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明朝滅亡李自成是有責任的,他率領大順軍攻入北京城,迫使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加上部下在北京城胡作非爲,結果清軍很順利就入關了,最終滿清成爲了最大的贏家。於是,一個問題出現了,李自成是不是漢族的罪人?

筆者先亮出觀點,根本不算。明朝滅亡根本不算一個李自成所能決定的,沒有李自成,還有王自成、趙自成。崇禎末年老百姓真正是生不如此,他們經歷了喫草到喫樹皮,最後到了喫土塊、石塊。

筆者沒有一點誇張,這是有真實史書記載的。崇禎元年(1628年),馬懋纔到陝西調查災情。馬懋纔將自己在陝西看到的災情情況完整記錄下來,名曰《備陳大飢疏》,這篇調查報告把陝西老百姓生不如死完整地展現出來。

《備陳大飢疏》有這樣一段話,“八九月間,民爭採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後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諸樹惟榆皮差善,雜他樹皮以爲食,亦可稍緩其死。迨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其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

大明老百姓真的太能忍耐了,都喫石頭了才“不甘於食石而死者,始相聚爲盜。”如果朝廷對老百姓稍微好一點,他們根本不可能造反。喫草、喫土也就算了,可是還要被官員、官兵欺負。

馬懋才還在和稀泥,他說:“一時間愚民被欺,望風投降。而賊又爲散財賑貧,發粟賑饑,以結其志。遂至視賊如歸,人忘忠義。其實賊何能破各州縣,各州縣自甘心從賊耳。故目前勝着,須從收拾人心始。收拾人心,須從督撫鎮將約束部位,令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始。”

老百姓沒飯喫,朝廷還徵重稅,於是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們起來反抗。當時關中地區老百姓口中流傳着一個口號,“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從實際的動作來看,李自成基本上執行了對老百姓不徵稅納糧的政策,缺軍餉了就打劫官員、劣紳、地主等。

大家還要注意一點,馬懋才提到只是一個省的情況,當時北方很多省情況比陝西要糟糕很多。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生活在明末北方某個省,一個朝廷根本不管你的死活,可他們還是要你湊足稅收,你到最後喫石頭、賣女兒,你會不會造反?

李自成在《大順倡義天下征討無道檄》也提到了忍無可忍揭竿而起,“自古帝王興廢,兆於民心。嗟爾明朝,大數已終。嚴刑重斂,民不堪命。誕我聖主,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