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90年代,上海人在冷天还是必穿棉毛裤的。

为此,1993年10月26日的《新民晚报》上有读者来稿指出:

“天气转凉,街头有些骑车女士仍穿裙子,但是不注意的是露出了里面的棉毛裤,有的几乎长及膝上,十分难看。更有的把棉毛长裤卷起,充当中裤,这样更显臃肿。”

■1993年10月的《新民晚报》刊登读者提醒(图左):穿裙子不可露出棉毛裤。

文章提醒大家:“穿裙子必须暗藏袜口及不露裤子,这才显得简洁潇洒、飘逸动人。”

1994年,一篇有关“留学英国该携带什么物品”的文章中,作者想得周到:

“英国的室内都有暖气……羊毛裤那儿是绝对用不上的,穿上了走热以后到室内脱下来又成为麻烦事了,有棉毛裤已经足够了。”

■1994年6月的《新民晚报》上一篇关于英国留学的文章(图左)提到了棉毛裤

1997年1月,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收到了一张奇特的包裹邮寄单,包内物品是100条棉毛裤。

■1997年1月的《文汇报》报道了时任市长徐匡迪收到100条棉毛裤的包裹邮寄单

原来,当年虹口区新市中学的学生叶雅静看到一条电视新闻:徐匡迪市长视察云南贫困地区人民生活。

为此,她和母亲一起捐赠了100条棉毛裤,希望徐市长能帮助转交给云南边区贫困人民。

可见,在当时的上海人心里,棉毛裤是刚需!

不过进入千禧年以后,穿棉毛裤突然跟“土”划上了等号。

2002年11月15日的《新民晚报》上刊登了一篇“美丽不冻人之全攻略”,推荐的第一组当季流行搭配是相同质地的Mini裙与香烟裤。

文章里特意强调:“这可不是以前羊毛长裙里面再穿一条紧身棉毛裤,那样太巴了。”

■2002年《新民晚报》上刊登了“美丽攻略”,版面可一窥当时的流行审美。

到了2008年,某时尚主编关于“不穿秋裤”的言论更是激起了全国网友和媒体的大讨论。

从那以后,“棉毛裤穿了伐”这句问候在上海多了几分调侃的意味。

其实,穿不穿棉毛裤看各人欢喜,不要冷得来刮刮抖就好。

- END -

写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