係按照平均水平,3歲大的孩子已經有了物權意識。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懂得了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可以正確判斷,物品的真正歸屬問題。

在多數情況下,孩子只是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便決定據爲己有,這不是一種惡意的行爲,而只是出於本能的反應。

在集體生活中,許多同年齡段的孩子碰撞到一起,再加上玩具、物品往往都是公用的,就難免會發生這種搶東西的事情。

其實他們自身對對方並沒有什麼惡意,只要通過孩子自己的情緒流程,很快兩個人就沒有什麼事情了。事後家長和老師再加以教育,教會孩子與別人分享,這件事情就不會是大問題。

最怕的就是家長無條件維護自家孩子,遇見事情非要講清楚道理,承認誰對誰錯。在孩子的世界裏,界限沒有這麼分明,大人的規則是行不通的。

因此大人最好不要參與孩子之間的事情,儘量讓他們自己解決,家長只需要在旁邊默默觀察,防止擴大紛爭、保證孩子安全即可。

家長應該要如何做?

★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

現在家裏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裏的東西都屬於孩子自己,他自然不會有什麼物權觀念。到了外面之後,就很容易和別人發生矛盾。孩子2歲的時候,進入了一個叛逆期,俗稱“terrible two”,這標誌着孩子從外部控制過渡到自我控制的階段。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孩子已經有能力、有想法約束自己的行爲了。因此家長可以從這個時期開始,教會孩子物品的歸屬問題,讓孩子有界限感。

哪怕是在家裏,也要讓孩子懂得爸爸的、媽媽的、自己的,這樣到了公共場合,孩子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起來。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由若干規則組成。不能因爲孩子年紀小,就放棄規則意識的培養。

從娃娃抓起,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就可以防止孩子破壞規則,與他人發生糾紛。

孩子搶東西時,家長要怎麼做?

▼搶東西時:

首先要及時制止孩子的搶奪行爲,防止擴大事態。同時要告訴孩子,這種行爲是不對的,以及爲什麼不對。

當然,家長也不要自說自話,讓孩子也表達內心所想,這樣纔有助於增進溝通。在孩子認識到錯誤之後,要求孩子向對方道歉並且與之和解。不要忘記和對方家長有交流,表達歉意。

▼被搶東西時:

家長此時要做的事情並不是幫助孩子把東西搶回來,而是要注重孩子內心的感受。一些孩子會將負面情緒壓在心底,家長應該開導孩子,讓孩子釋放情緒、發泄委屈。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對方的行爲是錯誤的,以後不要像對方一樣。在孩子發泄情緒之後,最好家長可以用其他方式彌補孩子,不要讓孩子太過傷心。

愛的教育繪本

孩子的世界,大人是很難弄懂的。當孩子發生糾紛時,大人不要成爲參與其中的人,而是要成爲旁觀者,以客觀的角度教會孩子更多。

寶寶的情商管理和行爲培養家長可以平日潛移默化地教導,比如給寶寶看一些早教繪本,也可當做睡前故事講給寶寶聽。

由獲得冰心兒童文學獎的龔房芳,給寶貝們創作的8冊《寶寶情商性格培養》繪本就是不錯的選擇。

童趣的畫風吸引孩子閱讀興趣,拼音注音適合孩子自主閱讀,科學實用的主題貼近孩子生活,讓孩子學習更多。

原價123的繪本,現在全套56.8元,每本僅7.1元,點擊下方鏈接查看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