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鄉村建設基層行】系列報道

從2011年到2019年,廣西玉林容縣容西鎮的祖立村已連續九年被評爲“平安村”。北流新圩鎮河村則已實現幾年來“零盜竊、零刑案”。在這裏,古人所向往的“晝不關屋,夜不閉戶”的安寧幸福,成爲了現實。滿滿的安全感背後,是法治鄉村建設的生動寫照。

祖立村全景

11年前,臺灣老闆葉國斌來到廣西玉林容縣容西鎮祖立村,租下一片土地準備開發蘭花園。得益於先天的地理和氣候優勢,祖立村的蘭花種植由來已久。爲擴大規模,葉國斌打算引村裏的山泉水用於灌溉。“蘭花需要嬌養,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普通自來水是不行的。”葉國斌說,他想引村裏的山泉水來灌溉,但卻遭到當年集資修建水管的16戶村民堅決反對。

雙方僵持不下,矛盾越演越烈。葉國斌便找到了容西鎮司法所長陳波。這些年,葉國斌跟司法所長已成了老朋友。“像土地租賃、合同審查、跟村民溝通,這都得靠司法所長協助。”葉國斌說。這次,陳波和祖立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兩名調解員一起,通過玉林市的線上智慧聯調系統爲雙方進行調解。爲迅速勘察爭議地域,陳波所長還在玉林市司法局的協助下,啓用了無人機拍照取證。綜合論證後,調解團隊提出了“村民優先僱用”的方案:葉國斌可以無償使用水管,但今後在蘭花園聘工方面需優先考慮祖立村村民,還要積極爲村民們培訓專業技術,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從情、理、法入手,多角度說服,村民們最終同意了這個提議,“一根水管引發的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祖立村法治文化牆

村裏有矛盾,除了找司法所、調解員,還能找“法律四人組”——村民們每家每戶門牆上都醒目地貼着“三官一律”信息卡,卡上印有法官、檢察官、警官及律師四人的微信二維碼等信息。有難題問一問,有問題掃一掃,不知不覺已成了村民們的習慣。

位於北流市新圩鎮河村的廣西東雲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是3位返村創業的“80後”創建的。據該公司行政總監鍾冬介紹,自己就是河村人,以前的河村屋破、路爛、水髒,甚至有人說“嫁女別嫁河村人”。“現在的河村顏值非常高,是我們的百香果網紅直播基地了。”鍾冬望着眼前河暢水清的田園風光,由衷地說。近兩年,北流市政府試點推進的美麗鄉村改造工程首先惠及了河村,顏值提升了,人氣也隨之而來。不過,據河村村支書陳家平說,舊村風貌改造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有的村民強烈反對自家土地被徵用,甚至揚言“誰敢拆我房子,就跟誰拼命”。陳家平說:“我們的調解員、司法所工作人員、村幹部就天天上門跟他們談心,在他的要求之上跟他談政策講道理,協商補償方案,白天去晚上也去。”終於,調解團隊把這些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改造工程也繼續推進。

河村法治元素隨處可見

在祖立村、河村,法治文化的宣傳內容舉目可見。法治趣味牆前,村民動手翻轉正方體,拼出“依法治理、共建共享”就贏得了遊戲。意趣十足的法治小故事、“法以民爲本、民以法爲天”等標語被貼在村道和外牆,不知不覺也就記在了村民心裏。

基層事無小事,村裏最尋常細微的矛盾,也有可能成爲引發重大沖突的“導火索”。在玉林,司法行政部門着力打造包括“三官一律”、各行業骨幹、專家學者等在內的“調解專家庫”,組織村民在“和諧廊”協商議事,確保羣衆的大事小情有人理,矛盾糾紛有人調。同時,積極建設便攜式調訴服務“掌中寶”、無人機等信息化、智能化調解系統,使公共法律服務能更高效地到達村民家門口,讓矛盾糾紛剛冒頭就迅速化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平安,也就水到渠成。

作者丨陳禹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