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仔細回看田樸珺的過往經歷,會發現她的一些表現其實是弄錯了出場順序。

就如同男女之間的感情一樣,有些人,只是因爲出場順序不同,最終成了有緣無份。

如果,田樸珺把她的那些出場順序顛倒一下,或許結果不會是這些謾罵與諷刺。

一、博眼球的專欄,慘被“打臉”

常年喫瓜的網友一定不會忘記,田樸珺與王石的戀情正式公開之後,她曾在某雜誌做了近一年的專欄。

2013年9月開始,在這十來期的專欄裏面,該雜誌收集一些名人愛好私事等,供給田樸珺做專欄文章材料。

這裏面有些人沒吭聲,有些人吭聲則“打臉”,還有些人被模糊了與田樸珺的關係。

比如,《我的男閨密你不知道的陳可辛》專欄文章,是田樸珺與陳可辛合作《中國合夥人》之後寫的。

這部片子,陳可辛是導演與監製,田樸珺是第二製片人。

雖然田樸珺曾在04年參演過陳可辛的片子,可是此後兩人幾乎沒有交集,所以也談不上“閨蜜”。

這篇專欄的內容也是很博眼球,毫無尺度的講述她與陳可辛的曖昧關係,還稱絕交過3次,24小時隨時可以電話給他。

該專欄發出去後,直接被吳君如“打臉”。

“不用理會什麼閨蜜或閨蜜,反正我知道他的心和財產都歸me。”

隨後,陳可辛也表示自己的閨蜜“只有君如一個”。

又如,《我生命中的“好聲音”》專欄文章。

在文中,《中國好聲音》導演金磊與她交情不淺,從小關係非比尋常,引起大衆無限遐想。

結果呢,有內部人士透露,他倆是表哥與表妹的關係。

再如,《75歲創業的褚時健》專欄文章。

在褚橙名氣最盛之時,田樸珺拜訪了對方,並發表了這篇專欄,隨之還公佈了與褚老親密的合照。

沒想到又“翻車”了,褚老直接反駁,合影並不是他自己情願,只是因爲王石在,不能不給面子,還指出文章很多錯誤。

此外,還有一些“標題黨”專欄文章,如《一個堅持60秒的男人》《教授就是“會叫的獸”》等等博眼球博關注的文章。

綜上所述,田樸珺做這些是爲了證明什麼呢?

證明自己有才華?還是很有面子或者名氣很大?

或許,在與王石的戀情公開之後,她不想被別人指指點點,想要做一番成績出來。

但僅僅是寫一些專欄文章,除了刻意凸顯自己有才華的模樣和人脈很廣之外,沒有一點實質的成績。

她寫專欄的這件事,帶給她的只是大衆的冷嘲熱諷。

嘲諷的核心是她爲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以此顯得更匹配王石女友的身份。

但是這一番操作下來,卻起了反作用。

大衆並沒有覺得她有成績有實力,反而覺得她更配不上“王的女人”這個調侃式的稱呼。

這種不被認可的結果,也激起了田樸珺不服輸的態度。

她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上演了一出什麼叫做“欲戴王冠,不能承重”。

二、欲戴王冠,不能承重的女人

2014年8月,田樸珺在寫專欄之外,還出了一本自傳。

不知道她是認真的推廣這本書,還是爲了推廣自己。

在新書發佈會現場,她持續了長達24分鐘的演講。

演講內容就是她如何愛上寫作、如何被中戲“勸退”跑去香港做演員、如何進入地產行業依靠自己成功,接着又去紐約追夢學習。

在演講到一半的時候,她談起了與“王老師”的“紅燒肉”事件。

最後是她不喜歡“王的女人”這個稱呼,她喜歡“田的男人”這樣稱呼。

這種迫不及待且直白表達自己的想法,看上去更加讓大衆覺得她是爲了證明自己。

在這場演講中,她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當女性得到幫助的時候,爲什麼這個社會總是用有色眼鏡來揣測。我們爲什麼不能相信一個女人憑藉自己的精力智力和能力像男人一樣用時間和生命來打拼呢?甚至有時候我們可能付出了更多。”

付出,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每個人都在付出。

田樸珺說她自己打拼的經歷,便是她在某地產公司上班的5年。

在她的描述中,該公司只有三個人。

老闆、顧問田樸珺、前臺。

這5年裏,她端茶、遞水、做合同、送快遞,還鍛鍊談判項目的技巧。

她還稱自己經常嘴裏含着沙子、在工地裏喫盒飯、出差訂不到酒店而住澡堂子。

她曾舉例說某次談項目,“人家不見我,我在人家辦公室門口,從早上九點一直坐到下午六點。中午人家午睡把我趕出去,大夏天在太陽下曬着,紫外線過敏,下午紅着臉繼續等”。

這種工作裏面的付出,確實辛苦。

但是在社會上,這樣的遭遇很多人都經歷過,並不是她感覺的好像自己最辛苦的模樣。

作爲80後的她來說,在整個80後這一代人。

有些人在工地搬磚,有些人成爲上班的社畜,有些人面臨失業或許早就失業,還有些人在各種壓力下瀕臨崩潰。

所以,她認爲的付出很多,不僅僅是女性是她自己,還有很多很多她不知道的人。

她的這番內容,並沒有得到大衆的認可與同情,因爲沒有誰不辛苦。

更多辛苦的人都在默默承受,默默努力,默默的爭取更好的生活。

多做事,少說話。

田樸珺的新書沒有泛起什麼波瀾,當時她的各種作爲還是以吐槽諷刺居多。

這種結果,導致她越加努力展現自己。

2015年愚人節,田樸珺發了一篇文章,曝出王石曾在一次度假期間,向她單膝下跪求婚。

但她因爲考慮到工作剛起步,還想更獨立自由些,便以沒有空拒絕了。

這年年底,王石求婚成功,田樸珺真的成了“王的女人”。

但是,她依然承受不了王冠的重量。

2016年6月,田樸珺在北電演講,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我發誓這輩子不要依靠男人,我發誓這輩子一定要比男人強。”

起因是她童年的一段回憶。

“很多小姑娘都是爸爸抱着長大的,但我不是,基本上從我會走路起,他從來沒有抱過我。”“從小把我當男孩子養,八九歲還赤膊在外面跑。”

“我10歲那一年,跑回家去拿皮筋,聽見我爸對我媽說了一句話。他說:我做夢都想要個兒子。”“我記得當時我在樓底下的小角落大概哭了快一個晚上。”

從此她發誓這輩子不要依靠男人,發誓這輩子要比男人強。

這一段演講,也是她不斷向“女強人”前進的延續。

女強人,是對專注事業並獲得成就的女性的一種稱呼。

大概便是巾幗不讓鬚眉。

田樸珺一直在這樣做,想要得到認可,但是她的表現太過表面化,也太操之過急。

在嫁給王石之後,她說這輩子不依靠男人,發誓要比男人強,很難得到認可。

因爲事實擺在那裏,她的這種說法,更像是爲了怕被小看,而發出的聲音。

但是,底氣卻不足。

只得被大衆吐槽,甚至於謾罵與諷刺。

如果,她把這些事件的出場順利顛倒一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三、不一樣的結局:出場順序的顛倒

大概是2018年左右,田樸珺變得沉默了,或許說更加成熟穩重了。

她確定了事業方向,進入了新的文化領域。

創業、寫書、拍紀錄片。

翻看她的社交平臺,會發現從2018年開始,她有着非常強烈的表達願望。

她想把她認爲的世界上美好的城市、文化及人物,介紹給中國年輕人。

她現在的工作,便是這樣。

如今,因爲一條網傳的消息,說她生下女兒,王石當了父親,她得到的卻還是謾罵與諷刺。

如果,她把曾經的出場順序顛倒一下,或許就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首先,把2016年的演講放到2013年出專欄那段時間。

其次,把2014年的新書發佈會演講,接續到2016年的演講之後。

再次,把2013年寫的專欄放在2018年之後。

顛倒之後,那些事件出場順序便是這樣。

先是演講中說明自己不依靠男人,發誓比男人強的觀念是基於小時候的想法。

有了小時候的經歷鋪墊之後,她得到的不會是吐槽與諷刺,會是同情與理解。

這樣的經歷,不會被認爲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這是先入爲主的好處。

然後,有了前面要獨立自強,做“女強人”的形象之後,她再宣傳自己的自傳,談到自己的辛苦付出,會得到更大的認同。

在先入爲主的情況下,有了正面的鋪墊之後。

她再描述自己如何努力賺錢,如何努力追求夢想,如何努力做事業,付出了多少淚水與汗水。

這樣的經歷加上前期的正面形象,就會被大衆認爲是真實做事情的,是一個走在“女強人”路上的勤奮女人。

最後,在經歷文化領域創業之後,再出專欄寫作,會被認爲是有文化,而不會被認爲是爲了博取眼球。

除了已經是王石妻子的身份之外,加上自身名氣的累積,實際的人脈關係不會像當初那樣淺薄。

她與那些專欄中的“好友”關係,不至於是當初的那個模樣。

經過這樣的出場順利顛倒之後。

不管網傳田樸珺生了孩子的消息是真是假,那麼她不至於被大衆謾罵與諷刺,而得不到祝福。

先入爲主很重要。

經常上網噴人的網友,或許很多人都有先入爲主的觀念。

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不容易接受。

早期的田樸珺先是寫專欄被打臉,之後沒多久又出自傳,描繪自己的付出,再之後嫁給王石了,說不依靠男人,要比男人強。

在先入爲主的觀念下,早期就是不好,那麼很多人就會覺得後期的作爲也是不好。

田樸珺接連不斷的作爲,就像是爲了證明自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人。

但是結果卻越表現,越被嘲諷得厲害。

所以,人生中除了戀人出場順序很重要之外,個人的表現出場順序也很重要。

戀人出場順序錯了,不一定能成爲最後的新娘/新郎。

個人表現出場順序錯了,越想證明的東西,越不會被認可。

最後,不管39歲的田樸珺與69歲的王石私生活怎樣,如果真的有了千金,那麼送上祝福。

而田樸珺如果沒有早期的謾罵與諷刺,或許也不會有如今沉默做事業的她。

或許,這便是失去與得到吧。

失去了被認可的願望,得到了曾經要做“女強人”的現實。

看完記得關注@文刀貳 不求打賞,只求轉發與點贊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