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是我們身體中最大的一個器官,分佈在身體的表面,可以直接與各種外物接觸,還能調節體溫和感受外界的刺激。然而不少人的皮膚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真可謂是“苦不堪言”。在平時,部分人的皮膚經常不定時出現小疙瘩,可能在洗澡後出現,也可能在外出後產生,也可能在喫飯後出現。與此同時,小疙瘩還伴有難以忍受的瘙癢感,令人十分難受。那麼這些小疙瘩究竟是過敏導致,還是其他疾病因素引起呢?

過敏反應可表現爲“長小疙瘩”

當人體受外來物質的刺激後可以將其識別爲有用或有害的物質,然後被機體吸收利用或被免疫系統消滅和驅除。而過敏反應就是指機體接受過敏源的刺激,然後產生免疫反應從而發生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屬於一種先天性免疫功能異常。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致敏原有魚、蝦、蟹、花生、蜂蜜等食物,也有塵蟎、粉塵以及花粉等微生物。過敏體質在在接受致敏源的刺激後就會引起毛細血管擴張,進而引起蕁麻疹以及紅腫等皮膚反應。除此之外,部分過敏者還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部分過敏者則可能會因窒息、支氣管痙攣或過敏性休危及生命。

蕁麻疹患者的典型症狀是水腫性風團

蕁麻疹是皮膚科較爲常見的一種疾病,也被稱爲風疙瘩。患者的皮膚通常會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並伴有瘙癢感,期間還可能會伴發血管性水腫。該病可發於任何年齡羣體,在一般人羣的發病率約爲1%到30%左右。相關的研究發現蕁麻疹通常與多方因素有關,包括感染、食物過敏、自身免疫以及精神神經等等。按照不同的引發因素,臨牀上將蕁麻疹分爲冷接觸性蕁麻疹、人工蕁麻疹、熱接觸性蕁麻疹、延遲壓力性蕁麻疹以及日光性蕁麻疹等多種類型。

風溼熱可引發皮疹

風溼熱是風溼免疫科的一種疾病,主要由咽喉部感染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多見於兒童羣體。在風溼熱發作時,患者往往會出現皮下結節、環形紅斑以及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等病症。其中環形紅斑症狀可能分佈在軀幹和四肢近端,可以在數小時或一到兩天內消退。而皮下結節屬於無痛性小結節,通常與心臟炎同時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