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多數是野生的中藥材,它能清肝、養腎、健脾,還能明目、健腦,被稱之爲“養陰清肝明目之要藥”,它就是中藥楮實。

中藥楮實出自漢代醫藥學著作《名醫別錄》,多數是野生採集,雖有部分是栽培但數量相對較少。根據記載楮實藥性甘、寒,無毒,有“養腎益陰,清肝明目,健脾利水”的作用。根據歷代醫者的經驗,總結其功效分三種。

一.楮實能養腎。

腰爲腎之府,腎經走下肢,腎陰虧虛可致腰膝痠軟無力。楮實藥性甘寒滋膩,人腎經,善滋補腎陰,故可治腎虛陰虧之腰膝痠軟無力,並常與熟地黃、杜仲、桑寄生、懷牛膝等同用。

若伴有潮熱盜汗、夢遺者,可再加黃柏、知母、山萸肉、銀柴胡等藥,以滋陰退虛熱;若伴有男子功能減弱,可再加枸杞子、淫羊藿、黃狗腎等藥,以益腎提升陽氣。

二.楮實能清肝。

肝開竅於目,瞳孔屬腎,肝腎虧虛則視物昏花,肝熱則易引起眼部疾病。楮實藥性味甘滋性寒,既補肝腎之陰,又能清肝熱,肝腎陰足,肝熱得清,則視物明亮,故被譽爲養陰清肝明目之要藥。

楮實不但能治肝腎陰虛之視物昏花,而且能治肝熱之“目生雲翳”,尤宜肝腎陰虛兼熱象者。症情較輕者可單用;症情較重並伴有頭暈者,可配枸杞子、熟地黃、車前子、菟絲子等,以增強藥力。

三.楮實能健脾。

脾主運化,腎主水液。脾虛水溼不運,腎虛氣化不力,可致水腫或腹水、尿少。楮實藥性甘寒而利,既能健脾利水,又能滋腎益陰,故用治水溼內停有,兼陰虛有熱者尤宜。

調理水腫,常與大腹皮、茯苓、豬苓等同用;調理腹水、尿少,可與茯苓、白丁香同用。

另外,現代研究發現,楮實有健腦的作用,能促進學習記憶力,提高機體耐缺氧的能力,改善並促進腦部氧代謝。臨牀研究證明,楮實對老年癡呆症有一定的延緩作用。

楮實雖好,但是在《本草經疏》中記載“脾胃虛寒者不宜”, 《本草新編》記載“久服滑腸”,故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慎用。

中藥楮實清肝、養腎、健脾的作用一直被歷代醫家推崇,很多方藥中都有它的身影。但是藥材之所以被稱爲藥,就是因爲無論什麼藥材都不可亂用,需要醫生指導下才能正確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