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郝昱玮 史敦月 刘礼凯 胡耀匀)“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能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真是想都不敢想。”回到老家,淮滨县绿色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明勤还沉浸在11月24日上午,“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兴奋中。

今年58岁的张明勤是淮滨县本土人,2012年度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2019年度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扎根在农村,对农村、农民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扎根农村实践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抱团发展大规模种粮,让梦想放飞在希望的田野上,张明勤用自己创造的财富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从黑龙江岸到淮河畔 坚持农民本色

淮河岸边出生的张明勤,家里人多地少,家境贫苦,迫于生计于1991年离开家乡外出谋生,远赴黑龙江务工。在黑龙江,为了一家的吃饭问题,他先是做起了建筑工人。

在做建筑工的时候,他看到东北那肥沃的黑土地,心里直痒痒,很想下去锄几下。特别是看到当地的农民,直接将水稻种子撒在地里,不经过插秧等步骤,导致水稻产量偏低的情形时,他心疼的都觉得浪费了这肥沃的黑土地。

“这么好的土地,如果按照俺们淮河流域那种耕种方式,肯定收成会翻翻的。”张明勤是这样想的,也在默默地去实现这个想法。

偶然一个机会,有点积蓄的张明勤承包了一个农民撂荒的十几亩地。在遥远的东北,张明勤再次站在良田里,握着农具时,他的眼睛有点湿润。从他记事开始,父母便是依靠几分农田,辛勤耕种维持生计,“民以食为天”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我又可以种地了,我一定要种出个成绩出来。”张明勤默默给自己打气。

张明勤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之后他承包了160亩、300亩……3年时间他共承包土地1145亩,全部种植水稻。在黑龙江,一干就是20年。

“90年代的东北农民不会插秧,他们直接是将水稻种子撒在地里,但是这样产量太低,我就在那里教他们如何育秧、插秧等。由于我种的水稻产量高、品质好、能卖上价,又给当地群众带去了技术与收益,他们对我也很不错,种田事业也越做越大。”提起当年的情景,张明勤难掩喜悦之情。

虽然在东北,张明勤已经小有成就,劳作空闲时间,坐在地头抽烟休息的他,满脑子却都是淮河岸边,一片繁忙的耕作景象。“孩子也大了,外面再好也不是家,我们还是得回淮河边,那里才是我们的根啊。”张明勤多次这样劝说妻子回老家。

就这样,张明勤怀揣回报家乡的赤子情怀,2010年放弃黑龙江的事业,回到家乡。在家乡淮河岸边,张明勤还是一个农民,不过他的种粮事业要重新开始。

二次创业 追梦在希望的田野上

有了想法和计划,关键在于行动。2010年,张明勤返乡后就开始流转土地。“当时我流转了470亩,种了一茬小麦,收成非常好。老百姓看我种的好,第二年又把地给要回去了。”张明勤说道。

面对这样的情况,张明勤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遭遇,也向他们保证一定会好好种地,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随后,张明勤通过淮滨县固城乡干部介绍到该乡大吴岗村,流转土地头一年种植玉米,由于这里不适合种植玉米,当年基本上绝收。当时家里人看着收成不好,也是时常抱怨,“不好好的在黑龙江种地,非要跑回来,现在连老本都快折进去了。”妻子经常这样发牢骚。

村里人也有些想看他的笑话,张明勤不管别人的看法,一次次试验,终于发现他流转的土地最适合种水稻(固城乡在淮河以北,常规种植小麦、花生、红薯等旱地农作物)。

现在,在淮滨县提起“有机大米”,就不能不提起张明勤,其实这也是他10年来不断摸索创新、跌倒又爬起来的结果。

“我记得2014年种水稻,稻子一直不结穗,那一年整个田都是这样,省市专家都来了,也没有查出结果。导致当年收成不好,最后还是通过保险和政府帮忙解决了问题。”张明勤讲述那年的遭遇。

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张明勤不断学习和查找问题。“曾经的老式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现在这个社会了,有效的利用农业机器,将种植和科学有效结合,提高种植效率和作物产量才是王道。”张明勤说。

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张明勤先后筹资60万元购进了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喷灌机等农用机械7台,进行田间机械化管理。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张明勤在农业部门的大力帮助和精心指导下,将收获后剩下的秸秆就地粉碎还田。

最初,张明勤还是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发现很难提高土地的附加值。“农业要快速发展必须走现代化生态循环的路子。”张明勤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2016年在湖北考察三次后,张明勤拿出300亩土地,开始发展稻渔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稻渔共养”模式,探索的稻虾共作、稻鳅共作、稻蟹共作。目前,已流转土地1376亩。

“所谓‘稻渔共养’,就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的种养新模式,可以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果。”张明勤告诉记者。

稻田里的鱼吃的是虫子和微生物,不再需要人工投放饲料,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频率,鱼和稻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经济效益也提高了。

稻鳅种养模式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农业污染。种出的水稻生态、环保,养出的泥鳅绿色、有机。

俗话说“好酒也怕巷子深”,合作社的有机水稻加工成有机大米后,只有把产品推向市场,让消费者认可,并卖上一个好价钱,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合作社种植的水稻,品质非常好,煮出的饭香、好吃,每斤大米要卖到8元钱呢。”张明勤说。

“国机集团定了20万斤的大米订单,这几天就要。”张明勤基地里的工人说,“我们几个人分班倒,一刻不停歇的去生产。”

一花独放不是春 大家都富才算富

一花独秀不是春,一个人富不算富,重在乡亲们一起富。看到老百姓还是传统种植方式后,张明勤觉得应该用自己所学,带动那些和他一样贫困的农民兄弟,一起脱贫致富。

基于这样的感情,张明勤也是这样脚踏实地去做的。他首先创办了淮滨县绿色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流转土地、购买种苗、培训技术、支付工酬、购置设备等方面,带动全县稻渔共养,农民脱贫。

春末夏初是淮河沿岸农民们最忙碌的时候,不但要夏收还要秋种。收麦子、插秧等沉重而繁忙的农活一忙就是一整天,“我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要起床,吃完早饭来到田里不到7点钟就开始干活,因为大清早还算凉快的。”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张明勤笑着说。

之所以,张明勤自己现在还亲自劳作,用他的话说,自己是农民,怎么能够不去田里干活呢,其实只有自己深入田间地头实践了,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种出更好的粮食,还存在哪些问题。

“‘怎么样种能种出绿色,怎么样种能种出有机’,让生产的稻谷绿色环保无公害,品质上乘,老百姓放心吃、安心吃。这是我种这几十年地所一直保持的初衷。”张明勤说道。

通过几年的实践,张明勤实现了当初的想法,荣誉也接踵而至。他发挥劳模风范,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大热潮中。“稻种和鱼苗,全由张明勤提供,和他签的有订单,高于市场价回收。重点是他还为我全程保驾护航,每到水稻重要生产环节,他总会不断地叮嘱我要干啥、要干啥……”淮滨县三空桥乡贾坡村村民贾仕峰,这几年在张明勤的帮助下,发展30亩稻渔产业,年收入10万元,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能人。

截至目前,张明勤负责的绿色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72人,非贫困户270户1040人。

不仅如此,依托张明勤的绿色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淮滨县建立起了贡仓香米优质水稻“党建联盟+产业联盟”,现已覆盖该县固城、新里、三空桥等14个乡镇,种植面积高达30万亩,链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117个,链接党员332名,带动贫困户10193户,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我现在作为一个全国劳动模范,我要发挥我的作用,把有机水稻在淮滨带头做好,让大家多挣点钱,这是我一个农民最简单的想法。”张明勤骄傲的说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需要“一懂双爱”的为农情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就是这样一批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业绩的人们。

(映象网信阳新闻热线:0376-6880376,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