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冷罐頭 編輯|樸芳

十一月,影視冷,圍棋熱。

月初,23歲的柯潔以大比分2-0完勝“韓國第一人”申真諝,斬獲其職業生涯的第四個三星杯冠軍,第八個世界冠軍,成爲中國圍棋史上最年輕的八冠王。

在這之後,LG杯、爛柯杯、圍乙、女子圍甲等賽事,也如火如荼的陸續開戰。

但與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賽事更爲熱鬧,吸引了大量圍棋圈層之外的受衆前來圍觀。《棋魂》中對圍棋知識的入門級科普,以及主演胡先煦解說三星杯決賽等“夢幻聯動”,都爲圍棋的推廣貢獻了綿薄之力。

迴歸到影視行業,由胡先煦、張超主演的《棋魂》,也可以稱得上是十一月劇集領域的佼佼者。在影視公司和平臺批量清理庫存,造成了爛片頻出的局面下,口碑大幅回升,由開播7.2分攀升至8.4分的《棋魂》,是爲數不多的誠意之作。

前日,這部憑藉着過硬的品質打碎了大衆對於漫改劇有色眼鏡的作品,迎來了尾聲。但這部經歷了低開高走的劇作,在最後幾集的處理上,卻頗受爭議,有着生硬“填坑”之嫌。

若是以棋爲喻,那麼《棋魂》則是一盤開局式微,中盤起勢的妙棋。但頗爲遺憾的是,在收官階段卻有些顯露頹勢。

正是最後關頭泄掉的這口氣,釀成了《棋魂》距離神劇還差半子的遺憾。

緣何“低開”?

上線之初,橫亙在《棋魂》與大衆面前的,有兩道“鬼門關”。

這其一,便在於其“舶來品”的身份。

這部具有一定奇幻色彩的劇作,改編自堀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畫的日本同名漫畫《棋魂》。中日兩國不同的文化語境,使《棋魂》與近年來頻繁翻車的日改劇一樣,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面臨着“水土不服”的巨大風險。

由張超飾演的南梁圍棋第一人褚贏,便是“水土不服”的直觀體現。

儘管歷史上,南梁的服飾與和服不乏相似之處,但二者仍然是存在着一定差異的。在《棋魂》中,雖然儲贏的服飾在下襬部分做出了漢化的改變,但從整體形制來看,和服元素仍遠超中國元素。

劇中,1997年香港迴歸的時代大背景、四驅車數碼寶貝等童年記憶、特長生高考加分的中國特色,都賦予了《棋魂》濃厚的中國化氣息。但儲贏的日式形象,再加上“靈體”的特殊身份,使其在本土化的過程中生出了幾分突兀感。所以在上線之初,難免令觀衆產生雷劇的觀感,打出了齊刷刷的一星差評。

其二,則在於其漫改劇的屬性。

如果劇集領域存在着鄙視鏈,那麼漫改劇無疑處於鄙視鏈的底端。相較於小說改編的劇作而言,漫改劇在原著粉羣體中,已經有了統一且具象的心理預期。在契合原著粉上,難度更大。

劇中,儲贏的妝容雖然體現了我國南北朝時期男子“粉不離面”的風氣,但不少原著粉認爲最終的呈現效果與原著中“絕色美男”的形象存在着較大的偏差;時光的實力相較於原著而言,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如此種種疊加在一起,難免會生出“魔改”的嫌疑。

所以《棋魂》開局的劣勢,是由於對細節的粗糙處理,引發了水土不服與魔改的輕微症狀。

高走與回落

7.2分、8.4分、8.3分,這是《棋魂》口碑的起點、峯值、與回落點。

口碑回升的劇集,並不罕見。但要說豆瓣評分實現從7.2分到8.4分的大幅躍升,卻也實屬難得。

觀衆們對於《棋魂》的“真香”,是從第三集開始發生的。經歷過三集的適應期,最受爭議的儲贏憑藉着角色的飽滿性,以及張超出色的演技,實現了翻盤。罵聲漸漸消退,反而以其賤萌可愛的人設,俘獲了不少觀衆。

同時,雖然劇版《棋魂》在時間線以及角色的屬性上做出了改動,但是在故事的骨架以及推進方向上,是嚴格遵循原著的。

需要承認的是,《棋魂》在本土化的過程中,難度係數較高。且不談中日兩國顯著的文化差異,光是將原著中緊緊契合劇情走向的“大和魂”轉變爲“中國魂”,就足夠勞心費神了。但頗感意外的是,《棋魂》在不傷原著筋骨的基礎上,做到了與漢文化的密切糅合。而這,或許便是劇版《棋魂》的點睛之筆。

儘管無法企及原作的高度,但緊貼原作內核的中二燃和情節張力、細膩自然的本土化處理,以及對輕喜劇調性的合理把控,都爲《棋魂》貼上了品質過硬的標籤。

但遺憾的是,《棋魂》的“官子”在落點的選擇上,過於草率了。最後四集,成爲了全劇的小敗筆。僅上線一天,豆瓣評分已經回落了十個百分點。

如果說劇中強行組cp賣腐的走向,可以被濾鏡消磨,尚未引起大面積的不適。那麼儲贏部分的潦草結尾,則受到了大範圍的討伐。

儲贏“工具人”的設定,貫穿了全劇始終。即便到了終局,也依然沒能交代清楚始終,草草結局的倉促感十分濃重。另一方面,劇中對於角色的定性,也引發了原著粉強烈的不滿。有原著粉直言“佐爲居然會說出生命裏不應只有圍棋這種話?編劇導演你們到底懂不懂棋魂!你們還原了很多場景,卻失去了最重要的內核:棋士對圍棋虔誠般的熱愛!”

唏噓聲裏,《棋魂》與“神劇”,開始向反方向走去。

漫改劇的啓示錄

漫改劇的風頭,或猛烈或微弱,一直都未曾平息。

但就國產漫改劇而言,水準普遍不高。似乎還沒有出現一部口碑與熱度並肩的作品。近兩年,無論是根據國產漫畫《豔勢番》改編的《熱血同行》,還是根據日漫《新網球王子》改編的《奮鬥吧少年》,口碑都不盡如人意。“頻頻翻車”反倒成爲漫改劇甩不掉的標籤。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衆對漫改劇的信任度幾乎被消耗殆盡,口碑就成爲了“逆天改命”的重要一環。實現了逆襲的《棋魂》,在口碑沉浮中的“錯”與“對”,也爲漫改劇提供了鮮活的案例。

首先,在真人化的過程中,相較於“皮相”,如何不傷毫釐的將原作的根拔起,嫁接到劇作中,纔是關鍵所在。

以《棋魂》爲例,儘管劇作中的人物形象與原著粉的心理預期差別較大,但對原作精神內核的還原,則可以瑜掩瑕。正所謂“美人在骨不在皮”,對於好劇而言,也同樣是骨相重於皮相。

其次,邏輯的自洽是劇集能否立得住腳的根基。對於漫改劇而言,在創作過程中,邏輯線的順暢應該被放置在覈心的位置,而不是一味追求對原作的還原。

去年上線的《奮鬥吧少年》,在角色海報發佈階段飽受好評,但正片中混亂的剪輯以及沒頭沒尾的邏輯短線,使其前期積累的好感度蕩然無存。反觀《棋魂》,雖然在預告片釋出階段受到了羣嘲,且並沒做到與原作如出一轍。但憑藉着邏輯的自洽以及把控得當的情節張力,依然實現了逆風翻盤。

但同時,《棋魂》在收尾階段的“血淚教訓”,也需要得到正視。對於角色過於深刻的自行解讀和武斷的定義,是改編作品的大忌。

或許,在創作漫改劇時,目光專注於手上才能做的更漂亮。高還原度、極富生活氣息的本土化……這些都該成爲矗立在終點的目標,而不該是一步一回頭的包袱。以嚴謹縝密的匠心,打磨出連貫、流暢、卓越、讓自己信服的劇本,纔是贏得滿堂喝彩的第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