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於千畝茶園赴一場康養之旅,踏入田間地頭看特色農業發展,感受“夜經濟”這一新業態帶來的煙火味……在實地走訪中,中央和省級媒體記者親眼見證了三明不同產業如何拉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爲老區蘇區,三明經濟發展如何突圍,是很多記者關注的焦點。

來到被譽爲“中國紅豆杉之鄉”的明溪縣,南方都市報北京新聞中心採訪部記者馬嘉璐,在參觀福建南方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時,看到精緻的紅豆杉盆栽,駐足了許久。

讓她想不到的是,紅豆杉除了製藥,還能作爲盆景供人欣賞。“如何結合自身優勢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如何結合發展優勢延長產業鏈,提升整個產業價值?”在三明實地採訪的這段期間,馬嘉璐對三明產業發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發展生態產業,會成爲三明的後發優勢。”澎湃新聞時事新聞中心政治新聞部記者韓雨亭,採訪期間對三明的產業發展有了初步的瞭解,當他親近這裏的山山水水時,相信三明的生態價值將被進一步挖掘,爲推動當地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

越夜越美麗的九龍潭夜景,讓現代快報時政部副主任徐紅豔驚喜連連。她說,這裏生態旅遊產業的發展,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好詮釋。

“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基底上,打造夢幻的光影效果,讓我覺得十分震撼,這裏也成爲了遊客的康養勝地。”徐紅豔覺得這其中的經驗值得好好挖掘,讓更多人知道這裏,並在閒暇時來這裏“打卡”。

春蘭、春劍、蓮瓣蘭、蕙蘭……在清流縣森源蘭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精品國蘭繁育中心,不同類別的國蘭讓省廣播影視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記者趙曉捷愛不釋手。

“三明正朝着農產品深加工方向發展,這有利於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趙曉捷曾多次踏足三明這片土地,他認爲當地農產品可以包裝得更爲精美,打造中高端品牌,以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產業興,信心足,百姓生活美。走進清流縣嵩溪愛珍豆腐皮專業合作社,不時飄來陣陣豆香味,海峽通訊記者吳晨倩循着香味看見了桌上供大家品鑑的豆腐皮,她忍不住嚐了嚐味道。

“目前,全縣豆腐皮年產量達6670噸,可實現產值1.3億元,輻射帶動全縣1300多戶農戶加入豆腐皮產業中,帶動5000多個農村勞動力在家就業創業……”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中,吳晨倩方纔知道手中小小的豆腐皮,已成爲清流百姓致富的大產業。

“清流老區蘇區人民通過合作經營、抱團發展,依託一個又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工廠,將豆腐皮產業推向組織化、工廠化、規模化和產業化,促進了當地百姓穩穩地增收。”採訪結束時,她爲老區蘇區人民闖出產業新路的做法豎起了大拇指。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採訪組

新媒體編輯:張錫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