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曾倩 通讯员廖涛 王修文

11月27日,几位老人正在南召县乔端镇马别湾村文化广场上锻炼身体,一旁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标准化大棚里,贫困户王子伟正拿着一根根细长的黄色铜针管,灵活自如地插入香菇袋里,给袋料香菇注水,一分钟左右注好一袋。“第一茬香菇刚采摘过去,现在注水后,第二茬鲜香菇就会陆续长出。在这种钢结构大棚种植香菇,通风好、光照足,香菇长势良好,今年预计能收入10万元左右。”王子伟介绍道。

和王子伟一样,马别湾村有20多贫困户种植香菇,如今,该村香菇种植40万袋,大家靠种植香菇实现了脱贫致富。

秋冬季节,走进南召县,山区乡村菇香四溢,小香菇成了群众致富的“香饽饽”。该县依托板山坪镇、四棵树乡等8个乡镇,打造20个智能标准化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南召县食用菌联合党支部统筹各级党员力量,从资金、技术、物资、销售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和全产业链服务,今年3月短短一个月时间,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贫困群众种植量从680户750万袋激增到1000户1200万袋。

2020年南召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发展特色产业,菌蚕一体化产业扶贫建设项目9个,涉及资金3311.7万元,其中食用菌产业项目6个,涉及资金2761.7万元,主要用于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大棚建设项目、食用菌大棚水系配套建设项目、香菇培养架采购项目、食用菌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让贫困群众在风生水起的食用菌产业中受益。

在产业扶贫方面,南召县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布局,依托资源优势,围绕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柞蚕、酵素、艾草等6大特色产业,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大打生态扶贫硬仗,动员贫困群众融入特色产业链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多层产业覆盖。

据统计,全县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柞蚕和畜禽养殖等特色种养基地125个,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33家,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7.2万亩,直接带动1.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和流转土地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

编辑:曾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