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90年代,上海人在冷天還是必穿棉毛褲的。

爲此,1993年10月26日的《新民晚報》上有讀者來稿指出:

“天氣轉涼,街頭有些騎車女士仍穿裙子,但是不注意的是露出了裏面的棉毛褲,有的幾乎長及膝上,十分難看。更有的把棉毛長褲捲起,充當中褲,這樣更顯臃腫。”

■1993年10月的《新民晚報》刊登讀者提醒(圖左):穿裙子不可露出棉毛褲。

文章提醒大家:“穿裙子必須暗藏襪口及不露褲子,這才顯得簡潔瀟灑、飄逸動人。”

1994年,一篇有關“留學英國該攜帶什麼物品”的文章中,作者想得周到:

“英國的室內都有暖氣……羊毛褲那兒是絕對用不上的,穿上了走熱以後到室內脫下來又成爲麻煩事了,有棉毛褲已經足夠了。”

■1994年6月的《新民晚報》上一篇關於英國留學的文章(圖左)提到了棉毛褲

1997年1月,時任上海市長徐匡迪收到了一張奇特的包裹郵寄單,包內物品是100條棉毛褲。

■1997年1月的《文匯報》報道了時任市長徐匡迪收到100條棉毛褲的包裹郵寄單

原來,當年虹口區新市中學的學生葉雅靜看到一條電視新聞:徐匡迪市長視察雲南貧困地區人民生活。

爲此,她和母親一起捐贈了100條棉毛褲,希望徐市長能幫助轉交給雲南邊區貧困人民。

可見,在當時的上海人心裏,棉毛褲是剛需!

不過進入千禧年以後,穿棉毛褲突然跟“土”劃上了等號。

2002年11月15日的《新民晚報》上刊登了一篇“美麗不凍人之全攻略”,推薦的第一組當季流行搭配是相同質地的Mini裙與香菸褲。

文章裏特意強調:“這可不是以前羊毛長裙裏面再穿一條緊身棉毛褲,那樣太巴了。”

■2002年《新民晚報》上刊登了“美麗攻略”,版面可一窺當時的流行審美。

到了2008年,某時尚主編關於“不穿秋褲”的言論更是激起了全國網友和媒體的大討論。

從那以後,“棉毛褲穿了伐”這句問候在上海多了幾分調侃的意味。

其實,穿不穿棉毛褲看各人歡喜,不要冷得來刮刮抖就好。

- END -

寫稿子:韓小妮/ 畫圖畫:二 黑/

編稿子:韓小妮/ 寫毛筆:陳冬妮/

做圖片:二黑/

拿摩溫:陳不好玩/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來源:周到

相關文章