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萬榮現場直播間,幫扶學員代表——來自運城市平陸縣坡底鄉的楊田田(右)和萬榮縣解店鎮的杜聞博,爲運城紅富士蘋果和王過酥梨直播帶貨。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供圖

10月5日,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萬榮現場直播間,幫扶學員代表——來自運城市平陸縣坡底鄉的楊田田(右)和萬榮縣解店鎮的杜聞博,爲運城紅富士蘋果和王過酥梨直播帶貨。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題:扶貧路上的“開掛人生” 如何能讓成果“恒生”

作者 張素 張鈺

“時間列車”駛入2020年末,脫貧攻堅戰即將迎來收官。2013年至今,中國平均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300多萬。數字背後不只是脫貧“摘帽”,不僅是校園修建,更有一個個人生開啓“新篇章”。

11月26日,“恆愛守望者——青年就業幫扶專項行動”總結交流會在北京舉行。幫扶青年代表李德、杜聞博獲得“創業先鋒”榮譽稱號。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供圖

今年8月,“恆愛守望者——青年就業幫扶專項行動”啓動。記者近日從在北京舉行的幫扶專項行動總結交流會上了解到其中的“開掛人生”。

培訓就像“及時雨” 村民口袋“鼓起來”

11月中旬,運城市平陸縣曹川崖頭村村民李德更忙了,每天都要裝運上百箱蘋果。但他不覺得累。

“如今正是運城蘋果上市的季節,藉助培訓老師提供的平臺和我們自己的網店,現在銷量很喜人。”李德說。

李德在今年年初拿到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正想在電商銷售領域施展拳腳,卻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所有事情擱置下來,這讓他十分沮喪。

“恆愛守望者——青年就業幫扶專項行動”投入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爲平陸縣和萬榮縣因疫情就業受阻的民政低保家庭青年提供就業扶持金,並通過專業機構開展職業發展與規劃、金融知識、農產品直播營銷等培訓,持續開展就業創業輔導,提升當地青年的就業能力。

李德說,幫扶項目組織的培訓就像一場“及時雨”,在最合適的時候給了最精準的幫助。接受培訓後,他不僅申請到食品經營許可證,還學會打單、價格談判、品牌定位等新技術。“我的信心又回來了。”他說,相信這一季的蘋果能讓他的口袋“鼓起來”。

無獨有偶,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曹川夏澗村村民趙麗川也是通過培訓接觸到專業的電商服務平臺。腿部有殘疾的他,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打出了品牌和規模效應。

“如果是傳統收購商來村裏收,一斤野生山藥大約只能賣20元至30元,一斤野生黑木耳售價保持在50元至60元。跟平臺合作直播賣貨,肯定要比傳統方式省力和好賺。”趙麗川信心滿滿地說。

走進農民豐收節 “斜槓青年”成“網紅”

培訓講師、來自上海正心社區服務中心的孟鈺琪,把學員們的改變看在眼裏。“看着大家逐漸克服自身不足,越來越強大,我真的很感動。”孟鈺琪舉例說,起初認識李德時他還有些固執,在團隊指導和項目歷練下,李德學會換位思考,與人溝通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今年10月,李德把同鄉們耕種的水果收購以後,又負責整合供應鏈和物流,然後把這些農產品送到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的直播間。在直播間,幫扶學員代表——來自運城市平陸縣坡底鄉的楊田田和萬榮縣解店鎮的杜聞博,正在爲運城紅富士蘋果和王過酥梨直播帶貨。

短短一個小時,超過1000斤的運城水果被搶購,王過酥梨只用了10分鐘就被搶光。24歲的楊田田如釋重負。她的孩子才半歲大,今年受疫情影響,她在線下的銷售工作被迫中斷。爲了這次直播,她準備了許多文化、地理、產品方面的知識,“背了好多稿子”。

“我從來沒有出過老家,以前只能看到頭頂那片天,現在才知道還有那麼多精彩的世界。我想做一個‘網紅’,以後還想做更多事情。”楊田田說,通過這次幫扶項目的培訓學會了一個詞叫“斜槓青年”。未來,她也希望在媽媽、直播銷售員、時尚博主等身份之外增加更多技能,充實自己身上的標籤。

家庭頻遭不幸的杜聞博也有同感。“我不但通過直播建立自己的網絡,也讓我能重新面對挑戰。”他說,這幾個月的生活就像“開掛”了一樣,他希望以後能不斷創造自己的“高光時刻”。

奮鬥生活新起點 如何讓成果“恒生”

此次“恆愛守望者——青年就業幫扶專項行動”是由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展。

據統計,幫扶專項行動自8月開展以來,幫扶青年中,63%實現就業、18%實現創業、6%繼續深造完成學業。項目還將會對13%尚未就業的青年進行持續跟蹤和輔導。

“經過探索,我們發現社會組織攜手企業參與精準就業扶貧的模式是積極有效的。”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理事長戚學森說,社會組織能夠提供精準的方向,企業有足夠的動員能力,兩者結合對扶貧而言是有益探索。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我很欣喜地看到,幫扶青年主動探索脫貧機會,積極學習和提升職業技能,實現就業、創業,帶動當地可持續發展,脫貧致富。”在北京舉行的幫扶專項行動總結會上,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副董事長宋躍升說。

宋躍升進一步表示,恒生中國將始終如一地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協助地方政府構建就業幫扶長效機制,精準幫扶貧困地區有就業意願的青年羣體,激發青年脫貧的內生動力,提升可持續發展的韌性和能力。 (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